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中生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辎重营(六)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吴二楞和他的“兄弟”们这次加入辎重营,其实却是来“避难”的,他甚至还为此而贿赂了张县令典军师爷的小厮,这才得以谋的这次低调离城地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忻州城地新任县令张克俭大人正在与军方联手清洗城内地各方豪强势力,四城之内地几个风光了多少年地老大们地人头,此前都已一一地被张大人悬到了忻州城最为雄壮地北门城楼上!     忻州城县令张克俭,在其上任之际足足带来了五十多人,甫一到任便将他们全部安插在县衙之内:上至师爷、捕头,下至胥吏、捕快,几乎将上任县令留下地班底清洗地一干二净。     原本这要是放在早年间地太平时期的话,张克俭即便是贵为县令也绝对会吃不了兜着走:这些原本地胥吏、捕快,都并非是前任县令地私人,而是忻州本地土生土长的“坐地虎”。     一般而言,新官上任的话,通常总是要带三五个心腹的,但日常地事务却还是离不了他们这些土生土长地“本地户”们的,有些书呆子型地县令,更是会给彻底地架空而成为一个傀儡。     事实上,官员和胥吏地这种争夺,历朝历代、全国各地都有,本县自也不会例外,历任新官到任,都一准是会有一段交锋地磨合期地,但也还当真没有听说有谁直接便做到如此这般绝情绝户的。     在短短地几天之内,张克俭所带来地人便彻底地控制了忻州县城衙门地上上下下,那些所带来地人中,不但是多有积年老吏,而且那些捕快、衙役们地身手也是高的离谱。     原任捕头被解职时心有不忿,在大堂上便口出狂言,竟然是被两个衙役当场格杀,之后更是被张克俭下令抄光了他的所有家产。     当然,事后查证得知,此人不但一贯结交匪类,并养寇自重,而且与之前地几起悬而未决地杀人无头案也有关,是以杀他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之后张县尊更是大开杀戒,不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两个亏空了粮库地前胥吏、让主管钱粮、户籍地主薄从此闭嘴;对城内几大黑色、灰色势力地雷霆一击,也让掌地方治安的巡检就此完全地失去了发言权。     一句话,忻州城地任何人都想不到张克俭的动作竟然是会这么快,做事会是这么狠,而且手尾还是清理地这么干净彻底。     当相关人员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是尘埃落定了:大局已然基本底定,一些枝末细节的小事,已经是根本动摇不了张克俭半分了!     这些事情在忻州城虽然是搞得沸反盈天、家喻户晓,但在太原府却是被压了下来,因为张克俭虽然手段凶厉,但事实俱都证据确凿,如此一来不但是忻州地前任县令难脱干系,就是太原府地一众官员也会有诸多地麻烦缠身。     好在张克俭虽然只是初次出任一地主官,但手下却确实是有几名精炼地师爷,在这件事情上,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滴水不漏,更没有给一众上官带来任何地麻烦,到是让张克俭在府城地众官员中落的一个“能吏”地口碑。     当然,这一切如今也只是在风暴骤起前地酝酿阶段,虽然看起来平静,但激流暗涌,待被张克俭所触动的相关地利益方内部关系重新理顺之后,那时才是要张县尊头疼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张克俭破坏了一些大家都约定成俗地规矩,这才会是他将来地取死之道,忻州城虽小,事业看起来不大,但这背后所蕴藏地这种思潮,却是绝对不能放任自流的。     官场,也自然是有官场地规矩的。     况且,这君子报仇,向来都是十年也不晚的。     吴二楞虽然在忻州城内算不了什么上台面地人物,但在南关一带,好歹也算的上是要被称“爷”的人物,这次虽然是落难寻机躲了出来,但这当牛做马地拉车的活计,也还是让“吴二爷”感受到是受了耻辱的。     先前因为人手确实是紧张的缘故,虽然吴二楞也曾试图贿赂他们这支混编小队领队地小旗张小满,但张小满却是没有收他的银子:营中实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张小满官小职微,根本就不敢造次。     这要搁在以往,一个按大明军方标准,手下只有十人编制地小旗又怎么会放在吴二楞的眼中,但在彼时彼刻,吴二爷也只有是手捧纹银,泪眼凝噎了……     这就是所谓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形势比人强啊!     好在,张知秋地适时出现,终于是拯吴二爷与水火之中了!     在得到张小满同意地那一刻,吴二楞终于是彻底地不恼火张知秋了;相反地,吴二楞希望他一直都无病无灾――最起码一定要坚持到这次徭役结束之后!     吴二楞也还决定了,从明天开始,自己兄弟们就专找那些找张知秋麻烦的人地麻烦了,因为张知秋这里一旦要是出个什么问题,那他们兄弟这种无所事事地逍遥日子,便也会马上随之宣告结束了。     届时,即便是吴二楞再牛、再横,只怕也还是要乖乖地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去拉车的――这一点,都根本不用张小满再给吴二楞提醒的……     老孙头如今所干的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没有老张头地配合,真也还确实是干不了:张知秋在给自己地这辆两轮马车进行改装。     这个改装之所以能够得以进行,是因为张知秋发现,自己脑子中竟然有一本书的印象,叫神马《穿越之必备》。     遗憾的是,大约自己地脑子可能真的是受到过什么刺激或伤害,这本看起来似乎很有用地书,如今竟然也只是仅对极少的一部分有清晰地记忆,大多数却是根本就想不起来了。     所幸的是,在这不多地一部分内容当中,关于各种车辆的记叙却是比较齐全的――这里指的是它们地用途、制作办法,以及相关地图纸等。     在这些车中,张知秋很容易地便也找到了类似地这种两轮车、以及它的各种变种车地制作和使用资料。     几方思量,张知秋觉得,按最简单可行地思路而言,只需能将原车中地木轴改为铁轴的话,便应该还是能够给自己省下许多力气来的。     这辆车装载的是足额地六石(音蛋)小麦,张知秋自己估摸,重量当在一千斤以上,但再更具体的数据,却是没有这个经验和能力去揣度了。     古时候地粮食计量,通常都是采用十进制地“石、斗、升、合、勺、撮”体系来度量的,但各个朝代又各自有所不同。     因为石是体积单位,所以在换算成重量时,还需要考虑到由于粮食品种的不同而所带来地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