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碧海长天艳山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六章 救援物资到草原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封才算有效。     不得不说,如今的新派道教,其渗透力、感染力、传播力、普及力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当初江烈主动参与协助道教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把道教打造成华夏民族争锋天下的一柄思想利器。当然,佛教中有慧根的高僧也多了去,其参照宋联世俗政权、思想、理念等内容进行主动的融合式变革也是非常给力。     目前三个圣导师两个在宋联,只有葛诚一个在宋廷辖地,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前文讲过,《道法经义》是集合了大宋南北众多道教大德之士共同编撰的。但这里面来自宋廷辖地的道士,大多都是在宋廷辖地被边缘化的,影响力和道法修行还不足以被册封为圣导师的级别,只有来自崂山太清宫的前任主持葛诚,勉强符合圣导师的评定标准。     其实在宋廷辖地,还有两个人是符合圣导师授予标准的,一个是现在宋廷辖地道教中最具影响力的号称道教正一派祖廷的江西龙虎山上清观现任天师张守真,但他没有参加《道法经义》的编撰工作。不是他不想去,而是根本去不了。他不肯放弃第一代天师张陵“天师世袭罔替,非我宗亲不可传”的遗训,虽然他依然是大宋江南道教领袖,也被宋廷礼遇有加,但这样自成一统不受约束的态度如何能让宋联待见他?其实,宋联要的只是一个名义的册封权,你要保留天师名号可以,要天师世袭罔替也可以,但就是需要我册封了才算数,而且你那一帮子必需得纳入世俗律法的约束之内。一个独专了千年的牛叉家族如何舍得放下这般特权,即使这个位置的传承有丝毫便宜给外人的可能,他们也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两边根本就谈不来,张守真也就没去成北京。     另一个有资格获得圣导师的,就是赵佶的御用道学顾问张虚白,可是这个对江烈有过援手之义的神仙在靖康年赵佶南逃之时,便神奇的消失了,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他的确切消息。     实际上张家的人,政治头脑一点都不缺,要不然他们如何能闲看朝代变化,我自优哉游哉?张守真的老子上代天师张时修其实开始的时候学的是儒术,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后来哪天想不开了,才来了个“恬然隐退,一心向道”。大宋朝的道士,不问世事,一心求道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这个宗教私产化经营的天师家族。     张守真早就认识到天师道面临的威胁日甚一日,赵桓指不定哪天就君临天下了,这谁说的准?张守真知道自己要尽快做出选择,不是和宋联达成协议,就是把宝押到新的势力身上,但不管怎么选择,都得在宋联失去耐性之前把宝投出去。很明显,宋联对他的耐心正在消逝,从台湾方向辐射过来的新派道教已经开始侵袭正一道的传统地盘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