返回

顺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浪花(三)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走出了王宫的田忌显然心情大好,坐在轺车上,转过头来对身边的孙膑笑道:“先生果然大才,田忌与王上共事数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如此兴奋。”     “上将军谬赞了。”孙膑瞥了他一眼,摇头道,“我只不过给了大王一个愿景罢了,雄才大略的君主才会有决心实现这一愿景,平凡庸主只会望而却步,所以上将军不必夸膑,而应该庆幸大王英明神武。”     “呵呵,你呀…”田忌抚掌大笑,思虑片刻,才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先生也太过谦逊了。”     “谦逊?”孙膑晒然一笑,眼光不自觉的瞥了眼自己残损的双腿,俄尔又马上移开,轻声道,“不过是吃一堑长一智罢了。”     田忌见他神色异样,知其想起了往事,叹了口气,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开口道:“先生勿扰,如今你统率练兵,待到我大齐兵强马壮之际,便是为先生报仇雪恨之时。”     “练兵…”孙膑闻言,撇了撇嘴,轻叹一声,“难啊。”     世人皆知,练兵不易。然而天下诸国终究还是有几只名震天下的雄兵,譬如春秋末期,如火如荼(注)的吴越之兵,以及战国初期,让天下人敬畏的魏武卒,更不用提后来那些如狼似虎的秦兵,还有胡服骑射的赵兵,可以说练兵虽不易,不过只要有心,肯下大力气,还是能够练出一直精兵的。     可是这齐国偏偏很怪。怪在何处?泱泱大国,却从来就没有一支天下闻名的雄兵,哪怕是在齐桓公时代,称霸天下的时候,齐兵依然不强。历史上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后来的召陵之役,齐桓公只是耀武扬威一番,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国,更是连一战都不敢?或许这也许这是对的,只怕战则必败。因而孔夫子才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是啊!齐桓公称霸,“仁”则有余,“武”则不足。     及至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个军事大家孙武,可惜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然后带出了一支精兵,助吴国称霸一时。可叹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魏国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更何况这几场战役都是出奇制胜,靠的是主帅的智略,根本看不出齐兵的素质。     齐兵的弱势,直接导致的便是齐国在军事上的颓势。桓公之后一直到战国初年,齐国对外战争的结果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醒目的是公元前589年的鞌之战,齐国被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打的大败,齐顷公在战场上化装逃脱。联军深入齐国,齐国被迫割地、献宝求和。公元前555年晋、齐平阴之役,晋军深入齐国腹地,包围首都临淄,焚毁外城,略地胶东。公元前484年春齐国的国书率师伐鲁,孔夫子的学生冉有提出上、中、下御敌三策。开战时,冉有与瘦弱的樊迟率先冲入齐军阵中,齐军不堪一击,狼狈逃窜。同年五月,吴齐艾陵之战,齐军被千里远征的吴军打的大败,统帅国书被俘,三千甲士被斩首,兵车八百辆被缴获。     到了战国初年的公元前405年,在廪丘,三晋以分散而灵活机动的步兵,包围袭击了排列成密集车阵的齐军,打得齐军损失惨重,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接着,魏、赵、韩三国联军乘胜追击,攻入齐长城,围攻平阴城。魏文侯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魏**队俘虏,还献给周天子,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也难怪孙膑刚才会对田因齐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而孙膑只是看到了这点才会提出“强齐必先强兵”一说,只是想要将这群如绵羊般的齐兵训练成虎狼之师,连他自己也说难。     “何况上将军别忘了,大王亲口说的是将练兵之事交付上将军。膑不过从旁协助。”俄尔,孙膑忽然诡异的笑了笑,开口道。     “这如何使得。”田忌大惊失色,急道,“我荐先生便是要先生助我大齐崛起,这练兵之事,虽名义上由我执掌,然而此间之事如何能离得开先生。”     “呵呵,上将军勿急,膑只说这练兵之事由将军总理,却并未说不从旁协助。”孙膑嘴角那抹笑容更盛。     “这...”田忌为孙膑所言搞得有些迷惑了,斜眼看了看孙膑,却看见他脸上挂着一丝高深莫测的神色。     “上将军贵为大王宗族,大王对上将军想来是信任有加吧。”孙膑淡淡的开口道。     “先生之意...”田忌似有所悟。     “而膑不过一落魄士子,身有残损,上不得朝堂,而且大王知膑对魏国仇大苦深,也怕膑会刚愎用事,如何愿意将全国之兵交付于膑手?”孙膑声音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而上将军则不然,大王对将军深信不疑,这全国之兵交付于你,实在是再妥当不过了。”     田忌怔怔的看着身边的这个男子,忽然觉得他无比的陌生。     “所以膑非为自己求官,而是在为上将军。”     车上的两人却都静静的安坐着,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而这辆金碧辉煌的轺车就如大齐国的国运一般,平稳的行驶着,然而却不知将会驶向何方,前方等待着这辆车的,或许是光明,或许是无尽的黑暗     赵国与身边的魏、韩一样都是战国初期立国的新兴诸侯,而且也都是从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晋国所分裂而来,但是要祖先算起来,赵国却是和西方的秦国同宗。     赵国的开国之君名叫赵襄子。他从出生起便是历经坎坷,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在他小时候,甚至连他父亲赵鞅也看不上他。但是,襄子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于赵鞅。有一天,赵鞅召诸子前来,请子卿看相,子卿趁机举荐了襄子。赵鞅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他曾将训诫之辞,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时,他的儿子们,甚至连太子伯鲁,也背诵不出,以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何处。只有襄子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赵鞅始信子卿所荐,认为襄子为贤才。及至诸子长大成人,赵鞅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常山便是现今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之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