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失在星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锂电池的技术升级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婚礼过后,苏父苏母放不下家里,呆了两天便离开了。其他的人也不闲,热闹一阵子也纷纷离去。苏云义留下来在实验室实习,李想才大二,专业课很浅,只能自己看书,偶尔到处转转,陪陪嫂子丽莎,一时间两人关系大有好转。     澳洲旅行团并没有在外面呆太长的时间,实验室的项目很多,工作压力也大。     李庄自己也忙着充电,主要是关于材料学和超精密加工的,何修文和阿克曼在忙联合攻关小组的事情。     他给了何修文一堆资料,主要是关于锂电池方面的技术,纳米电极制备、电解液配方包括隔膜纸的技术资料。     何修文随便扫了一下便大喜,特别是看到隔膜纸的工艺及技术说明后。隔膜纸这东西看起来不怎么起眼,其实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年需求量超过5000万平米,如果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将远超这个需求量的数倍;要求也不低,直接影响电池内阻、放电容量、循环使用寿命等重要参数,国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工厂在生产,性能谈不上很好。柳哥工厂目前用的隔膜纸不是美国货就是日本货,优质电芯都用单层PE隔膜,普通的用三层复合隔膜。     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争论非常激烈,两者各有优缺点,但跟国内大部分的科研人员一样,何修文倾向于磷酸铁锂。国内目前这方面水平还一般,纳米颗粒只能做到50左右,和国外差距比较大,国外已经在研究20~30纳米级别的制备。磷酸铁锂作为动力电池优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安全性极好和原材料便宜,基本上不会爆炸,但缺点不少,是这几年研究的重点。国内这两年有些进展,但不是太大。花旗国和日韩两国目前分成两派,锰酸锂占了主流,磷酸铁锂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从长期来看,磷酸铁锂应该还是个主要方向。     何修文读博时念的就是电化学,电解液本身是他研究的重点,他在这方面的水平很高,有多项专利在手。隔膜纸方面只能算了解,原也没打算自产,这次看到李庄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弄过来的资料,一时间也大喜过望。     “公司化工类的研究员你得帮我抽调一批,我可以保证两个月后实现10~12微米单层PE膜的量产工艺研究,批量生产控制在13~14微米左右,不会比国外的差,至少要做到水平相当,性能更好的超薄复合膜将完成研究,”他对李庄说。     有利器在手,信心也倍增。     李庄则让他跟周奇森商量,他对这个不怎么懂,只能算略有了解。     一个月后,何修文告诉他,有办法实现20纳米磷酸铁锂均匀颗粒的生产,联合攻关小组已经解决导电性、氧化、电极结晶化、重放电颗粒团聚化及振实密度的提高等问题。     “20纳米,你没搞错吧?”这段时间对磷酸铁锂纳米化也有所了解的李庄吓了一跳。目前国内大规模制备,也只不过刚刚迈过50纳米的门槛而已。     “我估计过,如果能实现10~15纳米均匀颗粒的量产问题,加上改进过的超薄多层复合隔膜及电解液材料,并将负极材料纳米化,可以在实验室实现相当于现有技术水平十倍以上的容量,批量生产也可达到至少六七倍的容量,配合纳米化超级电容,电动汽车将很轻松。”     何修文的话很惊人。     李庄当然也了解过20纳米以下的磷酸铁锂颗粒实现不容易,磷酸铁锂还原成单相铁的问题一直比较麻烦,而这是电池的大忌。除非将隔膜的水平发展得很高,单层估计是有些困难,只有通过三层复合隔膜在中间夹杂特殊材料才能减少这一问题,但三层复合隔膜的厚度上又有些问题,制造起来不简单。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磷酸铁锂颗粒也不能做得无限制的小,10纳米搞不好已经过了它的极限,纯度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能轻松解决的。     李庄有点想念碳纳米管和纯石墨烯超级电容,只要能完成批量制备,这些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磷酸铁锂的低温容量丧失问题,我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相关的实验材料要重新制备一下,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化合物,可有效提高磷酸铁锂的比容量和振实密度,达到现有理论上钴酸锂的水平,甚至略有超出。”     “还有,如果批量制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块,均一性要求很高,你那宝贝是否借工厂那边一用?要么将工厂的自动化模块提到实验室的水平,也可以轻松解决,”何修文说。     关于很有前途的镍钴锰材料,何修文也没忘记,他打算把这种材料的常见问题解决后用在通讯电池和小型动力领域;锰酸锂他也打算做一些研究,看看未来到底谁会占上风,万一风向不对,随时可以跟进,毕竟纯理论性的研究需要很长时间,实验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     李庄一直以为自己很贪心,没想到他也不差,幸好现在工具不错,不然又不知道要投入多少才能见到成果。     上次的事情发生后,李庄已经重新设定了实验室人员动用大喇叭的权限,大规模实验系统只有实验室主任在时才能动用,以免造成大喇叭额外的负担和导致泄密。     大喇叭已经没有管柳哥工厂的专家系统了,现在主要是锂电池制造专家系统在自行控制,跟大喇叭管的时候当然不能比。何修文当初看到那一幕,一直很怀念,老是磨着李庄让控制中心的主电脑来参与工厂管理。当然他不知道大喇叭的名字,只知道比现在已经很先进的系统还要厉害得多。     李庄不想让大喇叭参与锂电池工厂的管理。何修文这段时间一直在动用大喇叭进行超级实验,这个大喇叭已经跟他说过了。超精密实验专家系统确实能大幅度提高实验的效率,何修文短短一个月,就已经得出了本来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的实验结论。     锂电池工厂将来是个是非之地。能源这块,真的让人头疼。太差也不行,没有竞争力;普通的利润不高;动力电池模块利润很高,如果容量提升太快,无疑也会引发商业间谍的窥伺。     又是一个月过去,李想和苏云义都回学校上课了。他们现在也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多同学都打电话过来道喜,还要吃喜糖。     何修文是个很严谨的人,不过他对工业基础这块没李庄了解,技术上的困难估计也有些不足,所以说的话难免打折扣。一直到十一月底,整个联合攻关小组才把所有的生产工艺和所需设备及改装参数完全弄好。这已经是近六十人的超级团队所能达到的最快效率了,几千万的设备及仪器投入,二十多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