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座进馔,丹陛清乐作,奏《海宇升平日之章》。乐毕,承应宴戏,进果,中和清乐作,奏《万象清宁之章》。乐止,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皇帝进酒时,皇后以下均出座,跪,行一拜礼,乐止,仍各入座。承应宴戏毕,皇后以下出座谢宴,行二肃一跪一拜礼,丹陛大乐作,奏《雍平之章》。宫殿监奏"宴毕"。皇帝起座还便殿,皇后以下各还本宫。
第十四,元旦承应戏。宫中按节令演唱的剧目,又称节令承应戏。凡遇元旦、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剧本多为允禄、张照等所编,原分节令20余种,每种有数出,以至十余出。清末,大部分失传,且剧本流失很多,常演者仅数出。如元旦承应为《喜朝五位》、《岁发四时》。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汉代宫中即有,以后历代相沿。宋以来有在元宵夜吃煮浮圆子的习俗,后将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清宫沿袭汉族民俗。乾隆御制《元宵联句》诗注中说:"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清宫在正月十五日前后,帝后、妃嫔等在晚膳中,有"元宵一品"。元宵在宫中还是应节食品。元宵节前后三天,宫中例行在晚膳中增元宵一品。每天早膳后,皇帝亲自在神祖前上供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正月十五日及前后两天是。宫内除乾清宫前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所设之天灯、万寿灯,除夕、元旦在两廊及甬道石栏上灯外,于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上灯,至正月十八日出灯。上灯奏《火树望桥之章》,歌词中最后一段是:"愿**,年年好,三五迢迢。不夜城,灯月交,奉宸欢,暮暮朝朝。"当时宫中已有冰灯,乾隆御制《冰灯联句》诗序中谓:"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行龙烛,腾宝焰而灿珠杓。"就是记载冰灯的盛况。
正月十五日,赐外藩宴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开学康熙朝皇子正月初六日开学。乾隆时钦天监择二十四日吉,开学。是日清晨,皇长子、皇次子到学,总管太监传旨,皇子应行拜师之礼。乾隆帝召皇子及张廷玉等六人进见,面谕说:"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郎潜纪闻》)皇子教育,强调从严。
三、两帝过年
清宫过年,早期、中期、晚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下面以康熙与乾隆两帝为例,以正旦日与元宵节为线索,作个比较。
正旦日--康熙帝
二十九日。午时,以岁除,康熙帝御保和殿,赐来朝元旦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内大臣、满汉大学士、上三旗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学士、侍卫等官宴。康熙帝进酒,作蒙古乐。康熙帝召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御前,亲赐饮;又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等及外藩台吉亦至御前,亲赐饮。宴罢,众谢恩毕,康熙帝回宫(《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戊申)。正月初一日。
丑时(2时左右),起床,盥洗,着吉服。
寅时(4时左右),康熙帝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侍卫等,往堂子行礼。
辰时(8时左右),康熙帝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侍卫等官,诣太皇太行礼,又诣皇太行礼。
少顷,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执事各官庆贺元旦礼毕。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文武官员,及来朝元旦外藩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朝鲜等国使臣,上庆贺元旦表。
巳时(10时左右),御保和殿,赐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侍卫及台吉等饭。午时(12时左右),御太和殿,大宴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侍卫、文武各官及来朝元旦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朝鲜等国使臣,乐舞作,进酒。康熙帝召和硕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裕亲王福全、庄亲王博果铎、简亲王喇布、察哈尔部和硕亲王布尔尼、多罗温郡王猛莪、惠郡王博翁果诺、平郡王罗可铎、信郡王鄂札、顺承郡王勒尔锦、多罗贝勒察尼、固山贝子尚善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又召贝勒、贝子、宗室公等及义王孙征纯、伊思旦进郡王、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俱至御座前,赐饮。又召满汉大学士巴泰、李霨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拉哈达、朱满、范达礼等,满汉尚书对哈纳、黄机等及满汉侍郎等官至殿内,赐饮。
申时(16时左右),康熙帝到太皇太问安(《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初一日)。
初十日。早,康熙帝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丁巳)。元宵节--康熙帝
十四日。早,康熙帝诣大享殿,行祈谷礼。午时,康熙帝御太和殿,宴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满汉大学士、三旗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学士、侍卫等,乐舞作,进酒。康熙帝召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又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宴罢,众谢恩毕,回宫(《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五日。早,康熙帝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官员谢恩毕,回宫。复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巳时,又御保和殿,赐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侍卫及台吉等饭。午时,又御太和殿,大宴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学士、侍卫、台吉等,乐舞作,进酒。康熙帝召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台吉等召入殿内,赐饮。宴罢,众谢恩毕,回宫(《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壬戌)。元宵节--乾隆帝
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在同乐园进膳、看戏、逛买卖街,谓之"庆丰图"。后岁以为常。正月十四日,乾隆帝在奉三无私殿,宴赏宗室王公,称宗亲宴。十五日在正大光明殿,宴赏朝正外藩、内大臣、大学士,称外藩宴。十六日,在正大光明殿,宴赏大学士、尚书、侍郎等,称廷臣宴。如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每夕在山高水长殿前,设烟火。皇太后和后妃内眷在楼上观赏,皇帝率王公大臣、外藩王公和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每晚还看掼跤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