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失在星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大招聘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直觉很强,对同类的气质分外敏感。     他在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极为精深,对这个领域的所有方面都异常熟悉。他的问题不多,往往切中要害,面试时间非常短,很快就可以确定这人是否适合从事这一块。有些学生不服气,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也不知道法人代表是什么意思,只有似是而非的了解。李庄就一一指出他哪里有缺陷,哪里不适合从事这一块,让很多学生都很受打击。     国内的自动化研究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个热门专业,招收学生很多,李庄毫不费力的就找到了上十位合适的人选。他面试的速度很快,面前的人群很短时间就被清空了,一时也没有人过来,毕竟消息的传播还是需要时间的。     他坐在椅子上正无聊的时候,看见门外一堆看热闹的学生里面走出两个学生,有点畏缩的跟他打招呼。     这两个学生的穿着打扮很普通,皮肤和气色可以看出是出自农家,家里条件估计也不太好。     “你们好,请问你们是学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吗?”李庄的微笑舒缓了两人的紧张情绪。     “我们是大三的学生,我是学自动化的,他是学机电一体化的,请问您这可以作为我们的实习单位吗?”其中一个矮个子学生说。     李庄沉吟了一下,道:“我们是实验室,机密很多,不接受实习,不过如果你们有信心的话,可以接受我的面试,我可以根据你们的潜力来确定明年是否有资格进入我们单位。”     两人顿时眼睛一亮,表示愿意接受。     面试很快,李庄很快就确定了两人其实都不怎么适合自动化相关的工作,这不由得让他有些失望。根据他面试的结果,家境良好的学生,智商高的比例还是比出身家境差的学生要高一些,遗传还是很重要的,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种特殊的经历。     他委婉的建议两人转专业,说他们的特长不在这一块,并告知了具体的专业方向。离明年的毕业时间还有一年多,现在还来得及弥补。虽然现在很多学生毕业都早,但H大这种学校,进单位时间一般都不怎么快,不像普通高校粗制滥造的培养模式。     两人有些失望,又有些高兴,低头向李庄道谢,然后离去。     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形很常见。李庄在Z大乱逛充名校学生的时候,就经常碰到大三甚至大二的学生跑到一些知名企业招聘台前联系实习甚至准备第二年加入的事情。     有人开了头,门外的学生蜂拥而入。     不比其他招聘台,在技术类的招聘要求中,因为李志森没打算在H大招聘,招本科生的只有李庄这里,要求算是最低的了。其他的动不动是博士,最低也是研究生,如纳米科技实验室和生物科技实验室,清一色的博士要求。     大二的学生还只是有点基础,专业课不深,李庄只好要求大二学生退后,最多只考虑大三的,门外拥挤的人群才稍减。     李庄的要求颇高,数十位学生他只不过用了一个小时就全部甄别完毕。在他判断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适合学习自动化相关的专业,这让他有些感叹国内的教育模式。其中一位,让他印象颇深,这人如果学习文科类,会是个相当不错的高手;但学工科,实在是有点够呛,估计他高考时数学和物理都不算一流水平,只是仗着其他学科的优秀勉强上了H大。     H大毕竟是名校,他还是挑了几个不错的苗子,两个是研究生,六个本科生。一半家境不错,另外两个很一般。现在高校学费实在是太贵了,在通货膨胀日甚一日的今天,很多优秀的学生都被学费和生活费压垮而不得不到处打工,导致学业不精;至于奖学金,虽然他没上过大学,也没少听夏元德讲昔日上学时候的故事,依稀记得他当时的破口大骂。自己当年业余苦学的回忆又浮上心头,多少优秀的贫穷家庭子弟被社会现实埋葬,能像他这样坚持下来的毕竟是少数。要不是娟姐一家,估计自己现在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工程师而已,现在的成功,估计还得等很多年。     想到这里,他给张凯打电话,让他与各个大学联系一下奖学金的事情,想以公司名义资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特别嘱咐不要只限名校。他自己初中和高中的辛酸依旧回荡在心头,在别人都努力学习的时候,他还不得不到处想办法赚钱挣一点微薄的收入以支持家庭,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半而已。虽然全力也未必能超过国宝,但至少远不是其他学生可比的,根本不用跟其他同学竞争第二的位置。     至于其他的,他也没有办法。这世界,他不可能都管得过来。     张凯答应了,说与各个学校联系,让李庄等他的报告。     李庄坐在椅子上,又陷入了昔日的回忆中。直到手机铃声响起,才惊醒过来。     是丽莎的电话。     李庄来之前和她通过电话,丽莎正在理工大学学习,柳静也在上课。     “丹尼尔,中午一起吃饭,我马上就回来了,柳静也跟我在一起,”丽莎说。     李庄应了一声。     又有学生过来,他不得不打起精神面试。     H大的自动化并不如另外一所学校D大强,但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招聘,主要是觉得这边的基础水平比那边好。事实也是如此,H大的学生普遍的功底很扎实,只是限于教师的水平而不得不屈于D大之下。     他是想培养一些学生,以尽一下在他看来很无聊的某种本分,他不欠某些团体什么,他从未成年就是靠自己的父母和自己那双羸弱而灵巧的手活着,他只是热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他自信以自己的能力,在自动化方面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远远超出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人才。     他并不怨恨什么,像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能指望这个社会为少数人破例,这会无形中增加额外的成本。     人,毕竟是在团体中活着,得遵循有些规则。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