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跟曹瞒混在汉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08章 识人用人高人一等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说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北平太守公孙瓒等接到曹操讨董卓檄文以后,纷纷带着兵马来到陈留。     只有西凉太守马腾因为路途遥远行军不便,只在原地遥相呼应,没有过来。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路诸侯相继到齐,正月初十日,都在中军大帐议事。有人提议,既然共同出兵讨伐董卓,就要设立盟主,不可擅自行动。     曹操就出面说:“这个提议好,我坚决支持。诸位同不同意?”大家一起举手表示同意。     曹操见了,接着说:“我以为这盟主非袁本初担当不可。袁本初门庭显赫,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海内人脉鼎盛。今日举此大义,本初一呼,天下风动。所以,我坚决拥戴袁本初为讨董卓盟主。大家同不同意?”     各路诸侯听曹操这么一说,纷纷举手赞成。尽管袁绍极力推辞,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大家的推举。     于是第二天在陈留城外筑起三层坛,遍插五方旗,上置白麾黄钺,众诸侯一起簇拥袁绍登台坐盟主之位。     袁绍就位以后,即席发表了盟主讲话,颁布了结盟宗旨和结盟条例,然后强调自己秉公办事,言必信,行必果。赏罚分明。随后安排自己弟弟袁术做后勤部长,负责供应各路人马粮草。     这天晚上,在中军大帐举行庆祝结盟成功宴会,曹操喝得有些大,醉醺醺的回到自己军营后,却还是不睡,招呼乐进李典夏侯?等人说话。     王元趁机问曹操:“主公,传檄讨董卓您是发起人,理应当您做盟主。为何您极力推荐袁绍当了盟主?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恐怕不利。”     曹操笑道:“这有什么利与不利?目前的形势必须由袁绍做盟主,原因正如我在会上说的一样。另外,袁本初的性格我是熟悉的,心高气短,好虚荣,崇尚浮华。还有,他这次来带兵三万,良将数十员,势力最大。基于这种情况,任何人做盟主都不合适――一时意见相左,谁能调动袁绍的兵马?闹到僵持地步,往往兵戎相见。真的那样,反而不利于大事。”     众人听了莫不佩服。     夏侯?问:“主公,这次十八路诸侯结盟讨伐董卓,您预料一下后果给我们听听。”     “以军事力量来看,我方实力占优势。若是这么多军队服从一人指挥调度,取得战争胜利有九分的把握。     但是,尽管实力占优,却是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十八路诸侯各自为政,以图保存实力,这就削弱了我方的力量。一时不慎,极有可能被董卓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所以,我不利于做盟主;利于在盟主手下工作,从中调度,平衡化解各方矛盾,尽最大能力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为讨董卓成功而努力。”     乐进问:“主公,根据这种形势,我们当如何行动?”     “为各路诸侯做出表率,遵守条例,服从命令,勇猛作战,争取胜利。”曹操说完,又吩咐大家回去以后,把这一思想传输到各个士兵思想当中,众人领命而回。     第二天一早,袁绍传命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袁绍道:“现在结盟已成,下边的任务就是如何战败董卓。我已经想过,战争就要开始,须有一位智勇兼备之人担任先锋,带领自己的兵马打头阵,其余大队人马在后边随时跟进,遥相呼应,这样,按部就班进兵,不出半月就可以逼近洛阳。诸位都是智勇之士,谁敢担任先锋率先进军?”     曹操听罢,挺身而出道:“曹某不才,愿意做先锋带兵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后续部队荡开一条杀向洛阳的大路。”     袁绍听后思索良久道:“孟?不宜作先锋,应留在中军大帐与我共同参赞军机。再有那位英雄愿意带兵作先锋?”     话音刚落,破虏将军孙坚挺身而出,慨言道:“孙某愿为先锋,率先带兵破敌。”     袁绍一听大喜,道:“孙文台勇猛无敌,堪当先锋!”     随即命孙坚为先锋,带兵杀向虎牢关。     又吩咐袁术调拨粮草供应。     虎牢关在荥阳西北,南接嵩岳,北连黄河,战略地位十分险要,是嵩山以东中原地区通往洛阳的必经关口。     董卓听说各路诸侯在陈留结盟准备讨伐自己,便早早派大将华雄李肃胡轸等带领五万精兵驻扎虎牢关,以挡诸侯进攻。     破虏将军孙坚,带兵杀到虎牢关以后,华雄就带领李肃胡轸杀下关来迎敌,双方一交手,华雄大将胡轸就被孙坚手下程普杀了,华雄输了一阵,退回关上坚守不出。     孙坚这里赢了一阵,但是,因为袁术供应粮草不及时,营中人心慌乱,一时疏忽,被华雄偷袭成功。     孙坚大队人马被华雄追杀的屁滚尿流,一直退出几十里地才刹住阵脚。     袁绍接到孙坚的兵败报告以后,急忙带领大队人马过来接应,华雄见了,又把人马退回关上,挡住袁绍人马不能西进。     袁绍便带兵叩关挑战,华雄也不是善茬,见袁绍逼的这样急,又带兵杀下关来迎敌。     后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十八路诸侯都把自己的好将派出去和华雄试把了一番,结果真是没有面子,不是被抹了脖子,就是被砍断了手腕,都被华雄打败。     这时候一个小人物出场了。     说他是小人物并不是说他年纪小,而是说他的名声小,而且官职也小,在这些诸侯面前根本不入流,只是公孙瓒帐下的一个马弓手,听这名字就知道根本算不上一个官,大约就是一个骑马射箭的特等兵。     这个小人物出场很关键,因为诸侯们被华雄逼住了,如果再没有人出来顶着华雄交战,大家就得撒开丫子各自逃命。     若是那样,这次诸侯结盟讨伐反贼董卓的战争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     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大约就是这样――逃跑以后的各路诸侯,都得被董卓一个一个的包了饺子吃了。那样天下不就成了董卓的了吗?     好在这小人物出现了,出来了就站在十八路诸侯面前扬言,说是自己能收拾了华雄。     往下的场面就显示出了各路诸侯截然不同的用人态度。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小小的马弓手站出来这么一扬言,袁术就问:“这家伙是谁的部下?”     公孙赞回答:“是我的。”     袁绍问:“什么官职?”     公孙赞道:“马弓手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