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里烽火起云烟(五)第(1/2)页
虽然燕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声明,把威胁之意讲的明白无误,但在声明背后却是个多少有些无奈的局面,现阶段,燕山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手段和实力能直接左右东京的局势。
奉胜州,燕军西征部队前敌指挥部内一片肃静,与会的将军们一个个眼中喷火却又多少显的有些无奈。自从郭药师下令赵明放弃进攻归化,主动回撤,已经过去了两天,但大同方向的银术可丝毫不为所动,半点东逃的意思都没有。参会的众将纷纷建议重新按原定计划打,既然给银术可机会他也不走,那就干脆把他留下,坚决吃掉他。
作为大军的统帅,郭药师早已经学会了从战略格局层面上分析看待问题,别看麾下的这五万大军在现阶段是无人敢捋虎须,但并不是没有隐患。为了给银术可让开东归的道路,就不能打下归化州,可大军直接西进接应岳飞部,同银术可部直接交锋,金兵控制的归化州就会对自己的侧后造成极大的威胁,更加危险的是南边,一旦真定府刘?、王渊挥师北上夹击自己,那不但自己这五万大军要面临巨大的威胁,燕山的侧翼安全也将受到巨大挑战。
左右拿不定主意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却是郭药师这五万大军必须立即做出选择,马上行动起来,不管怎么动,都比呆在这里耗时间要强。
沉吟良久之后,郭药师终于下定了决心,挥师西击。“我命令,全军放弃奉胜州,立即快速向西攻击前进,赵明部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负责保护大军的后路安全,一旦河北方向有异动,威胁我军行止安全,立即予以最坚决的打击,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全军此次西进,要求果敢、迅速,要有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气势。告诉全军将士,这一次是破釜沉舟,是存亡之争,是我军和金贼的一场决战。奋战在大同府的战友在盼着我们,燕山的百姓也在注视着我们。”
郭药师军令一下,大军立即行动起来,首先就是把全军都变成了辎重队,所有士兵都尽可能多的背负给养、箭支,军总教导部也迅速把前指会议精神细化,通过各级教导使、军文工团向下传达,务必要使每一名战士明白此次行动的意义。
“刘帅,这兵真是没法带了。叫我的兵去向当初一个战壕里同生共死的兄弟下手,这个命令我下不了。放着那些驴入的金狗不打,却还叫兄弟们配合金狗打自己人,这兵我带不了,也没人会听我的,今天某就把这句实话撂这里,您拿主意吧。”王渊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上身慢慢的向后靠在椅背上,当年复燕之战时背上留下的旧伤还一直在折磨着他。
河北西路宣抚副使刘?静静的坐在帅椅之上,右手手指轻点着一份《燕山新闻时报》,报纸头版正是那篇《燕山军民告全体大宋同胞书》。刘?虽然沉默不发一语,但眼神的不断变化显示其内心一点都不平静。
说燕山有反心,赵桓得位不正,他压根就不信。刘?为官刚正,和朝中的新旧势力关系都不深,在赵佶和赵桓之间他还是多少有些偏向赵桓的。可小皇帝根基太浅,又过于激进,同时对付蔡王两党,接着又拿下张邦昌、李邦彦等一干实力派,行事是雷厉风行,偏偏最后却心软,不知斩草除根的道理,最关键的是那边还有一个原来的主子活的好好的呢。打蛇不死,必遭反噬啊。等到上皇的使者抵达真定掀开底牌的时候,主动权已经差不多握在了上皇的手中。左有上皇的旨意,右有两府的公文命令,小皇帝也身陷囹圄,大局若此,叫刘?怎么选择?
刘?还有一个最想不到的,就是张叔夜居然会选择站在了复辟派一方。是赵桓把张叔夜提到如此高位,并授其兵柄,张叔夜亳州夺军又实实在在同赵佶交了大恶,他如何会转而支持赵佶,难道当真是相信燕山欲反不成?
张叔夜、种师道还有耿南仲,都成了复辟派,他们手里的军队就成了赵佶的剑,京师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刘?若不想参与内战,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两不相帮。其实,他和他掌握的势力都是被复辟派绑了票。他不愿打内战,不愿同室操戈,不愿让外敌占便宜,可这些要夺权,要复辟的人不怕打内战,不怕同室操戈,不怕让外敌占便宜,面对这样的局面,纵是刘?这样被完颜希尹认可的狠人也只有躲在不作为的角落里两不相帮。其实,赵桓被困,赵佶宣告复位传的天下皆知以后,不知有多少人都做出了和刘?一样的选择。
当河北西路宣抚副使刘?命令大军收缩回防驻地的命令刚刚下达之后,军校递来了陈翊率领本部人马挥师北上收复蔚州的消息。相比刘?的种种顾忌,本是辽之降将出身的陈翊就没那么多的羁绊了,一旦觅得机会就毫不犹豫的投奔了燕山阵营。当然,陈翊并不笨,能重回蔚州,他在心里还是很感谢刘?的,以刘?和王渊的精明,没有他们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陈翊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这么轻松北返的。
陈翊北返,真定军回防,立即对整个北方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说郭药师部的侧翼安全大大加强,更重要的是对韩世忠六万大军的包围圈已经出现了重大缺口。
三面之围已去其一,张叔夜所部本身实力就不济,还早早的分出了一部回京驰援,现在更是力不从心,不得不行树上开花之计尽力迷惑韩世忠。更加郁闷的却是种师道那边,本来没怎么上心的刘?,没想到他真的只用这区区三千人马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再加上猛然窜出一个愣头青吴阶,跟着起哄架秧子,扇风点阴火,算是彻底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出来。连串反应下来,种师道这边成了里外都不是人,面对全线疯狂出击的夏军,就算想不打都不行了。
战争自有其游戏规则,一旦发动就必须按照其规则办事,许多时候都不是能够靠人的主观因素左右的。宋夏边境数万夏军潮水般涌来,深谙兵事的种师道自然知道此时不能再有一丝保留,必须全力应对。如此一来,就不是韩世忠担心被两边夹击了,反倒是种师道开始担心韩世忠在这个节骨眼上转头找自己的晦气。
种师道做了一件自己都感到脸红的事情,他再次向韩世忠派出了使者,这次当然不是去劝降,而是去通报了军情,希望韩世忠能顾全大局,不要在这个时候给他来个落井下石,变相的襄助夏人。至于他当初的举动是不是襄助了金人和夏人,种师道已经没什么脸面解释了。
韩世忠的答复很直接,战机把握的精准,立即全军拔营,挥师南下,回京师勤王。“我不去找你种师道的晦气,你也别来给老子添堵,你现在也怕是没空给老子添堵。”枪林刀山,大军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