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李家人才辈出,子孙遍及天下。历朝历代出仕者更是如过河之卿,其中不乏一品二品滴红袍大佬。象大陈开国滴十二元勋之一滴宁远侯就总在人前自称是秦川李家的旁系子孙。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然而,秦川李家女滴风头比金枝玉叶滴公主更盛。公主下嫁,通常都是皇帝一厢情愿滴拉郎配。而李家有女,百家求。数百年来,世人都以能娶到秦川李家女为荣。
大陈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为了拉拢李家,有意让太子纳李氏家主之嫡女为良娣。为了表示重视,太祖皇帝特意让第一任宁远侯去李家说媒。
不想,李家主一听说是太子良娣,当场就拉下了脸,意味深长的说道:“李家没有给人做妾的女儿。”
这句话说得很有意境。宁远侯摸着头砸摸了半天,竟品出好几种不同的意思:第一种,无论是谁,想娶李家女,就必须以正室之位相迎;第二种,李家女给人做小,就不再是李家女;第三种,太子要想娶李家女,就得照李家滴规矩来——请空出太子妃之位先。
想到这里,宁远侯觉得后背发冷,打了个哆嗦,不敢再接着品了。NND,好牛B的本家,张口就要做未来国母。
李家主皮笑肉不笑的瞅着他,慵懒的说道:“草民听说侯爷一直以陇家李氏自居?惭愧得很,草民虽然是李家第一百一十二任家主,却不知我们李家竟然出了侯爷这样的光耀门楣的子孙。不知,侯爷是李家第多少代孙?草民好开宗祠,禀报列祖列宗。”
宁远侯悻悻滴答道:“本侯是旁枝……呃,远枝。”具体来说,他们两家两百年前共一个祖宗。
李家主长长的“哦”了一声,叹道:“原来只是同宗啊。”言下之意,你丫个小妇养滴,盗版哩。
NND宁远侯打落牙齿和血吞。谁让他们两百年前是同一个祖宗呢?人家滴祖宗奶奶是正房太太,而他滴祖宗奶奶是妾室姨太太……人家占了一个嫡字,是正统,就有打压旁枝别派的权力;你是不入流的旁枝别派,为嫡枝服务是你的荣幸。否则,你就是数典忘祖,神人共弃。你丫不服?行,那就别跟我家祖宗姓
貌似几千年前,全天下的祖宗就达成了这样滴共识。这是公约,是宗法制度,也是全天下的人伦基础。在强大的宗法制度面前,宁远侯算得了什么?他只是俗世中的一粒尘埃。
宁远侯兴冲冲滴去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可是,在太祖皇帝面前,他还得为牛气冲天滴李家打圆场——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
左思右想,他委婉滴向太祖皇帝汇报:李家主同意这门亲事。但是,依李家的祖训,这个未来滴太子良娣必须和李家脱离关系。
撕去了“秦川李家”标签的李家女有个屁用太祖皇帝断然拒绝了。事后,他把这句话在脑子里转了半天,终于回过味来。原来李家是嫌太子良娣之位辱没了他们滴女儿。李家女就算是嫁进皇家,也只做正房。
当时,太子和太子妃已经成亲六载,太子妃所出之嫡长孙都能从一数到一百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萧家滴,李家算个不知天高地厚,竟妄想一国之太子为了个前朝挂名公侯停妻再娶太祖皇帝怒了。
第二天的朝会上,太祖皇帝怒斥秦川李家一族不知天高地厚,无视皇家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明着暗示群臣,严惩丫丫滴,杀一儆百。
不想,竟遭到了绝大多数臣子的反对。尽管他们绝大多数人不姓李。尤其是那些文臣反应特别强烈。他们中有一些感情丰富、泪腺发达滴,劝到动情处,竟如丧妣考,当殿嚎啕大哭。
他们认为李家主并无过错。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就算是天子也不能强娶啊。
更何况,大陈刚刚立国,应取信于民。太祖皇帝此举与的先朝有什么两样?
太祖皇帝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站出来为李家说话。莫不是李家在后面捣的鬼?毕竟丫丫的人脉极广,亲戚满天下……
于是,他开始明查暗访,清理朝中重臣的社会关系。
查了小半月,闹得朝中人心惶惶,却没有查出什么重大的粽子。朝中确实是有几个李家子弟,但是人家从先朝投过来的时候,就是光明正大的顶着“秦川李家”的招牌,从来没有半分隐瞒。
这事惹得后宫的皇后都知道了。皇后也是世家女出身,琢磨出了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她问太祖皇帝为毛会想到和秦川李家结亲?是因为秦川出美女的缘故吗?
西北那地方有不少带有夷族血统滴混血女娃,高鼻大眼滴,非常漂亮,为世人所喜。
太祖皇帝切了一声,张口就要反驳,却猛然省悟了过来:朝中众臣确实有不少人是抱着结交李家的心思替李家说话,但是,大部分臣子站出来维护的并不是区区一个李家,他们是在维护天道伦常的基础——宗法制度。
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不能强娶强嫁。秦川李家是一个家族,他们萧家也只是一个家族。更何况,前者是老牌滴,而萧家说得不好听点,只是一个刚刚挤身大陈世家之林滴暴发户。李家完全有资格拒绝他。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