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因结义兄弟被人所害不惜抛弃学业,出山报仇。
此人有大德行,官渡之战时,斩颜良,诛文丑,为酸枣数万百姓之性命,长跪堂前,使得曹丞相不得不同意,护送百姓撤离。延津一战,此人不顾性命,将曹丞相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可又因为其家人长者被人所害,一怒之下怒闯护国将军府,斩了那刁奴,幽居三年。
此人有大义!
当年临沂侯刘光出使匈奴,为保住朝廷颜面,舍生忘死。
后出镇河西,安抚羌胡,稳定边塞,战马腾,取金城,复夺陇西……
若孝直能得此人看重,则必能有大前程。我听人说,凡他门下所出,而今最差的也是个千石大员。
不知孝直可有意向?”
正一开始还有些迷糊,可听到后来,恍然大悟。
“先生所言,莫非那大名鼎鼎的曹三篇,公子朋吗?”
正是关中人,对于关中这些年来的状况,也颇为关注。关中在曹氏父子治理下,繁荣稳定……而当年那被人称之为苦寒之地,荒蛮之所的凉州,而今也变成了一块繁华之所。特别是河西商路的开启,连通西域和中原。想当年,班定远置西域都护府,却在百年前断绝了和中原的联系。河西走廊开启,令整个关中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随着河西商路重启,西域三十六国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在去年,龟兹、大月氏等国,纷纷派遣使者,请求归附。
昔日大汉雄风,似乎又再现端倪。
而这一切,盖因曹氏父子在凉州投入了大量心血。
古人的故土之情,远非后世人可以想象。正在李儒的劝说下,动了返回家园的心思。
于是,在建安十二年开春,正便立刻成都,重返关中。到了老家廊县之后,他才知道家乡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而曹朋当年倾力营建河西的好处,历经曹汲数载经营,也初显端倪。
建安十一年,凉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人口自建安九年,曹朋离开时的二百余万,增加至近五百万,已隐隐比肩豫州和益州人口,甚至超过了益州的人口总和。曹汲在凉州,未动一兵一卒,可是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势力,让西域三十六国胆战心惊。很多西域商人都愿意来中原做事,也为关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关中人口在建安十二年时,达到三百万。
也就是说,算上凉州,八百里秦川人口总和近千万,和整个中原人口,基本持平。
当然了,这巨大的人口基数背后,不可避免的会有无数血泪史。曹朋当初设立了贩卖人口的政策,在檀柘等人的帮助下,从漠北草原上掳掠来的奴隶已超过百万之众。这,又是何等可怕的一个数字。一百万奴隶,也就预示着,无数家庭的破灭。曹朋耗费大量的资金,换来了整个关中的平稳。河西郡的面积,已慢慢的走出了石嘴山口,向漠北地区扩展开来。
可以说,只要曹操愿意,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关中征调数十万大军马踏塞北。
如此辉煌政绩,让正心髓,诚服。
在三思之后他最终决定前来襄阳投声曹朋。
虽说他的最终目的,是为曹操效力。而且他也知道,投奔曹朋,他的身上必然会有很重的曹朋烙印。可那又如何?似他这种毫无根基,毫无名气,毫无资历的三无人员,若没有一个靠山,休想成就大事。曹朋别看是曹操的臣子,可是从曹操对本族的关爱来看,到了曹朋的帐下就等于是进入了曹操的派系。可别忘了曹朋还是曹操三子曹彰的启蒙老师……
这种亲密的关系,注定了曹朋日后,根基深厚。
有这么一个靠山在,自己也能够有更大的前程.“
不过,在见到曹朋之前,正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
他手中虽有李儒的介绍信,可却不知道李儒究竟是什么身份。只知道李儒肯定和曹朋有关联,再多的事情,可就不太清楚了。而他又没有见过曹朋,对曹朋的了解大都取自传闻。
曹朋,能看中我这个三无人员吗?
正有些迷茫。
哪知道,见到曹朋之后曹朋根本没有去看李儒的书信,竟然知道他的表字。
正心里激动万分,一块大石,也随之放回肚中。
曹朋笑道:“朋当年为河西太守时,曾闻司隶校尉张既张德容先生提及令尊之名。德容先生还说,孝直有大能,可惜远赴益州,不得为家乡出力,非常遗憾。原以为我离开关中,再难与孝直相会,却不想在这婪城,能见到孝直,岂不是天赐孝直助我?呵呵,此朋之幸也。”
张既,原安定太守。
建安十一年,替卫觊而出任司隶校尉一职。
曹朋也是没有其他的主意,只好借用张既之名。而且,这也是最好的一个借口,张既本就是关中人士,而正也不可能跑到张既跟前,问张既说:你是不是在曹朋面前夸赞过我呢?
正闻听,不禁喜出望外。
心中的疑惑也随之消失,原来是张既向曹朋介绍过我。
怪不得曹朋没有看那封介绍信,便知道我的名字。同时,在正的心里,对刘璋更多了几分怨恨。
也难怪,正这些年来,在刘璋的手下,可是被压制的不轻。
而今能得刘人重视,心里在感激的同时,也就对刘璋有了怨念。
曹朋肃手,请正落座。
他这才拿起李儒的那封书信,就着灯光看去。
李儒在信中大力赞扬正,说此人能力卓绝,不逊色庞统。曹朋轻轻点头,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将书信放在灯前,烧了。这和东西,心里知道就好,最好不要留下什么痕迹和证据。
“先生能来助丞相,乃丞相之幸。”
曹朋这句话,可不是乱说。
在《华阳国志》里,曾记载着一段曹操对正的评价:吾收天下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
这华阳国志的内容是否属实且不说,但由此可见,曹操后来对正也是极为赞赏。
不过,现在的正,想要在曹操帐下得重用,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曹操有荀彧筹谋后方,有郭嘉、贾诩等为其出谋划策,有荀攸为参谋长,有程昱可正律森严。这五大谋主,而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郭嘉,并未如历史上那般早亡,更显出曹操身边人才济济。
正一个三无人员,在这种情况,想要进入曹操的核心权力圈子,的确是很困难。
哪怕是曹朋举荐,曹操也不可能马上重用。
所以,曹朋开门见山的说:“孝直的谋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