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皇上,见过大世面。还带兵上过战场杀敌立功,受过皇上的嘉奖。
家庭条件那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老爹也在朝廷当官,当什么太尉,据说是除去皇帝以外的第二大官,现在看着天下局势不好,就辞官到山区隐居起来享清福啦。曹操起义反董卓,肯定是得到他老爹曹嵩的支持。
这样的形势下曹操起义还会不成功吗?他傻啊!
所以曹操这么一宣布,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起哄,接着说:“行行行行!瞒哥(叔),你说吧,你说怎么办吧,你叫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曹操知道他们一定会这样说,便将话引入正题说:“既然你们都下定决心跟着我干,我就宣布任务啦?”
“那你就快吩咐吧!”
曹操站起来,神情凝重的看了大家一会,语气沉重地说:“招兵!今晚研究一下,明天就行动。大家都出去招兵。”
这些人中除去曹操数着夏侯?说话最有力度,他听曹操这么一说,就翻着眼想了一下问:“瞒哥,招多少兵?”
“汉高祖打天下时候,问韩信能将多少兵,韩信吹牛B说‘多多益善’。我们今天不吹牛,但是也要多多益善。”
夏侯?翻着眼算了一下道:“瞒哥,招兵就得吃粮,还得穿衣服置办刀枪剑戟,盖房搭屋建军营??????这些都得用钱。您计算过吗?一个兵一天吃一斤粮,这是最低数,一万个兵一天就得吃一万斤。这一万斤粮食就得十辆马车搬运??????”
曹操一听,那头就“嗡”的一声大了起来,自语道:“嗯――,我还没有想得这么细!这??????”
撒眼一看,八个人都瞪着眼盯着自己,那脑子就激灵一下子清醒了过来,站起来道:“钱的事不用你们害愁!我变卖了洛阳的房屋带回了几千万。”说完把头转过来对王元说:“文昌,你都收藏好了吧?”
王元答应着。
曹操又说:“泰山老爹那里也有几千万,两下合起来不下上亿钱,有那十万八万的兵,还供给不上吃穿?
再说,汉高祖刘邦起兵时不是光棍一根吗?光武帝刘秀起兵时也没有多少人马,他们都成功了。怕什么?只要招起兵来,还怕没有粮吃?”
一句话铁定了大家的心,夏侯?就站起来说:“行了瞒哥,我就在附近招兵,十天以内,保证招起两千人――这么多没有饭吃的人,猛然间给他们找着了饭碗,那个儿子不过来吃?他傻啊!”
这年曹仁二十一岁,曹洪二十岁,曹纯十九岁,曹真曹休夏侯尚他们这几个曹操的侄子也都是年富力强的岁数,所以一听夏侯?带头,也都纷纷表态,不管能不能办成事情,都说明天就出去招兵。
曹操一听就笑起来,想不到自己的主张大家这样愉快地接受,于是就吩咐王元:“文昌明天就在家里坐镇,正好元让就在附近招兵,凡事你就和他商议着办。这么办――先吩咐家人收拾房屋安排宿舍,招的兵员过来以后,就得有吃饭住宿的地方。同时安排几个人出去采买粮食蔬菜,一定不能缺了吃食。”
曹操说到这里见大家都答应着,又吩咐:“元让,你要记住,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有人活动就得有规矩规范,不然的话非乱不行。这样,招来的兵员,进门以后就得严格按规矩办事!”
夏侯?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曹操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重新坐下,喝了几口茶水,略一思索后,说:“暂时必须定下一些规矩。文昌你记着。”
王元过去拿来纸笔,曹操口授《新兵须知》道:“新兵初来,必须牢记,进我军营,遵守规矩,按时起床,按时休息,服从官长,不得随意??????”
曹操口授完毕,又嘱咐夏侯?:“虽然立下规矩,但是,新兵进营,必定有许多违规的行动,开始几天不可严格管理,更不能打骂士兵??????但是,这规矩虽然简单,他们一进了门,你就必须把规矩讲给他们听。”
夏侯?还是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点头。
曹操说完,又抬头示意曹仁夏侯渊他们:“你们也得记住,招徕新兵进营之后,第一步就要先让他们知道新兵必须遵守的规矩。这一步骤,一定要认真对待――新兵进来三天以内,必须背过这《新兵须知》来!”
此时王元已经把《新兵须知》誊写清楚,坐在一边听着,听的曹操这样反复嘱咐众将,自语道:“有必要吗?”进而自己又一想:“曹爷凡事情都能看得准,说不定就应当这样做。”
曹操吩咐完毕,又说:“先简单初定规矩这样,恩――,后边这军规还得进一步完善,眼下,眼下只要能做到这样,也就行了。”
说到这里曹操略一停顿,又说:“还有,有人就得有领头的,这领头的就叫做官。招来兵员以后,我们还是按照国家兵制管理。文昌你还是要记着。”
王元又拿起纸笔记录,曹操口授:“五人编一伍,一伍的官叫伍长;两伍设一什,一什的官叫什长;五什设一队,一队的官叫都伯;二队设一屯,一屯的官叫屯将;五屯设一曲,一曲设曲长;二曲设一部,一部的官叫作千人都,也就是牙门将。”
曹操说到这里问王元:“你能听明白?”
王元想:“太乱,绕口。”想到这里却不能说,急忙答道:“很明白。”
曹操笑道:“诸位兄弟爷们,谁招够了一千人,一步就当上了牙门将,就成了义军的第一代将军。好好干吧。”说到这里想了一下又道:“还有,文昌。明天你就吩咐家人动手,先制作一千根棍棒练兵用,要一把粗细六尺长,腊木的。
兵器先不要购置,我另安排人办理。
明天就照我的吩咐去办事,我到陈留去一次,来回大约要十天半月的,明天就走。
我走之后家里一切事情都由元让做主。有什么事情找元让请示就行了。”
看到众人点头答应,曹操又郑重的说:“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白――明天大家就出门招兵了,后天就来了新兵。
在新兵面前,我们之间也得立个规矩。我们之前在家里是兄弟爷们;今后要办大事了,那就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人面前,就不能兄弟爷们称呼了,一律按职位称呼。记住了吧?”
大家都回答:“记住了。”
夏侯?接着说:“曹哥,那以后怎样称呼呢?您倒是吩咐一声啊。”
这八个人当中,夏侯尚最年轻,还没等曹操说明称呼自己为什么时,就问:“瞒叔,往后我们都带兵,都是牙门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