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原住部族不是要卖我面子,而是要送我面子。你想干什么尽管干吧,有我在,没人敢翻天。”
台湾纳入联邦,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和建设,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都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六年来,联邦陆陆续续向台湾移民超过了二十二万人,又通过各种途径从其它地方搜刮来了近七万的移民,使得外来移民人数接近三十万,超过了统计出的当地原住民二十八万的总人口数(参考资料:截至公元2008年2月,台湾原住民人口数为484,174人),从而彻底改变了台湾原有的人口比例架构。49年根据联邦议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决议,所有台湾原住民被统一认定为联邦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高山族。其下各个细分的部落称其为高山族某某亚族或部族,并不具有法律层面意义,也就是说,原来的某某族只存在他们的传统定义和民间称谓上,不会出现在联邦任何官方概念中。
面对联邦强势的武力压制和怀柔的融合政策,台湾原住民已经基本认同了联邦的统治。虽然从原始社会的生存状态向文明时代的跨越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六年的时间还是让他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保守封闭的壁垒已然被打破,许多世世代代生存在山林间的原住民走出了深山,接触新时代,放眼观察新世界,努力融入全新的社会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台湾结束军管,开始全面建设民主机制的计划才得以启动,明年联邦的众议员换届选举,台湾也将参加。因为人口基数太低,同北京一样,台湾现阶段的联邦众议员名额只有四个。
经济建设方面,虽然号称是联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台湾可绝不只是发展了农业,矿业、药业、旅游业、工业等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作为联邦海上贸易最主要的中转站,其贸易物流业更是发展成了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是,这并不代笔可以满足,特别是联邦把台湾定位为支撑联邦南洋攻略的大本营后。现在的台湾离符合这样定位的实力还很遥远,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台湾现实的需要。
台湾要加快发展速度,过低的人口基数无疑是崔灿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所以,诱导原住民自发迁居沿海平地的政策需要调整为政策性迁民。当然,这个政策性迁民可不是简单粗暴的铁血政策,而是伴随着丰厚的补偿,相应的生存技能免费培训,文化思想的融合,依仗适当的武力威慑,保存和保护原住民自留地,具备一定强制性的政策。
另一方面,大修公路,不但改善台湾的交通状况,更是有利于加强原住族群同沿海地区的交流。道路拉近原住民同这个新世界距离的同时,也会给原住民带去财富,还有交流、思想和诱惑。
杨可世当年和各部族勒石为铭定的协议,只怕是需要更改一些了,原住民的下一代,必需纳入联邦教育体系之内,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部族内部事务可以不加干涉,但要更改为在不和联邦律法发生抵触的前提下,台湾原住民已经是联邦的公民,必需履行联邦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能游离在联邦律法的约束之外。台湾原住民在个人认知上转变成联邦的一员,要先从法律意识的建立上开始。
内部拉人,外部也不能停手,而且还要增加力度。鼓励引诱海峡对面的大宋福建路、两浙路、广南路居民向台湾移民的手段简直是五花八门,大宋南方各路义军更是成了崔灿招揽移民的重点对象。
“被官军追急了就往台湾逃,就是先把家属送过去也行。不管**白道,我们都已经把路给你们铺好了,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吧。”送一个人过去就能从台省省府领取一笔酬劳的走私海商们,这样不遗余力的蛊惑大宋南方的各路起义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