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终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先发制人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郴县城池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城墙成梯形,城道宽一丈(汉一丈为十尺,一尺为二点三四厘米),每隔二十丈(五十米不到)有一间“坐候楼”(可对敌军的动向迅速做出反应的监视台,也可供守城的士兵挡风避雨),现已装满了弓、箭、长矛、火油、推钩等,有五个士兵在城道上巡逻。     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座两层木质城楼。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两层的“角楼”。     我带着韩段、张成二人爬上了东门城楼,楼外四角各有一口盛满水的水瓮。     登高眺望,城内、城外尽收眼底。护城河宽五米有余,河水由南朝北缓缓流动,城外墙角呈斜坡。墙垛下整齐摆满了四尺多长的圆木、二十多斤的石头、成捆的箭支、长矛、二十多桶火油(火麻油)。     在城楼两侧的城道上一字排开架起了十二口陶鼎,盛满了水,鼎下放好了木材,用开水烫?浑身一阵寒战。     每隔二十余丈有一座弩台,准备了五台连弩。连弩(三十弦一弓)宽一丈五尺、长八尺、高过墙垛;弩槽里放置了三十支弩箭(长六尺,粗三公分),旁边站立五名高大的士卒。     从士卒的口里得知,这种连弩名叫武钢连弩!武钢两字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思绪,它是故乡最大的一家钢铁厂的名字!我已经失踪了三年零两个月,父母、妻儿不知过得如何?眼睛有些发热,眼睛湿润,韩段和张成看我突然面露悲伤,关切的望着我,我用手抹了一把脸。     我现在肩负着十几万人的生死……     连弩一次能射出三十支弩箭,一百五十步远(史书记载,这时代的腰引弩最高拉力可达三百七十公斤,有效射程超过五百米),像机关枪!但重新上弩箭需要一刻时间,要是更换弓弦更耗时间!     要是整个城道上安置上百架连弩,一齐发射,遮天蔽日,将会给攻城者造成多大的恐惧。     等这场仗后,我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巨无霸!把它改造成能移动的“机关枪”。     绛红色的大汉军旗、上书斗大的“汉”子。     一根长二丈的木柱上挂上了一面一丈宽的红色大纛(dao),上绣一只黄虎、一只黑豹,斗大的白色“刘”字,象征猛虎和猎豹保护着刘姓军队(国旗的颜色,我的创意),这是一面帅旗!     一面褐色的“周”部的军旗、一面紫色“黄”部的军旗。     别部司马能单独领兵出战,有一面军旗!     帅旗是一军之帅存亡的象征!它在,统帅在;它倒,统帅死!为了保护统帅,双方义从会拼死搏杀(统帅被杀,所有义从自杀或被斩首)!     几百面大小不一的旗帜迎风招展,被北风吹得扑扑作响。     是不是太浪费了?     通过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的最远距离是五千米),能清楚地看到一队队农民扛着木头来来往往,正在修建营寨。     四个身穿铁甲的军官,坐在马上,朝城墙方向指指点点,后面有二十多名骑马的义从。     韩段和张成好奇的望着我?我突然想起,这是东汉末年!     “这东西是本官从山里一台铁车上找到的,本官发现它能看到很远的东西,本官就叫他‘千里眼’。”我灵机一动。     “来,你们拿着看看!”我把望远镜递给了韩段,他双手恭敬地接过,学着我的样子,放到眼前,突然大喊起来:“神了!神了!蚁贼跑到眼里来了!无云,你拿着看看。”     张成双手接过,小心地放到眼前。     “看到了,蚁贼跑到眼里来了!”     “这是一件宝物!不要让坏人看到,好好保护!”我严肃的嘱咐。     “末将遵令!”两人拱手答道。     张记军器坊位于城中,郡府的背面。     占地五亩,一丈多高的石头围墙,这对一个并不富裕的郡来说已够大的了。     铁盐朝廷专营,是大司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郴县西面的桂花山有座铁矿,矿石含铁丰富;桂阳郡的每个铁铺需用的铁料都要从张记军械坊购买,由郡国铁官收取税金;制作军械的铁不用缴纳税金,但要登记在案,严禁私自打造军械!     从外面能看到一根烟囱冒着黑烟,有很浓的煤气味,有一股亲切感!里面传出铁器相碰发出的乒乒乓乓声。     门口站立五名皮盔、皮甲的士卒。     门廊上方挂一块铜牌,上书五个隶书铜字:张记军械坊。     射中天眼翅膀的那支箭就是从这里生产的,有缘!     走进院内,正中央是一间大厂房,七丈多长、五丈宽、一丈多高,一根五丈高的烟囱,浓烟滚滚。东、北、西三面是一排整齐排列的青砖瓦房,碰击声从里面传出。     守门的伍长带着七个工匠慌忙赶来,领头的是屯长张艺、假屯长林立,众人面露疲倦,眼睛发红,一身的黑灰。     “末将不知行校尉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末将请行校尉大人恕罪!”众人跟着张艺跪地叩见。     “免礼!”两天多的时间,我的“汉语”灵活多了,这也和从小背诵古文、诗词,古装片、历史剧的熏陶有关。     “谢大人!”     士、农、工、商。     工匠的地位比农民低!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工匠的重要性,一名武器专家能抵千军万马。     “末将禀报行校尉大人,什长黄景、黄子祥,本县人,负责制作铁枪。”张艺上前介绍。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又跪地三叩九拜。     这时代的百姓下跪习惯了,动作灵活、标准!     黄景,二十八岁,个子不高,结实,皮肤黝黑,长脸短须,赤膊,胸前披着一块牛皮。     “什长程潜、程子介,南平人,负责制作铠甲。”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程潜,二十三岁,瘦长,英俊。     “什长管平、管复之,桂阳人,负责制作刀、剑。”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管平,二十五岁,瘦长,皮肤白净,五官清秀,像读书之人。     “什长张凯、张精益,末将的堂弟,负责制作盾。”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张凯,二十三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粗糙。     “什长刘石头、刘子公,曲江人,负责炼制铁水。”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刘石头,二十岁,膀大腰圆,浑身都是肌肉疙瘩。     “精之(张艺),这里现如今有多少工匠?一天能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