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末年风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何朝㈦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封的皇宫里有了新主人。     对于开封的百姓们来说,这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人,就得照样挣钱养家糊口,继续从事自己的营生,还要照样应付着数不胜数的赋税与徭役。     街边的某个不为人所注意的民居前,一个名叫赵匡胤的二十一岁年青人正在向自己的母亲、妻子与家人告别,他要远离家人,出门寻个差事,既是为了不虚度年华,或许还有一分如蔡小五般的出人头地之心。     他挥手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远行的道路。天气酷热,迎面走来一帮剽悍的壮汉。当中一位如众星捧月的年青人,只在贴身汗衫外穿着紫色袍衫,头戴乌纱,腰围金玉带,脚踩靴,随从个个剽悍,均带弓佩刃,引人侧目。     “此人如此年纪就身服朱紫,怕是某位权贵家的公子。”赵匡胤心头闪现出一丝羡慕之情。当他这样想时,他的包裹里不过塞着几吊钱和几张饼子,并且一事无成。     那位紫衫的年青人正是韩奕,正带着郑宝和侍从,扫荡汴梁城的好去处,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别人眼里挤身上流,甚至是权贵家的纨绔。     无论是街边的小摊,还是城中最气派的酒楼,只要有稍有名气的菜式和汤面,都尝了个遍。就连随从,无论是军官还是小卒,人人有份,众人跟着韩奕招摇过市,大吃了三天,逛了所有的好去处,也去大相国寺烧了几柱香,都觉得肚子中的食物消化不良,纷纷说要喝点凉水果饮。     街边有一处凉棚,有商店正在卖甘豆汤,凉棚中客人颇多,客人们见韩奕等人走过来,慌忙付钱溜之大吉。韩奕见自己被汴梁人当作恶人,心中颇觉好笑,但自己这一帮人就是放在任何一处,都会让平民百姓感到害怕。     韩奕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不需他吩咐,部下都抢了个座位,吩咐店家伺候。那店家心中暗恼,但还得带着笑脸伺候,生怕惹来祸事,给每人奉上一大碗甘豆汤。韩奕掏出一块银饼道:     “店家莫怕,我付你银钱。”     店家见这队客人都是军士,为首的紫衫者应是位职位极高者,他小心翼翼地打量韩奕的脸色,直到确认韩奕不是说反话,才受宠若惊地说道:“将军太客气了,这甘豆汤不值几文钱。”     “方才我等吓走了客人,就算是赔偿你这小店的损失。”韩奕笑道。     “使不得、使不得。”店家连忙拒绝。     “汰,你这店家真是多事,有银钱收就爽快地收下,何必在此聒噪?”郑宝佯怒道,“你要不收下,那就坏了我们义勇军的名声。”     “是、是!”店家这才敢收下银钱。     众人喝了一碗甘豆汤,那甘豆汤加了冬天藏下来的冰块,一口喝下去,只觉得全身没一个毛孔中都透着舒畅,暑气立消。郑宝摸着圆滚滚的肚皮道:“我们要是还这样吃下去,就骑不得马了。我们当初饿得走不动路时,要是遇到有汴梁城这样到处都有好吃的所在,那该多好!”     郑宝想起自己最饥饿的时候,至今仍心有余悸,要不是有韩奕护着,他不是死于流寇刀下,就是被活活饿死,正如他的双亲一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韩奕道,“饥饿的滋味当然不好受,但小宝莫要忘记当日受过的苦。人若是忘本,灭亡之日便为时不远了。”     “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郑宝点头说道。     韩奕的目光无意中瞥见凉棚边站着一位汉子,那汉子大概是因为凉棚中无处就坐,又不想被日头晒,就站在街边屋檐下捧着一碗甘豆凉汤有滋有味地地喝着,脸膛因为天气酷热而发红。     汉子脚下放着一个小柳条筐,韩奕见筐中装着甜梨。夏六月梨本未成熟,这应该是去年的果子,放在冰窖中储藏至今的缘故,这季节极是难得。让韩奕注目到此人,是因为凡有过往的市人向这位汉子询问梨的价钱,这汉子只是摆了摆手,催人走开。     “请问大哥,这梨多少文钱一斤?”韩奕好奇地高声问道。     汉子抹了抹嘴巴,从筐中取了一颗梨扔向韩奕道:“请将军尝一个,不要钱。”     “不要钱?这光景梨怕是金贵,大哥贩卖梨,赚的是辛苦钱,这大热天里也不容易。”韩奕道,“你若是太过大方,见到素不相识之人,便送人品尝,赚不了钱,回家恐怕要惹娘子不高兴。你家娘子万一要是休了你,我担当不起啊。”     众军汉笑了起来,那汉子眨了眨眼,却不气恼。     韩奕闲着无事,将梨塞给郑宝,继续说道:“大哥卖梨,应在街上立下个招牌,大声叫卖,吃一个,止咳平喘;吃两个,神清气爽;吃三个,益寿延年;每天吃一个,保管活到九十九!不怕吃贵的,就怕吃不上的,就连皇宫里的至尊都不一定吃得上。做到吹牛脸不红气不喘,像你这么个卖法,要卖到何时呢!这太阳底下晒干了。”     汉子大笑:“将军若是做商贾,怕是不用三年五载就赚巨万。不过我见将军年纪轻轻,却身着紫衫,前途不可限量,想来是不屑为商贾吧?”     韩奕说道:“这位大哥错了,要不是天下纷乱,我还真想当个商贾。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做个商贾有什么不好?既能养家糊口发家致富,又能互通有无,方便东西南北,利国利民利己。譬如这梨,对了,大哥这叫什么梨?”     “这是陕府凤栖梨,个大皮薄,汁多渣少,梨中最佳品。”汉子回道。     “对啊,这陕府特产,若非大哥长途贩来,我们在汴州,即便是有钱岂能吃得上?正是有像大哥这样的商贾,陕府种植梨树的农家可以卖梨换钱,否则纵使果实挂满枝头,也不值几个钱,让这么好的梨烂在树上,便宜了鸟雀。”韩奕说道,“所以嘛,商贾流行,利人利己。过城门时关吏收税,却又能充实国库。”     “哥哥,您这话不对,人们不是常说,无商不奸嘛?”郑宝插话道。     “商人逐利,本性使然。只要没有违法乱纪,没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那便是良民。”韩奕说道,“大哥,你这凤栖梨多少钱一斤?”     “将军一番话,让在下听得舒坦。我给你个好价钱,十贯钱一个!”汉子答道。这汉子说得理直气壮,脸不红气不喘,不按斤卖,论个卖,而且要价相当不低。     “大哥,我想你应该是个奸商!”韩奕瞠目结舌地说道。     “他分明就是奸商!”军士们也都在一旁聒噪道。     “这位将军错怪在下了,我这是正宗的陕府凤栖梨,绝没有拿青州水梨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汉子说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