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的西军将士赶在辽军攻击之前,便已把攻击阵形转换成了防守阵形。以指挥为单位各结圆阵,刀盾兵在外,长枪兵出枪刺,弓弩手攒射其间,各圆阵之间又相互配合,把大军转变成几十个相互配合的大刺猬般,和辽军骑兵苦苦缠斗。
本打算招降的辛兴宗一看辽军竟然主动进攻,前军还被分割包围,也豁了出去,一边派人去联络东路军支援,一边让焦安节、刘光国、冀景等骁将带领着剩余的兵马出击,和萧干大军死练,自己则亲自带亲兵上前督战。
王禀、王渊的前军还能坚持,可赶去救援的左右军却是损失惨重,放弃了步兵防守之利和辽军骑兵对攻,下场可想而知。战团已成乱局,双方几万士兵搅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敌我,宋军远程武器的优势更是无从发挥。等到杨可世帅军赶到,萧干不得已撤退之时,辛兴宗之西路军已损失大半,几成溃败之势。战后统计,马军战斗减员八千,步军减员一万八,所有参战将领个个带伤,王渊更是被刺两枪,身中十数箭,若非亲兵拼死救护,直接就交待在阵前了。
此役过后,西路军基本被打残,短期内根本无再战之力。相比起来,萧干那边却是损失小了许多,借着骑兵的高机动性,辽军只丢下了六千多具尸体和两千多名无法带走的重伤员。萧干捡了便宜,基本达成了战役目标,见宋军援军已到,再不耽搁,领着大军回撤涿州。
捷报后面跟着丧报,宋军统帅部的心情犹如坐了一回过山车。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是童宣帅对辽军实力的判断居然也坐上了过山车,一下子从自信满满跌落到灰心丧气的边缘,紧急下令东路军收缩兵力,紧守新城一线,没有命令不得再向北前进一步,西路军向新城靠拢,和东路军成犄角之势,整军修养。
童贯做出收缩兵力的部署之时,辽国那边却是形势急转。得到耶律淳篡位消息的天祚帝,哪里肯被自己的臣子压在头上,屁股后面追击的金兵还没打退,就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合诸蕃精兵五万骑,约以八月入燕,对天锡帝兴师问罪来了。
而耶律淳这边本就年事已高,常年有病,听到自己的族侄真是无可救药,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想着自相残杀的事情,急怒攻心之际病势愈深。朝堂之上,因为大石新败,金兵威逼更盛,也是对迎拒天祚出现了争论。
李处温和萧干知道,天祚若来,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他们,李处温惶惶之际起了降宋之意,而萧干则顾不得再和宋军纠缠,急引军回燕,弹压奉迎天祚的势力。
萧干引军回燕,宋军这边却是没有趁机北进,童贯还没从西路军大败的梦魇中恢复过来。军报送上朝廷,不但把准备赶来赚取胜利果实的恽王赵楷吓的转回了京师,还把争权斗争的主战场同时送回到京师朝堂之上。因为童贯军报上把西路军大败的罪名,全都归结为都统制种师道和他的副手和诜(音shen,听来倒和后世乾隆的断背宠幸的名字一样,本是雄州知州,军中不知兵却主战的代表之一)指挥不利,军纪不严,还有通敌之意。好大的一顶帽子盖了过去。
=============迷瞪有话=============
(三章就干完了三场恶仗,情节还算紧凑吧?现在还远没有到拖沓的时候,敬请诸位读者大大继续观看后续故事。实际上采用文白夹杂后,迷瞪才发现,想拖沓都很难,文字本身的气势都一直拉着我拖不成。好了,我也别再多扯淡了,后面几章也是这样,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好,请在评论区不吝提出,我尝试着改。)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