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煞气冲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博无遗漏,帖经五十题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五章博无遗漏,帖经五十题     科举始于大晋天武帝一百三十一年。所谓“科举”即分科举人之意。在两千多年前,大晋天武帝听从太玄洞第三代圣人之言,设置“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二科,选拔官吏。明文帝继位后,因其好文学,于明文二年始试策置进士科,打破门第等级,以考试取士。     随后各个国主承袭前代科举制又有改进。到了最近二百多年,每三年进行一次考试,渐而进士科成为风尚所钟。当时,每年参加礼部试的士子多达六千余人,而考中进士者仅百余余人,可知考中进士是件十分不易之事。自上代以后,对考试的管理更严格规范,考卷采用糊名法,防止舞弊。     明明只是初春,但是日上三巡,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此刻没有一点风,人潮簇拥之下,每个人都弄得汗流浃背。     考试尚未开始开始,便有官员郑重宣布:每个士子都要尽力而为,但不得抄袭,违者一律逐出考场,十年内不得再次应试。     这惩罚也不可谓不严。十年,对于一般人来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便是封死了举人梦。就算能熬过十年,卷土重来,声名也毁了,在履历上留下污点,哪里还会有什么机会。     但即便如此,也屡有人铤而走险,盖因前程之诱人。     学府考场,密如蜂窝,规模极大,有二十几个入口,每一处考场大门边都站了一队兵士,个个都是体型魁梧,面相凶恶,仔细地核对士子们的身份,检查他们身上有没有携带作弊的物品。     在苏破看来,这些不过是肉身修为不错的武者而已,但是在普通士子眼里,这些人便可怕的很了。     兵士们的检查很细,有时候还要求士子解开外衣,脱下鞋子看看。大门内有一百多排长长的房子,被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阁,每个阁子大约八尺见方,这便是考棚了。     秀才们经过检查后鱼贯而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走了进去。     苏破看看这小阁,感觉还比较干净,门边有个书桌,已经放好了笔墨纸砚,后面有一把椅子。他在座位上坐下,将纸张摊开,砚台磨匀,一切妥当,静等开始。     没多久但闻一通锣响,有人过来发下试卷。苏破看了看,这第一一场是“帖经”。     “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后世的填空题。这对苏破来说,难度不大。这一段时间,苏破熟读经书上千,正所谓是照本宣科。     这“帖经”五十题,对于极大多数的士子来说,都难以全部答对。浩瀚书海,对于这些年少或者年长的学子来说,能捡其中重要的研习一番已然殊为不易,只有少许的天才才能博记广闻。而这样的天才,往往也都年纪不小,要靠时间来累积。     苏破知道自己的长处跟弱点,故此对于这第一场最擅长的,一点也不放松,五十题,一挥而就,也不用检查,率先交卷。     不过片刻间事,甚至,有些士子的考卷才刚刚到手……     当巡逻的学府兵士将苏破的试卷呈上去的时候,那几个刚刚坐下来的儒师见此情景不禁都一愣。     难道这么快便有人知难而退?     这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韩白文更是板着脸,冷声道:“这考生看看是何人,真是不成器,日后想来也难有作为。”     “正是如此,这次的“帖经”,中间的断空的词句,与上下文都是有关联的,纵然是没有释读过文章,若是仔细推敲,也能揣摩出七八成,这考生确实太过草率,不堪用,不堪用……”     一青衣儒生,年纪差不多也有五十余岁,面色也是极为难看。他名为赵文声,为人性子极是坚毅,能在学坊有如此地位,靠的不是他在浩然气上的修为,而是真正的学识,而他的学识,完全是熬出来的,苦读出来的,故此,他最见不得懒惰之人。一时间,对于这个考生,心中极为不屑。     其中一人,将试卷抖开,草草的撩了一眼,便欲随手放置到那卷囊当中,但是,就这一眼之间,他却一愣,然后猛地重新打开那试卷,仔细的看着,一行行,认真之极。     “守义,怎么了?”     那赵文声有些奇怪孙守义的表现,似乎一个破罐子破摔的学子,一份草草上交的试卷,不值得如此慎重的看待啊。     而那韩白文却是冷然以对。这孙守义与他之间,一贯都是冷言冷语,难以两立的。即使心中奇怪,他也不会上杆子去询问。     他韩白文代表的是晋西豪门的利益。而这孙守义则是白丁出身,对于豪门子弟在皇朝中的地位,在学坊中所占的比例,一贯的报以鄙视的态度。他出身贫寒,对于富贵子弟的骄傲,那是深恶痛绝,对于豪门的代表韩白文更是口诛笔伐,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文声,你来看这卷子好生奇怪”     孙守义急声招呼道。     赵文声有些惊奇,这孙守义一向为人虽然持才傲物,但却不毛躁。对于他与韩白文之间的矛盾,大家也一贯抱着不偏不倚的态度看待,并不以他出身低微,背后势力单薄而报以成见。但是此刻他的语声都有些发颤,他能听出来,这是兴奋     “我来看看。”     赵文声疾步赶到,凑了过去,仅仅是扫了几眼,顿时面色十分精彩,那眉眼间都有些怪异。     韩白文也心中极为好奇。这第一场“帖经”的出题者,便是这赵文声,他这般表情,不知是……     从头扫到尾,赵文声,孙守义,两人面面相觑。     在对方的眼中,他们看到的是相同的惊诧之意。     这怎么可能呢?     赵文声自持若不是出题者,对这五十道题,也绝难做到圆满,一字一句都没有偏差。     孙守义也是一般。     但是,眼前这卷子似乎正在嘲讽着他们。不过一刻间,便有考生已经将其完成的尽善尽美,无半点疏漏     这是谁?     韩白文也不是傻子,见到两人这般表情,心中也极度的惊讶,若是这卷子很差劲,或者答得还不错,两人都不会如此震惊。既然这般模样,那肯定是……     一声呼喝,聚过来五六人。     在这些儒师汇聚过来时,个个面色都是奇异之极。     难道真有能博学万卷之才?     这确实百年难得一遇啊     到底是谁?     这笔迹说实话,力度刚劲,笔锋犀利,但转折之间,却是丑了点,似乎是学习写字不过几年的小孩子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