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中生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引言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元失其鹿,群雄共逐。     元朝末年,几十年地坐享其成,已经完全地将蒙古人从昔日地草原雄鹰,变成了今日地圈养草鸡。     从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至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五年间,换了八个皇帝。由于争夺帝位,蒙古贵族之间长期相互倾轧,内战不断,而这时地国家军政大权也已经转移到了握有实力的蒙古大臣之手。     元朝武宗时,用在敬神、修寺等宗教活动上的开支,一度高达政府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据仁宗延?四年(1317年)宣徽院统计,仅供佛饮食一项,该年共用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蜜二万七千三百斤,每日宰羊至万头。     英宗以后诸帝更是贪财好货,掠夺无厌,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经常支绌,以致“朝廷未尝有一日之储”。     蒙古人要弥补亏空,但却没有宋朝那种开源节流地本事,只有是不断地加重税收,滥发纸币,政府卖官鬻爵,贿赂公行,而官吏敛括的花样更是无奇不有。     到了元顺帝(元惠宗)时,一切**现象已然是达到极点,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也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元统元年(1333年)京畿大雨,饥民达四十余万;二年江浙被灾,饥民多至五十九万;至元(后)三年(1337年),江浙又灾,饥民四十余万;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饥民遍野,盗匪横行。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便以“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     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五千余人,“背心皆书佛字”,到了至正初,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由于举行起义的农民多是汉人(北方原辽国、金国汉族人)、南人(南方南宋汉族人),因此蒙古人对汉人、南人更加仇视。     元丞相伯颜等人由此曾提出了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的主张,同时又重申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还下今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     如是种种,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终于爆发了最终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并引发元帝国彻底崩溃地红巾军大起义。     在红巾军起义地前后,日后坐大地还有至正八年(1348年)浙东方国珍和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     元末群雄,从始至终都分为两大派系,即刘福通和徐寿辉的红巾军系,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的非红军系。     红巾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颖州,领导人是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     同年五月,刘福通率领农民军攻下颍州,此人长期以来即以白莲教的名分来组织农民进行造反,他最初在永年推韩山童为首,称韩为宋徽宗八世孙,于是“河、淮、襄、陕之民,翕然从之”。     后来事机泄露,韩山童被捕,其子韩林儿逃至武安,刘福通即来颍州,攻下朱皋,在朱皋开仓赈济贫民,“从者数十万”,以后又相继占领罗山、真阳、确山、汝宁、息州、光州等地。     八月,徐寿辉、彭莹玉攻下蕲州。     彭莹玉是袁州“庄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为人治病――也就是给病人喝掺杂了药物地天然矿泉水,而袁州百姓也“事之如神”。     彭和尚也是长期利用白莲教发展组织的高手,当至元四年(1338年)起义失败时,他逃匿至淮西,淮民“争庇之”。     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实则绣花枕头一个,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在蕲、黄起义,并建元“治平”,国号天完。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地义军中,“天完”军地纪律是最为严明的,也是扰民最少的。     “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为主也;“天完”政权地太上皇是彭和尚,主要执行人则是邹普胜。     天完政权初开张时,攻伐四克,不仅打败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大军,连陷饶州、信州以及湖广、江西诸郡县,未几又破昱岭关,攻克杭州,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邹普胜一军也极能打,连克太平诸路,声势大震。     以后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于是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所控制。     可惜的是,天完政权中,没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教他们长谋远略,得城多多,遂得遂失;闹腾一年多,所存广大地区一个一个丢掉,最后连“国都”蕲水也被元军攻下,“皇帝”徐寿辉只能跑到黄梅躲着。     彭和尚见势不妙,携带大笔珠宝不知所踪,日后此人再无露面,估计是蓄发当起了富家翁。     就这一点而言,彭和尚是成也白莲教、败也白莲教:读书人所尊奉地是儒家地孔子,与白莲教所信奉地“弥勒佛”风马牛不相及,二者能有什么共鸣才是怪事。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就做的很好,他在借红巾军地这个外壳壮大了自己地实力之后,立即便与白莲教翻脸为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读书人――应该说也是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地小地主阶级的怀抱中去了。     至于做了如此“不讲道义”地事情之后的结果如何,大家就都有目共睹了。     节节败退之时,“天完”政权幸好有倪文俊能干,率军连接攻克沔阳、襄阳、中兴(江陵)、武昌、汉阳、蕲水等地,最终把徐“皇帝”迎驾到汉阳。     倪文俊与徐寿辉相处了一阵后,“君臣”不和,老倪想杀“皇帝”老徐,不成,只得跑往黄州自己老部下陈友谅处。     孰料,陈友谅正愁自己手下人马不多,见老倪自己送上门来,当即欢天喜地的迎接,然后没过几天,陈友谅就在酒宴上杀掉老上司,吞并其全部兵马。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终于杀掉了徐寿辉,自己即位做了皇帝,定国号大汉。     同是西路红军大将地明玉珍不服陈友谅,于是不久也在四川重庆自立,国号大夏,并以明教为国教攻下了四川,是早期红军将领独霸一方者唯一善终的,他终其一生都在和云南元军作战。     明玉珍原名?玉珍,因为信奉明教,把自己姓都改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