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98互相拆台
处理完不请自来的荷兰佬,两天之后,海权号返航了。除了带回来大批稀缺的物品,还带回来两千多号明朝劳工。
邵北站在码头上,远远瞧见肖白图风尘仆仆下了船,立刻上前打趣道:“肖总,得逞没?”邵北可是记得,肖白图这家伙此前可是立誓此番要好好体会一把‘明朝风情’。虽然如上次在澳门一般碰到‘芙蓉’这种极品的可能xìng很,但以肖白图这家伙的糟糕运气来看,碰上‘哥’‘曾哥’什么的,极有可能。
肖白图别扭着一张脸,不耐地摆了摆手:“别提这个了……忙的脚不沾地,哪还有功夫体会明朝风情啊。”
脚不沾地?不是在逛青楼,就是在逛青楼的路上,也算得上脚不沾地了。
邵北笑了,咂着嘴上上下下打量了肖白图半天。“根据以往的表现来看,肖总的话得打个折扣……”
“别闹了,我说真的,这次麻烦事一大堆。而且还都没解决……搞不好这一趟就是我们从明朝最后一次引进人口了。”
恩?最后一次?莫非广州那边还真出了岔子?
那头,维芙二瞧着排号下船的明朝劳工,好一通抱怨:“我说肖白图,怎么这一波男女老幼都有啊?你看那老头,胡子都白了。这哪儿是招工啊,合着真成引渡难民了。”
“累到了,没空跟你解释,你问徐晓涛吧。”肖白图疲惫地叹了口气,抬头瞧了瞧天色,对着邵北说:“我回去洗个澡,咱们边走边说吧。”
俩人一路走一路说,等邵北跟着肖白图到了家门口,广州方面的事儿已经了解了个大概。整个事情的经过,可以用峰回路转、急转直下来形容。
事情还得从邵北等人上一次广州之行说起。上一次邵北他们做主拿出七万两银子救助明朝难民,想着起码别让十来万老百姓饿死了。而且以澳洲海商的名义开了粥场,不但给自己脸上贴了金,而且下一次再来,这些明朝难民必定会踊跃报名去澳洲淘金。
想法是好的,可邵北等人实在太低估了明朝人的乡土情结。七万两银子花出去一半的时候,广州这地方已经开了。熬过了青黄不接的冬天,一等到开,难民里精壮的伙子就不提了,但凡是能干的动农活的,纷纷找田间地头自我推销,给人家地主打短工;那些fù女也拉帮结伙给人浆洗衣衫换零钱。
总而言之,这一开,十几万难民几天的功夫愣是散去了大半。而剩下的人就更夸张了!平素有零工就做零工,没有就到处拾荒,每到饭时,肯定端着破碗准时排队候在施粥的大铁锅前头。
等肖白图到了广州,竖起牌子招工,结果一天下来报名的只有那么猫三两只,大多数人只是抱着破碗蹲在招工牌子周围看热闹。
纳闷的肖白图挑了个老实问了一嘴,你这天天喝粥也吃不饱,怎么不报名呢?
那老实疙瘩回答的话差点没把肖白图噎死:“这年景,有口吃的饿不死就不错哩!哪还敢图吃饱?再说全天下都闹饥荒,那个什么澳洲就不闹饥荒?还全吃饱……难不成去了就变地主老财?骗谁哩!俺可不信。”
中国的老百姓,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但凡是有一口吃的,饿不死人,从来都是逆来顺受。肖白图一向以为这是美德……可正是这美德,让肖白图一阵抓狂。好吧,这群难民不去澳洲的理由,居然是因为饿不死……而饿不死的原因是因为穿越众开的粥场……这么推算下来,这是自己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天,肖白图与徐晓涛几个人开了个会。第二天一早,难民们绝望地现,粥场的大铁锅都撤了。而就在大铁锅原本的位置,立起来一个硕大的招工牌子,几个嗓门大的家丁反复地喊着:“报名澳洲淘金,管饱还有工钱啦!”
另外还有一拨家丁,一手拎着g子,一手拎着装满了窝头的筐。瞧见有老弱病残孕,就会走上前递过去一个窝头。身强力壮的想要?对不起,没有。想吃靠力气赚钱买去!若有纠缠不清的,家丁一准劈头盖脸一通g子砸过去:“想抢劫是怎地?当俺们广州黄家好欺负?吃俺一g!”
这一手变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当天就招募了满满一福船的劳工。
志得意满的肖白图,很是自我表扬了一通,可这厮没高兴了几天,一个新的变化让肖总所有的努力化作了泡影——竞争对手出现了!
要说穿越众从明朝引进移民,一直都存在竞争对手,就比如那些蛇头人贩子。这一帮人没事儿造造谣,买通吏恶心恶心大家伙,总之阴招不断。可有句话说得好,钱能通天啊。自打邵北他们走通了广州知府的门路,这些阴招绊子,什么用都没有了。
白花花的银子开路,广州府上下一路绿灯。人贩子们还想故技重施,可就难上加难了。谣言这种不靠谱的东西,在王谢堂花费巨资印制的《澳洲风貌》宣传册面前变成了笑话,再想买通吏,吏一张口说出的价钱能让财大气粗的人贩子们咋舌不已。
那头吏还振振有词:“那可是知府大人关照下来的,给你办这事儿,俺得搭上衙门里的前程。这价钱还是看在熟人的份上……”
总而言之,在这场不对等的对峙中,蛇头、人贩子们灰溜溜地败退了。
所以,在某一天早晨,肖白图看到招工点旁边立起来一个旗杆,一面彩旗迎风招展,上头还苍劲地写着‘大元岛招工’五个大字的时候,肉了半天眼睛,一度以为自己眼花了。等确认这确确实实生在眼前,而不是因为自己欲求不满导致生出的错觉之后,肖白图大笑了半天。
跟我们打擂台?你亏得起银子么?
当天下午,招工点立起来一面新的大旗,上书‘澳洲金山,月钱四两’八个大字。几个家丁人手拎着一个铁皮喇叭,扯着嗓子喊:“去澳洲金山挖金子咯,月钱四两十足白银啦!”
一听月钱四两,原本围在旁边招工点的明朝人,呼啦啦就围了过来。那可是四两白银啊!按照广州现在的米价,一个人做工,足够全家老吃饱喝足了。
大元岛招工点几个伙计瞧着不好,撒腿就往广州城跑。没一会儿的功夫,来了几个衣冠楚楚的家伙,看样子是管事的。这几个家伙对着两面大旗一通嘀咕,第二天一早,大元岛招工点换招牌了。
“大元岛屯田,应募者分良田三十亩。”
十来个大嗓门的活计,拎着新鲜出炉的铁皮喇叭,嗷嗷叫着:“大元岛屯田啦,去的每人三十亩良田,外加一头牛啦!”
然后原本一帮明朝劳工又呼啦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