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终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春暖花开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军帐。     周明、黄忠、韩琦、鲜于雨、王国、蔡瑁、郑秋生、张允、孙嵩、华佗、谢进金、欧阳洪、刘欢喜、陈仓、刘飞、马斯、韩丰、王密、张艺、张涛、黄光荣、黄天霸、孙威、吴志昌和牟贵等众将分列左右。     一共四十二名,都是假军侯及以上将领,二十六名是嫡系,十六名是前黄巾军将领。     “黄(光荣)军侯,这两天,你部走了多少士卒?”     “回禀大人,走了一千三百七十四人,还剩下八千九百十五人。”     “黄(天霸)军侯,你部走了多少?”     “回禀大人,走了二百二十四人,剩下一千八百七十二人。”     “孙(威)军侯,你的哩?”     “回禀大人,走了二百十五人,剩下一千八百九十七人。”     降卒走了不到两千人,还剩一万二千六百八十四人;合计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二人。     人走多了,感觉自己没有凝聚力,对自信心是个打击;人走少了,又感觉他们是个负担,心里希望多走点!我现在不缺兵员,虽然他们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但忠诚值得怀疑!弄不好关键时刻反戈一击,会致我于死地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名军官(假军侯及以上)也没走!对我充满敌意的穆忠、邓钦和薛亮也在,如今他们也是假军侯。     “各位,一名士卒吃三升米,一日近六百石粮;两郡现有十五万灾民,每人吃一升,一日需要一千五百石;加起来一月共需六万三千余石,一年需七十五万六千余石!郴县的谷价现涨到了二百四十钱!光口粮一日要耗费铜钱五十余万钱,一月需六百万余钱,一年需七千二百余万钱。”     下面惊讶万分,要花这么多钱!家大口阔!这么多数据从我口里脱口而出,不是他们这些人能理解的。     我右手一压,下面顿时鸦雀无声,绝对权威!不是靠压制,而是靠能力和威信,当领导的感觉真好!当领导能上瘾,没有几个愿意下的?人走茶凉!退休了还想挂个顾问,你以为他真的关心(除非自己的企业,极少数除外)?鬼才相信?当官受人尊重,上瘾!     连校长都是什么副部级、厅级……     退隐山林?受过刺激,发牢骚!假装清高!有境界的人就生活在人群中,还需要跑到山林深处躲起来?     大隐隐于市!     我现在和他们一样!     “湘东、桂阳两郡已无陈粮!好在本官预先订购了四十万石粮食和种子,节约点吃,能熬到夏收,但夏收后怎办?”     大家表情严肃,一脸疑惑。     “周围郡县的粮食也涨到二百多钱,夏收之后会降一些!要是再碰到天灾**,后果严重,我们将无粮可买!”     我停顿一下,看看大家的表情,这是上课养成的习惯。     “据本官所知,两郡共有耕地二百四十万亩(大亩,下同,汉制:1大亩=2.4小亩=0.6915市亩)耕地,风调雨顺每亩收三石谷,种两季,共一千四百四十万石,合每人二十六石,一天六升多谷(二斤多)。”     大家的脸上更加凝重。     “如果碰到天灾**,又要出现大量灾民!你们谁告诉本官?用什么办法能保证百姓和士卒吃饱肚子?”     大家都在听我说话,没有想到我会突然发问,没有准备,都低下了头。     “周都尉在桂阳郡多年,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     “回禀大人,末将不懂农耕,末将拙见,要增加粮食,开挖水渠,精耕细作很重要。”周明起身答道,他的家就在城内,家境殷实。     “周都尉说得有理,开挖水渠,精耕细作。”     “还有什么方法?”能不能发现一个管理农业的人才?     我看见假军侯牟贵抬起头,跃跃欲试。     “牟假军侯是否有办法?”     “回禀大人,末将世代种田,要想种好地,除了多流汗外,还要掌握节气,挑选良种。父亲每年冬季都要从谷物中挑选颗粒饱满的作为种子,遇到风调雨顺,粮食会增产不少!再就是多种地,也能增加粮食。”     不错,在古代有优选法!牟贵也许是个种田好手?     “牟假军侯说得在理,除了开挖水渠、精耕细作、精选粮种之外,就是增加田地。”     众人的头又抬了起来。     “韩军司马,按两万人计算,每月的粮食、衣服和武器需消耗多少钱?”     “回禀大人,须花九百二十万钱。”     “一年需消耗一亿一千余万钱!加上一月双倍军饷一千二百万余钱,一年一亿四千四百余万钱;合计二亿五千四百余万钱!”     啊……众人惊讶得两眼发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为什么黄巾军士卒没有军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光凭掠夺能保证军饷?黄巾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随的流民太多,虽然能及时补充兵源,但家大口阔;一旦官府和豪门坚壁清野,据城坚守,他们就只能忍冻挨饿,战斗力锐减,不失败才怪!     “两郡的税赋一年只有七千四百余万钱,留给两地郡府的只有三千万不到!只够我们用一个多月!现在叛乱已平息,朝廷不会容许桂阳和湘东两郡拥有两万军队,郡府也养不起,怎么办?”     大家面色紧张,特别是那些黄巾军军官们。     “本官向将士们承诺过,不丢掉一名士卒,就是伤残的士卒也不丢掉!”     众人舒了一口气。     “从下月起,恢复单饷,这样可以减少一半费用;第二步军队开始屯田,以田养军。”     “本官已和太守大人商议好,桂平、湘东两郡有大量荒田、荒地,每个百姓能种十五亩!一个士卒种五亩,就有十万亩,种两季,每亩能产粮六石,合计六十万石,每个士卒三十石粮食,一天有八升谷,军粮还有多余的!”     “对呀!”     “没想到!”     “大人英明!”     “这还不算!”我右手一抬。     “为什么士卒一天四升米(一升米一百七十五克),还不饱肚子?”     “是因为碗中没有肉、菜里没有油水!只有过大节才能吃到一次肉。本地喂养的猪、羊、狗、鸡和鸭等畜牲家禽不多,价钱太贵,大家吃不起!我们能不能自己喂养一大群?自种蔬菜?开垦出几千亩旱地,种上菽(即大豆)、胡麻(芝麻)、大麻、丝瓜和瓠子等菜,这样既能不花钱、又能每天吃上蔬菜,还能榨油,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