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战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值得被信任吗?

    



    特工很满意的将签好字的文件收起来,微微点了一下头,转头对身边的副手说道:“马上送红宫。”就离开了房间。

    



    而心力交瘁的华西列夫斯基全身酸软的倒在了沙发上。满脑子都是曾一阳刚才说的话。

    



    “战略防御系统中,纵深防御应该是迟缓对手的行动。让国家拥有更多的时间完整全军全国的总动员。”

    



    “两国交战,实力差距处于弱势的一方。在第一波国防防御时候,不应该将最精锐的部队大量集结在国防边境,容易被对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围歼……”

    



    “失去精锐部队,短时间内不仅军队士气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完成动员的新兵,因为没有老兵,无法补充部队,而完全由新兵组建的部队,是毫无战斗力的。”

    



    ……

    



    夜色下的红场,没有夺目的霓虹灯,甚至连灯火都被管制了。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灯光是唯一在黑暗中能够辨识的亮点。

    



    斯大林坐在担任沙发上,手上拿着他钟爱的烟斗,一份不算太长的文稿放在膝上,看上一页,似乎还微微点头的表示认同文稿上的内容。

    



    当他看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皱起眉头来,苏军国防部署中,很多思路都是来源于死于大清洗的苏联元帅哈切夫斯基,这位国内战争时期就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在战争之后,致力于研究苏联的战略防御问题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并一再主张苏联的装甲部队的建设。

    



    大纵深,是苏联防御欧洲敌对势力的最后的一个筹码。

    



    可一旦开战,初期的防御该如何做,却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

    



    让斯大林承认,红军不如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军,这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承认的。但如果一旦在开战之初,不仅没有把对手赶出国门,反而让精锐作战部队损失惨重,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问题。

    



    想到这里,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文稿,拿起电话给秘处打电话,让朱可夫连夜赶到红宫,来商讨。

    



    苏军已经把国内一半的兵力都布置在西线国境线不到200公里的区域内,但是一旦前线的作战失利,被德军突破了边境防线,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德军可以迅速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这是一个让苏联陷入绝境的可能,斯大林不得不重视。

    



    半个小时之后,侍卫敲开了斯大林会客室的房门,斯大林没有站起来,只不过抬起头看了一眼从门口走进房间的朱可夫将军。

    



    随手将手中的文稿递给了朱可夫,斯大林说:“你先将这份备忘录仔细看一下,这是曾一阳和华西列夫斯基之间的谈话记录,大部分都是远东的战略推演。但是其中不少地方对于西线的防御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朱可夫连口气都不敢喘,拿起文稿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蒙古的哈拉哈河边上,朱可夫当时临危受命,委任为第57特别军军长。这支部队是临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等之内的集团军一级的作战单位。

    



    在物资无忧的情况下,在兵力,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将日军前线的第23师团和第7师团击溃,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导致日军在战争爆发4个月之后,宣布投降并开始苏日和谈。

    



    朱可夫和曾一阳的会面也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发生,两人都是年轻俊杰,但是匆忙的会面之后,朱可夫需要谋划一场大胜来向日军显示苏联的军事实力。曾一阳却筹划部队进入东北之后的生存问题。

    



    所以,两人的接触不多。

    



    可朱可夫看到曾一阳人在中国东北战场,但他的眼光却注视着整个世界,能够有这个样才华的将军,他的名字一定会载入世界军史。

    



    合上文稿的朱可夫心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有什么说的吗?”斯大林浓密的胡子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威武中带着英气,渐渐有些花白的胡子,苍老了很多。

    



    朱可夫这才惊觉:“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参谋部会马上拟定一份备用方案交给您。”

    



    朱可夫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斯大林很满意,点头赞许道:“很好,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要想侵略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将他们打出去。”

    



    斯大林用力的挥动了一下手臂,当年他在南方方面军当政委的时候,正是用这种鼓舞的办法,让士兵斗志激昂。

    



    .T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