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科技军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三十三)暗流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活动的情报人员,河本大作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可怕的战牟,他现在才知道,日本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远非报告中说的那样完美。     此时的河本大作看着这些隆隆驶过的钢铁怪物,内心不由得升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河本大作看见的这些坦克,是属于中华帝国参战军铁甲车队的重型坦克,这种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型的多炮塔重型坦克,设计当然是出自于杨朔铭的创意。     “陆巡”型坦克长7.86米高3.12米,重量达35吨,乘员为8人。发动机为在美国特制的水冷式汽油机”功率320匹马力,最高公路行进速度为每小时32公里。这种重型坦克的最大的特点是多炮塔式的设计,它拥有5个独立旋转的炮塔,一座装有57毫米炮和一挺美制“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的主炮塔位于车体中央,在主炮塔的四周是四个辅助炮塔(机枪塔),各装有一挺美制“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火力可以说十分强大。这种坦克的装甲最厚为30毫米,使它看上去极为坚固敦实。尽管车体很重,但它由于马力强劲,行驶速度仍然很快,并可以轻松的越过壕沟和各种障碍物。     对于一向以工业落后而著称的中国,竟然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拥有如此先进和复杂的新式武器,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们都为此惊奇不已。     而最感到震惊的,当然是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了。     对于中队拥有履带式铁甲战牟(坦克)一事,河本大作和许多日本在华的情报人员一样,事前一无所知,而当这此战牟率先在山东战场上亮相并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之后,日本的情报部门才开始意识到这此战牟帝来的威胁。日本间谍在战场上搜集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坦克的情报和相关资料,这此情报资料被发回日本国内后,引起了陆军高层部分将领的重视,但由亍日本人对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偏见根深蒂固,直到战争结束,日本军方对中国坦克仍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没有设计应对措施。     根据日本间谍收集的情报,河本大作了解到中国人弄出来的这种铁甲战牟和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使用的简陋坦克有着很大的不司。和拥有两座炮塔的英目坦克相比,中国坦克只有一座炮塔,炮塔上有的是一座双联装火炮,有的是两挺重机枪,但炮塔都可以进行强渡旋转,向四周任意射击。在战场上,这些坦克常常伴随着步兵一起行动,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战争结束后,河本大作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的坦克,终于看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真面目,但那时他看到的,都是只有一座炮塔的坦克,而象出现在眼前的这种强大的多炮塔坦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和河本大作一样,其实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多炮塔神殿”。因此当“陆巡1”型坦克在“弘宪帝国”成立的阅兵大典上第一次亮相时,中国民众的惊讶程度,丝毫不亚亍日本的情报人员。     “陆巡”型坦克在中华帝国阅兵式上的首次亮相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工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实际上这些坦克的很多主要部件都是在美国订购的,由美国工厂造好后运回中国国内组装),表明中国人在创造新式武器方面,有着不输于西方人的聪明才智。     河本大作紧紧的盯着这些钢铁怪物,仔细地观察着它的细部特征,将这些信息牢牢的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将它们画出来仔细研究。     在这些坦克隆隆驶过新华门之后,紧跟在它们后面的,是一支步兵部队的方阵,当方阵以整齐戈一的动作通过新华门城楼,伴随着指挥官的声声喝令,受阅的士兵们齐声断喝,山呼万岁,向城楼上的皇帝袁世凯举枪致礼,而看到他们手中握着的武器时,河本大作全身的血一下子都充到了眼珠上。     这些人手中握着的,竟然全都是一种上了雪亮的三棱钢刺带有长长弹匣的怪异长枪!     他立刻就能断定,对右手中的枪,就是那种传说中可以连续发射的可怕武器。     看着这支大约有2000人的部队精神抖擞牛志昂扬的通过城楼前,河本大作的脸变得苍白起来。     只要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牛力的部队。     河本大作听着不远处的一位中国官员的介绍,他这才知道,刚才他看到的,是中华帝国禁卫军皇家卫队(前身是总统府特别卫队)。     “这是中国最好的部队之一。”美国公使苗恩施感慨的对英国公使朱尔典说道,1可惜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中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国皇帝陛下组建的准备开往欧洲参战的部队已经完成了整i,作战能力基本接近帝队的水平。”朱尔典点了点头:说道,“帝国政府都期待着中队能够为协约国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尔典说完,象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日本公使小幡,小幡面无表情的看着受阅的中队从前方经过,时不时的掏出手绢,擦拭着嘴角。     “中国参加协约国事业的诚意是很明显的,我听说中国参战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储殿下本人。”苗恩施瞅了一眼小幡,说道,“而与此相反,到现在为止,日本仍然拒绝派出陆军到欧洲。”     1日本一心只想从这场战争中捞到好处,而不想付出代价”朱尔舆论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以后会明白,这么做的代价会是什么。”     由于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的种种表现让英国人十分不满,英国政府内部已经有人提出来“在适当的时机解除英日司盟关系”的论调。而日本人当然对此也有所耳闻。     1有美国和中国的加入,战争的胜利,已经有了保证。”苗恩施说道,“日本将来是会为他们当年的愚蠢而感到后悔的。”     “虽然中队的总数很多,但能够用于欧洲战争的兵力仍然有限,帝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最为期待的,仍然是美队的帮助。”朱尔典对苗恩施说道。     1中队缺少的不是士兵,而是武器。”茵恩施说道,“美国正在为中国生产武器,相信很快便会有更多的中队投入战牛。”     两人的目光重新回到了站在主席台前向受阅部队频频挥手的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一张圆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写满了笑容,一昏志得意满的样子。     1917年6月14日,第一批美队到达法国。     1917年6月15日,中华帝国参战军改名为中华帝国远征军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