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了一倍,宫外策应的两厢大营亦是进入临战状态。这番兵马调动可是殿下安排的?”
李纲的问的话很有讲究,他本身就是京城四壁守御使,根据太子和赵佶达成的协议,自打他上任之后,掌管京师禁军的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本来是宋朝的军事指挥机关,统领全国禁军、厢军,但经元丰改制后,权力逐渐削弱,到宣和年间已经只剩下统领京畿屯驻禁军的权力,及至宗泽担任京畿路兵事都总管,又把京畿附近驻屯禁、厢军的指挥权划走了)痛痛快快的把京师之内的禁、厢军指挥权交给了他,只保留了皇城卫戍部队的指挥权,也就是俗称的御林军。枢府是不能直接调兵的,若要调动京城之内的部队,只能授虎符给李纲并通过他调兵,他如何能不知这肯定不是枢府在调兵。他这么问,其实是在问此事太子知道不知道,或是有什么大内的消息。
看太子的表情,很明显太子也不知道。这下问题就大了,御林军在没有通知枢府的情况下进行调动,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廷政变之类的词汇。
还没等赵桓紧急受命李纲调兵戒备,宫中的天使就到了枢府,传太子赵桓立即进宫面圣,这一下就连一向沉稳的李纲都有些急了。宫中情势未知,又夜传太子入宫,这实在是令人怀疑。事关社稷,李纲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喝一声招来禁卫,把传昭的宦官全给抓了起来。
被明晃晃的刀剑架在脖子上,从来都没享受过如此待遇的宦官早吓的浑身发软,抖若筛糠,半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了。恨得李纲一挥手,让侍卫赏了他两个大嘴巴子才算是把舌头捋顺了。
得知当朝的一众宰执全在宫中,李纲惊的直要立即领兵去围皇城。想一想,如果这是宫廷政变或是敌对势力潜入作乱,除了太子之外,大宋中枢几乎被人一锅端了。
早就探知赵佶有禅位之意的崔灿也是眉头紧皱,也是被御林军的这番异常调动弄的有些犯迷糊,事先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他哪里知道这都是宫中的那一帮大佬临时想出来的,烂的不能再烂的主意,把太子诳入宫中,强行逼其受禅,明日上朝,往龙椅上一按,众人跪拜一番便算了事。加强宫禁,无非也就是忌惮现在京畿掌兵权的一帮人都是太子提拔起来的,万一闹出什么乱子,碍了禅位之举,那就坏菜了。可惜,这帮人中懂其中关窍的蔡京、张邦昌之流全是老滑头,皆是一言不发,使得这个画蛇添足,蠢的不能再蠢的计划就这么施行了。崔灿那根敏感的阴谋论神经再次被触碰了一下。
(请继续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