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神威()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有而可畏谓之威。
对于塞外联军来说,不管是和雍州相邻的步度根,又或者是较远的轲比能,辽东袁尚委派而来的几位将军大人们,既然决定了跟则曹操一起和刘备一方为难,自然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的。
对于镇守在雍凉北疆之地的以马为主的汉家将军,他们当然是要看做他们进军路上的要之敌来对待的。
因为马素来的名望,以及这些年得观察,像步度根他们也应该了解到,即便是他们此时拥兵二十万之众,齐聚到了朔方一带,而他们所了解掌握的马所领的军士不过区区四万余,可是根据此人的秉性来说,马定然不会是那种坐以待毙之辈。若如此的话,神威天将军之名,岂非太过儿戏了。
从朔方而南向到长城的这广大的地域,原本就是河套地区,这里原本是先秦王朝的辖地,不过终归汉人之手也是在武帝之时。公元前7年(元狩二年)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自云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通称“新秦”),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县。
第二年又派遣校尉苏建率领十万人兴筑阴山南麓的长城,筑朔方郡治及下属县城。朔方郡正位于汉王朝国都长安城的正北方,因此取《诗经》“城彼朔方”之意,命名为朔方郡。管领有三封、朔方、修都,临河、呼道、窳浑(窳音宇)、渠搜、沃野、广牧、临戎等十县。
不过这些地方,毕竟已处在长城之外,而随着大汉的武力不足以再将塞外的异族之人慑服之时,这些本就是极利于放马牧羊为游牧民族所热切的河套水草丰美之地,自然便是草原上那些有实力的部落心向往的。
这些年,虽然刘备一方的势力自是不断的扩张着,而马也是威名在外,使得鲜卑这一族当下在草原上为先的部族也对于如今在雍州的荆州兵马有些另眼相看,多少在这一片土地上没有生出什么大的事情。
当然虽然马自是相信本家的实力,可是毕竟他也知道,在当今的天下未能一统之时,从雍州而出将这些本就已经归属于大汉疆域的土地收纳回来,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毕竟雍州这些年,通过长安府的努力,自是将原本地广人稀的尴尬境地大为改观,可是想秦川八百里,如出冯翎而往北的这些地方上的人口却是并没有太多的改观,即便是如今又马的镇守巡视雍凉北疆,可是沿渭水一带的雍州腹心之地,尚没有完全的开出来,人们自然也不会对于北部的这些地方有太多的渴望,当然自桓灵之后,时人也时常在邻近扶风等地见识过那些或是匈奴,或是鲜卑人,趁大汉声威不振之际,竟是欺近河东,长安附近,若非如此也不可能有达才女蔡姬的塞外苦难之行。
这些年马也是明白这种情况的,故而他领兵巡狩之时,却也不为己甚,更多的时候,也只是沿着长城为界,对于朔方,云,西河等地,虽然也是有些想法,不过毕竟雍州此时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去填充这些地区,也只好先停步而守望之。
不过先前之所以不动,并不是不能动,也不是不敢动,只是形势如此,实在没有进兵这些地方的必要,故而是不需要领兵出塞。想一下这几年,天下间几大诸侯,却也十分默契的保持了彼此之间的平和,当然这种平和自然都是为了更快的展己方的实力,好给将来准备。
虽然人人都希望天下太哦,不过这个时候的这种和平,却是在更大的战事之前所要进行的准备。这种时候,却是官们挥洒心智才力的时候,对于如马这样的武将自是多少有些憋屈的,所以这几年,马固是谨守着分寸,将北疆这里的安危守护的住,却也有些艳羡马岱等,能够领兵西行,毕竟在开通丝绸古道的这一路上,当然不仅仅需要仰仗荆州的财力物力,同时也要有强大的武力威慑作为依据。
故而这几年,马对于马岱能够领兵在凉州,以及向西的乌孙等过,通过一次次的将那些觊觎这条金路上流动财源的各路人马一一的击破,马固然不会羡慕马岱渐起的声名,只是那种痛快的厮杀,倒是让马每有所闻,便心动不止,手痒不已。
不过眼下自然是他马的利市来了,以四万对二十万,尽管敌军声势浩大,可是对于马来说,这种极大的兵力上的悬殊,别说不能引起马的畏惧和恐慌,却是激动的他多少有些心潮澎湃。
“终于有机会吃到肉了”
当然之前,作为守护,马在北疆也是经手过一些马贼,或是心怀不轨的部落的处置的,可是那样的场面,实在不足以让马兴奋,只能算是聊胜于无的把戏而已。
而今形势如此,从羌胡人口流传而出的神威天将军之名,确实已经在西部鲜卑人的口得到了相当的承认,现在又要和部鲜卑,东部鲜卑已经辽东的那些个塞外民族交手,或许通过这一战,定能够将这个名号放置北疆而让异族的婴孩止哭。
马是激动,不过如今的他可是已届不惑之年,加上有王异这位贤内助的调教,自然不是那种单凭血热便倾动的主儿,当然以马的本性,在用兵之上他本身固有的天赋,已经是近乎绝顶,而今外勇而内智,即便是不能够比肩被称为一代军神的淮阴侯,或许在骑兵一道上,也相差无几的。
在马示意给塞外联军显示的行迹上,马却是领着四万的骑兵出上郡而南下,毕竟以四万对二十万,任何一个人在面对着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总是会谨慎行事,避敌锋锐,然后寻衅以击之,诱敌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却是人之常情的。
毕竟在长城以内的数百里之地上,即便不用坚壁清野之策,也是少有人烟,这倒不是这些地方上没有人稀罕,毕竟在渐渐的恢复了郑国渠的水利之事后,这些地面上的田地,也有不少能够浇灌得上。不过可惜的是,从长安向西的这一路上的府县,却是更比冯翎以北的地面吸引人。
一方面是这些地方上的土地本就是多年开成的熟地,其产量自然不小,而且同样受益于郑国渠,这熟地自是要比那生地更见利处。此外也有赖于荆州刘备治下,固然也重视农桑,可是对于工商两业的看顾,那也是远时人,加上丝绸之路大开,这一路上能够获得的好处,竟是要远比那开荒种田,好的太多了。
故而使得那些本就是从南方地迁居到雍州的百姓们,也大多是辛苦而至,不愿再继续北向受苦,毕竟水土不适也是一大因素。
因此在冯翎,高陵以北的诸多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