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曹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8章 开府仪同三司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情。     根据而今局势,荆楚之地平定指日可待。然则,在江夏之战中,荆州水军,也就是蔡瑁的表现,让曹操极为不满。正是因为蔡瑁的拖延,才使得下隽遭遇惨烈战斗。如果不是张郃献计,许褚徐晃及时抵达下隽,说不定曹朋就要战死于东关桥,而关羽也将突围,与刘备汇合。     各种迹象表明,蔡瑁并非水军合适人选。     随着荆楚之地渐趋平稳,曹操下定决心,趁此机会罢免蔡瑁。     可是,由何人接替蔡瑁出掌水军?始终是一个难以作出决断的问题……     杜畿表现不错,荀彧也在书信中,赞赏有加。而他又是出自曹朋门下,所以无需担心忠诚。     问题是,杜畿能力不错,资历尚浅。     他能统帅两万水军在洞庭湖站稳脚跟,说穿了还是曹朋在他背后支持。     一个没有太多战,资历平平的人,一下子接掌水军?就算是曹朋赞同,恐怕也无服众。     毕竟,曹操手下够资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就在曹操和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郭嘉跑了进来。     闻听曹操等人的问题之后,郭嘉却笑了,“我当是什么事情,原来只是这个问题……嘉心中,倒是有一个人选。此人为一郡太守,战显赫,颇有威望。而且是水上出身,精通水战。只不过这些年来,他多在陆上,所以无人觉察。若此人为水军大都督,确是最合适人选。”     曹操一听,顿时愣住了!     怎么我手下有这等人物,我却不知晓?     “奉孝所言,何人?”     “便是合肥太守,甘宁甘兴霸。”     “甘宁?”     曹操当然知道甘宁是谁!     当年,还是他从曹朋手中把甘宁讨要出来,转眼八载,甘宁南征北战,的确是建立了不少勋。     由于甘宁出身曹朋门下,甚得曹朋支持。     所以在军中威望不弱,勿论曹仁曹洪,还是夏侯惇夏侯渊,和他关系都非常密切。于禁臧霸,这几年和甘宁配合的也非常默契。在合肥三载,甘宁和江东大小战事进行了几十次,胜多负少。     郭嘉笑道:“兴霸早年在巴郡,便有锦帆美名。     濡须口,他和周仓配合默契,数次击溃江东水军,经验丰富。若此人接掌水军,就算是荆州人,也会赞同。”     “你说兴霸能力出众,适合出掌水军,我没有意见。     可是荆州水军由蔡瑁执掌,冒然撤了蔡瑁职务,荆州世族又怎可能同意?我倒觉得,不太靠谱。”     董昭立刻反驳,似有些不太赞成。     郭嘉笑道:“甘宁祖籍荆州,也算是半个荆州人。     最重要的是,他曾为友学门下,而且甚得友学丈人所重。当年正是黄老先生把兴霸送到友学身边,而黄老先生,乃荆州名士。其威望远胜蒯越蒯良,几与庞德公齐名,乃荆襄名士之翘楚人物。况乎黄老先生亦出身名门,江夏黄氏之地位,远胜襄阳蔡氏。只要黄老先生肯出面,则荆州士人必无话可说。我听人说,老先生而今在荥阳浮戏山中讲学!丞相可下令,善待江夏黄氏族人,命人修缮黄氏祖祠。到时候请老先生回乡祭祖,也就能大告成。”     众人闻听,不由得连连点头,表示赞赏。     曹操手指郭嘉笑道:“还是奉孝机敏,一下子就想到这般主意,果然不负鬼才之名。”     董昭或许还有些不服气,可也不好再反驳。     毕竟,郭嘉的这个主意从目前而言,最为适合。况且这里面还牵扯到了曹朋……董昭可不想因为这件事,和曹朋反目。他和曹家关系不错,更不要说,家里还有曹朋福纸楼的股份。     若恼了曹朋,才得不偿失。     当下,董昭也点头道:“甘兴霸,确是合适人选。”     “既然如此,那就有公仁来安排此事。     荆州水军之事,不可以再拖延下去,至多六月,必须解决。至于黄公那边,我会派人说项,想必问题不大。     好了,今日就散了吧。     诸公好生安排,过两日张纮率使团抵达,少不得要有一番唇枪舌剑,还需大家尽力才好。”     “我等必尽心竭力。”     董昭等人退出了中军大帐,郭嘉却没有离去。     曹操问道:“奉孝,有什么事吗?”     “文和来信,许都有变。”     “啊?”     曹操大吃一惊,忙示意郭嘉把书信呈上。     曹操进驻许都之后,便使贾诩坐镇许都,监察事务。     荀彧由于受曹朋的邀请,从许都赶到了荆州,所以许都大小事务,便由贾诩执掌。     郭嘉把书信呈上,而后站在一旁,一言不发。曹操认认真真,将书信看完之后,脸上露出一丝冷意。     “此事,可当真?”     “理应不会有差……文和做事,素来谨慎。阿福不也说过,此人算无遗策,想来不会有错误。     而且,我也听人说,近来伏完和临沂侯有些活跃,行动颇为频繁。     若不加以留意,只怕早晚酿成大祸。荆州之战一时还无结束,丞相还需早作决定,以免后患。”     “奉孝之意……”     “文若而今不在许都,正可动手。”     “你知道,我并非这个意思。只是在想,何人出面为好?”     郭嘉露出犹豫之色,低头沉吟。     半晌后,他决然抬头,沉声道:“此事,当请廷尉出面,全权负责。     只是,需有一个强力之人,才能震慑局面。嘉以为,此人非阿福莫属……我听说,他在下隽受伤,正好可让他返还养伤。说起来,这两年他也够操持,让他回去,也可以和家人相聚。”     曹操却沉默了!     “真的要阿福吗?”     “非他莫属。”     “他而今何在?”     “据说,已返回汉寿。”     “此事容我再考虑一下……”曹操显得有些犹豫,半晌后轻声道:“且先迎接江东使团,而后做决断。”     “喏!”     “阿福那边,你最好派人走一趟。     下隽一战,他损失惨重。我听说,他身边四名亲卫牙将,战死三人……估计他心情也不会太好。那孩子是个感性之人,平日里虽则坚强,确是个重感情的人。战死三人,需妥善安排,其家人更要好生安置,莫冷了将士们的心。我前些日子刚得了一些好酒,取三十瓿,送往汉寿。     传我命令,加友学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郭嘉一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