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能力要求极大,李勇深深的知道这一,为了给将要发起的战役多准备那怕一包饼干和一发子弹,志愿军的后勤机关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c◎om
困难是非常巨大的,刚刚成立的后勤机关还在筹建当中,人员更是捉襟见肘,好在李大副部长多多少少有那么一先见之明,在他费尽心力的张罗下,志愿军的后方运输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运输途中的损失更是明显下降。
这也多亏了沿途开辟出来的大大的隐蔽,加上不断入朝的高射炮兵和逐渐增加的防空观察哨,使敌人飞机在我方运输线上的威胁大大减少。
空中危险的减少直接体现在运输量上的增加,前线作战部队很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因为他们的伙食得到了改善,弹药也得到了快速补充,特别是在总部取消了对粮食的定量供应以后战士们士气大振。
带过兵的人都知道,士气对部队太重要了,特别是将要发起的大战役,别看李勇没有直接上前线,他的作用一也不比前线一个指挥打仗的高级指挥员,这是大家都公认的。
连续忙了多少天?谁也记不清了,反正这一段时间连爱干净的分队指导员李佳都很少洗澡,更何况是其他人,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合衣而睡,有的战士们身上都有味了,再这样干下去还不得臭喽。
李大副部长对战士们的解释是,臭就臭。也比死人强,我们在这里多干一。战役打起来的时候前线的战友们就能少一分伤亡,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后勤工作千头万绪。没完没了,累死也干不完,等隐蔽接近完工的时候分队众人都比打仗来累,跟扒了几层皮差不多。
李勇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那些前线指挥员都不愿意干后勤的原因了,操心费力不还不出成绩,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要挨板子。
好在紧急开挖的那些大大的隐蔽大体上要完工了,李勇带着他的分队成员完成了运输线上隐蔽的工程建设后回到志愿军总部向首长汇报,可是还没等屁股坐稳当就有警卫人员过来找他。是首长让他去开会。
什么会议有这么重要?一口水还没等喝完就要过去?
实在话,最近几天李大副部长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在他的努力下,运输线上隐蔽完成的时间要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个月,可别看这几个月的时间,这可是极为关键的时候,是卡在要命的节上的时间,可以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工程。
首长的命令当然要坚决执行,另外他这个总后勤部的副部长参加会议也在情理之中。风尘仆仆的李勇来到总部连稍做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跟随总部的警卫人员来到了大会议室。
由大矿洞改成的会议室里黑压压坐满人,让人惊讶的还不是那些亮晃晃要晃瞎人眼睛的电灯泡,而是会议的规模。粗略的看了一下,李勇觉得自己来到总部时间不长认识的重要人员基本上都到齐了,包括几个团以上级别的情报和侦察处长。
志愿军总部的侦察和情报处长都列席会议。他这个级别不低的总部后勤副部长来开会当然是应该的,不过。随着李勇的眼睛扫过,他很清楚的看到了会议室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民军的指挥人员和不知道身份的苏联人。
看来让他急急忙忙赶过来的这个会议还真是不简单。
刚刚回到总部的李勇征尘未洗。一身戎装大踏步走了进来,精神头很好。
李勇和分队战士们的穿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服装,一样制式的m1型钢盔,一样的鹿皮战斗靴,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腰间别的是一支m1911俗名枪牌撸子的手枪而不是战士们手里的冲锋枪。
这一身打扮明显和与会的人员不同,不但不同还显得非常突出,因为来开会的都是中、朝、苏的高级指挥人员,身上带枪的都很少,更何况李勇不但戴着枪和钢盔,脖子两侧还挂着两枚美式手雷。
三方面的人都知道,只要能够资格来开会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但是在脖子两侧挂着手榴弹来开会还是头一回见到。
彭老总等人对李勇这个打扮早就看惯了,打了半辈子仗的他们也没觉得这样的打扮有什么不好,就象韩先楚副司令员的那样,把手榴弹挂在脖子两边很好吗,打仗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扔出去,老子如果不是什么副司令也想这么挂上一个。
彭老总和韩副司令这些在血海里滚出来的将军们没觉得李勇这样干有什么危险,可是来开会的人民军和苏联老大哥代表们的脸上就非常精彩了。
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让一个年轻人来开会,更加不能理解的是,这个年轻人的身上还挂着手榴弹,中国人这样做也太没礼貌了,或者也太危险了,一但这两个手榴弹响了,会场里三方面的高级人员可就全完蛋了。
其实李勇也没想把手雷带到会场里,只是今天来的急了,他自己一时间也忘了,就这样直接闯了进来。
会场里的人员确实不少,但令人奇怪的是气氛却很微妙,不但没有人发言,连一个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很诡异。
这是个什么情况。
李勇很敏感的察觉到了气氛有不对,不管是几方面的代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既然是战前会议就一定要进行讨论,可是谁见过开会的时候都一言不发的战前会议,那样还叫会议吗?还不如不开了。
不了解情况的李勇没有话,只是举手给彭老总等几个主要首长敬礼,然后走到洪学智副司令员的身边坐了下去,椅子是洪副司令亲自给拉过来的。
正襟危坐,标准的举人坐姿,摘下钢盔,李勇用明亮的眼睛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转过头来低低的声音对洪学智副司令道:“洪司令,怎么回事情吗?为什么没有人话?”
刚进入会场的李勇当然被几方面的人马都关注了,几年的风霜雪雨让李勇的面貌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几岁,可不管怎么样他也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就能来参加这样高级别的会议?人民军方面和苏联代表团方面虽然没有话但眼神里的疑问是明显的。
可是不经意间李勇的一个举动又让他们感觉有些摸不到头脑,那就是他坐下来的位置。
中方参加会议的人员是最多的,这无可厚非,因为这里是中国的主场,但刚刚进来的这么一个年轻人却坐在了离彭老总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