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海龙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8章 萧书记调研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题思路,以及进行的工作。按照宿豫党委和政fǔ的理解,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将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连结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链,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实现农产品的多环节增值。     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宿豫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也是致富百姓的必然选择。根据宿豫资源情况,市委、市政fǔ把工业突破的重点放在了引进资源加工型项目上,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明确定位在农产品加工项目上,以农业产业化的大推进促进宿豫工业化的大发展。建市之初,宿豫酿酒业长期处于工业经济的龙头老大地位。到2002年,木材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等产业紧紧跟进,已形成支柱产业。据统计,近年来宿豫木材加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3以上,纺织业占1/5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占以上,名列前三位的都是农产品加工业。事实证明,农产品加工是宿豫经久不衰的“黄金”项目,农产品加工业是宿豫永不褪sè的“长青”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了宿豫农村的增收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华夏“三农”问题严重,根本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产品缺乏一个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没有形成“增产—转化—再生产”的良xìng循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但是,这并不代表农业本身不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看农业产业化的水平。近几年来,宿豫围绕蔬菜、huā卉、畜牧、林业、水产、蚕桑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一大批农民赖此得以致富。2004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达到12%,今年1—9月份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6.3%,来自农业产业化的收入占了相当比重。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自身效益来增加农民收入,不因时、因地而变化,具有长远的效应。     推进农业产业化,缓解了宿豫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目前,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内在冲动和外在要求愈来愈迫切,但宿豫中心城市的龙头效应尚未完全形成,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为有限;苏南等发达地区由于国有企业实行战略xìng结构调整,就业问题较为突出,很难大规模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并由此带动流通、中介等各种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理想的就业岗位,使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找到就业岗位。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完全可以使农业成为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可以在产业化中自我消化。     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宿豫党政班子认为,从宿豫的具体实践来看,要注重抓好三点:     发挥市场作用,强化行政推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步骤,也是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政fǔ应以引导和服务为主,减少行政干预。放手让农民自主经营,并不是说政fǔ就无所作为。政fǔ要通过制定农产品布局总体规划,引导农民农业结构调整,而制定这个规划,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首先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其次是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     培植龙头企业,壮大种养规模,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条。先培植龙头企业来带动规模的扩大,还是应该先扩大规模来吸引加工企业,这是两种不同的产业化模式,殊途同归。具体选择哪一条路,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如果当地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自然应该先引进加工企业,再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如果当地的农产品种养规模尚未达到吸引加工企业落户的程度,就要踏踏实实地先做资源规模扩大的文章。许多地方在实践中已体现了这两种模式。     注重政策引导,创新利益机制,固化产、加、销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农民、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之间的利益既是相互矛盾的,一方多了,其它各方就少了;但三者又是统一的,如果哪一方无利可图,这个链条就会断,另外两方的利益也不可能实现。处理好这一矛盾,需要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关系,依靠市场机制使其走向平衡、协调。同时,政fǔ也需要发挥政策调节的作用,采取一些特殊举措、优惠政策对利益分配进行调节。农民没有积极xìng,利益就适当向农民倾斜;加工企业或流通企业需要大发展,利益就可以向企业倾斜。总之,政fǔ要时时处处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运用政策杠杆调节产、加、销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之和谐一致地共同向前发展。     宿豫市长刘敏信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fǔ已经从过去的万能政fǔ转变为有限政fǔ,调节经济的手段也从过去行政推动为主转向依靠各种经济杠杆作用为主。从宿豫实践来看,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各级政fǔ应当找准自身的角sè定位,突出抓好四个着力点。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才有坚强的支撑点。近几年来,宿豫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但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仅8家,列入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的分别只有1家、10家,吸纳农产品的数量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宿豫农村87%以上的村镇没有规模加工企业,即使有也集中在木材、米面等初级加工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培植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带动农业发展的能力。一是在数量增长上依托招商引资。宿豫本身既缺资金,又缺人才,农业产业化的各种生产要素必然要靠外面注入,真正把招商引资的重心引向农业产业化,使多种生产要素能较快地富集在农业产业化的“旗帜”之下。二是在规模扩大上制定扶持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