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终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时间不等人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重体力活,减轻伤卒的负担,等走入正轨后,他们就能应付。     吃过早饭,我们一行五十一人出了山门,半个时辰就走出了大山,进入驰道。     半个多月不见,黄光荣部就开垦出乐旱地和水田六千五百亩,水田之间开挖了水塘和沟渠,栽种了稻两千五百亩、黍(亦称黄米)两千三百亩、菽(即大豆)六百二十亩、麻(指大麻)七百五十亩和胡麻(芝麻)三百亩,其余的种上了丝瓜、芋头和瓠子等等。还喂养了一百五十头水牛、二十头牛犊、一百五十头羊羔、一百头猪崽、二十头驴和两百只小鸡。     大地生机盎然。     上次回家的士卒又回来了二百五十二名,全部带回了家眷,每日还有人陆续返回。     我在黄光荣、吴志昌、穆忠、邓钦和薛亮等的陪同下,来到了为家眷建造的新村。村庄位于军营南面一里,中间有一条一丈多宽的土道,两侧整齐排列着四百多间木屋,中间修了一个大稻场,一前一后还挖了两口水塘。     我们刚进村子,老人、小孩,还有闻讯从田里赶回来的农妇,从军田里赶回来的士卒四百多人围过来,跪地拜见。     上前搀扶起一位老人,面带笑容的问道:“这位老人家,您在这里可有饭吃、有田种?”老人没见过世面,手足无措,浑身发抖。     这时,一个士卒马上挤了过来,王密、张成和韩段准备上前拦阻,我猜是老人的儿子,就吩咐放他过来。     那士卒跪下磕头,然后说道:“拜见大人,末将是黄军侯大人帐下屯长张达、张子福,这是末将的老父。”     张达,二十五、六岁,魁梧身材,皮肤黝黑。     “张子福,站起来回话!”     “多谢大人!末将上次听大人说过,回家可带家属,种田免田税;末将即刻请假回到扬州赣县,把一家七口,老父、老母、贱内、两个小孩和弟妹都接了过来。黄大人在这地方给大家盖了房屋,分了十五亩田地,每人每日供应一升半米,末将感激大人!”     “好,好好的干!”     “多谢大人!”     “士卒们、各位父老们!大家能回到桂阳郡,说明大家信任本官!本官向大家保证!有家眷的士卒每家十五亩地,收割庄稼时可以请假回家帮助收割。如果有战功,还可奖励土地!如果战死,除有二万钱的抚恤金外,你们的子孙还可以继续拥有现有土地!”     “多谢大人!”士卒们喊叫了起来,谁不愿意拥有自己的土地?土地是活下去的命根!     “黄军侯!”     “末将在!”     “像张子福这样一家七口,住两间屋小了一点?以后五口以上的最少建三间屋!”     “末将遵令!”     收买民心,要掌握时机!     郴县。     “贤婿,山里都已安排妥当?”     “回禀岳父大人,小婿都已安排好,无风(韩丰的字)带着大部义从留下帮忙挖掘沟渠,开垦田地。今年的夏收不作指望了,秋收问题不大。”     “那就好、那就好!贤婿照顾近四百伤卒、一百多孤儿,全城人都在称道,有什么难处?就跟岳父说。”     “小婿多谢岳父大人!今年,伤卒需要的口粮和日常用品归军营供应,等开过年,他们就吃自己种的粮食!上次岳父大人给小婿的钱、加上皇上的赏赐、打仗的奖励和小婿的俸禄,照顾这些孤儿寡母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到时有困难的话,小婿就请岳父大人帮忙!”     “那就好!对了,新苑已经修缮好了,贤婿可以过去看看。”     “多谢岳父大人!”     “大哥,你会从这里搬回去住吗?”刘雨着急的问道,好像害怕从此见不到我似的。     “小妹,这你不担心,郴县就这么大,大哥会经常回来陪岳父岳母大人一起吃饭的。大哥不在的时候,你们两个可以到新苑去玩!那里面有一个草场,可以在里面骑马。”     “大哥,这不行的!”刘云低声说道。     “大哥孤儿一个,岳父岳母就是大哥的父母,你们就是大哥的妹妹,妹妹到大哥的家里去玩有什么不妥?”     “母亲大人,这样行吗?”刘雨急切的问道。     “既然你大哥都说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老爷说呢?”     “老夫认为没有什么不妥?”     “那就好了!”刘雨兴奋地叫起来,突然看到母亲严厉的目光,坐着不动了。     “岳父大人,如今郴县的谷价有何变化?”     “贤婿,这段时间,江北的粮商都跑到这里来了,郴县的谷价猛然跌去二成!”     两成就是百分之二十,五十钱,大跌!     “岳父大人,长沙郡的谷价如何?”     “贤婿,据临湘城米铺的掌柜回信,江水(长江)以北的稻谷大量运到了长沙郡,临湘城的粮价一下子暴跌了三成,谷如今一石一百三十五钱。”     比我买的还低!     上涨、下跌太快,都不正常!是不是有人打压谷价?     做股票的人都知道,在底部或顶部,股价突然上蹿下跳,还放量,就要引起注意了!在底部就要考虑建仓了,反之!说来容易,但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的,这和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难道错了?按理说,江夏郡赵慈准备起兵叛乱,应该大量囤积粮草,粮食不应该还猛跌?粮商们都是人群中的精英,嗅觉灵敏,关系广泛,各地有风吹草动他们首先知道!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只是早和晚的差别。     机会来了!     “岳父大人,小婿认为夏收之前,谷价下跌太快很不正常,有人在打压谷价!岳父大人想不想做一笔大买卖?”     “贤婿有何想法尽管说,这家由贤婿做主!”一听说有一笔大买卖可做,岳父的眼睛顿时放光,商人对赚钱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这和钱多钱少没有多大的关系!     母女三人也安静地听我们谈话。     “数小婿鲁莽,不知岳父大人能拿出多少钱?”     “贤婿不是外人!为父能拿出一亿的铜钱。”     “岳父大人,一亿铜钱能买到八十万石谷,但一亿铜钱要四、五百辆大车拖运,目标太大!岳父大人有没有金?”     “贤侄,为父能拿出五千金!”     老人真够善良,要是我是个骗子的话……     “岳父大人,够了!第一次,我们就只买四十万石谷!岳父大人,在临湘城有没有地方储存这么多粮食?”     “贤侄不需担心,为父在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