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附录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骑兵第四、五旅。     第五十兵团:主要由原八旗军和蒙古地方军整合而成,辖四十个步营、三十八个骑营、两个炮营,共四万人,驻防蒙古、东北地区。后整编为骑兵第一、二、三旅,步兵七十八旅等。     共五个兵团,二十二万五千人,1894年逐步整编成国防军或被撤编。     少数残余的八旗和绿营部队尚在改良或裁撤中。     至中日开战前,全国旧式军队总员额约为35万人。     四.预备军。     1891年开始,随着禁卫军和国防军的相继组建,以及准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开展,预备军的组建被提上日程。1891年10月,在训练处的努力下,组建了以直隶省预备兵为基干的禁卫第一补充预备师,其功能主要是在平时训练预备军,战时为常备军输送成编制或单个预备人员以补充损失,平时的常备人员不到五百名,战时可在一周内动员三万预备兵送往前线。     1894年4月,禁卫第一补充预备军组建,辖三个补充预备师,可在一周内动员十万预备军补充前线损失。     1894年5月,又组建了国防第四战斗预备师,该师除500名骨干外,全部士兵均为预备役人员,战时经一个月的组训后即可投入战场。后改为国防军步兵第四师。     至1894年末,共组建禁卫补充预备师三个,国防补充预备师两个,国防战斗预备师一个,可在一月内动员十八万预备军。     注:有[    ]号者为历史人物     附录四:光兴年间帝国五大军工巨头     汉阳兵工集团公司(汉阳):1891年成立,主要生产各种轻武器。后隶属汉冶萍集团,成为包括轻重机关枪、机关炮、迫击炮在内的各种轻兵器及弹药的主要生产企业。     金陵工业集团公司(江宁):1891年成立,主要生产机关枪、舰用机关炮、副炮等。后整合为金陵重工,增加了内燃机、航空器、轻型舰艇、坦克装甲车辆等生产项目。     北洋工业集团公司(天津):1892年成立,拥有大连造船厂和天津的原北洋机器局,可建造各型战舰,生产轻型火炮和轻武器。后演化为北洋重工,新增内燃机、航空器、坦克装甲车辆等项目。     江南制造集团公司(上海):1892年在原江南制造总局基础上组建,制造各种山野重炮、要塞炮和军舰主炮等。后整合为江南制造,主要生产火炮和弹药,并可建造大中型军舰。     南方电子工业集团公司(上海):1892年成立,主要生产和安装各种电报系统和舰用电气设备。后整合为南方电子,成为军事通讯装备的主要生产企业。     附录五:1894年的帝事院校(按建立或更名时间排列)     1890年     京师武备学校:陆军军官、士官学校,后并入帝国陆军大学。     南苑炮兵学校:陆军专业炮兵军官、士官学校,后并入帝国陆军大学。     保定陆军学院:原保定讲武学堂,直隶军区的陆军军官、士官学院。     京师同文学院:原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外语人才。     陆军医学院:设在京师。     1891年     帝事情报学院:设在京师北郊,培养军事情报人员。     马尾海军学院:原马尾水师学堂,海军军官学院。     帝国陆军大学:主校区在京郊丰台,江宁有分校区,陆军军官大学。     帝国海军大学:主校区在天津,大连和上海有分校区,海军军官大学。     帝国狙击学校:设在保定,陆军专业士官学校。     承德骑兵学校:骑兵专业士官、军官学院。     1892年     帝国参谋学院:设在京师南郊,陆海军参谋军官学院,中高级指挥参谋人才的再培训基地。     京师禁卫步兵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禁卫教导旅驻地。     北洋海军技术学院:设在天津,培养海军技术士官、军官。     济南炮兵学校:陆军专业士官学校。     海军医学院:设在天津。     1893年     帝事科技学院:设在京师,总参谋部直辖,培养军事科技人员。     帝国联勤学院:设在江宁,培养后勤士官、军官。     济南陆军学院:华东军区的士官、军官学院。     奉天陆军学院:东北军区的陆军士官、军官学校。     1894年     广州海军学院:海军军官、士官学院。     桂林陆军学院:西南军区的陆军士官、军官学院。     兰州陆军学院:西北军区的士官、军官学院。     武昌陆军学院:原武昌讲武学堂,华南军区的士官、军官学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