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那怕这种强势是硬撑的。
最典型的一幕莫过于在战事进行到僵持阶段的时侯,西军甚致还略占优势。这时驻守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仍然按兵不动,东西两军都在频频派人劝小早川秀秋出兵参战助已。但私西军主将石田三成对小早川秀秋苦苦哀救的方式不同,这时的徳川家康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命令自己的铁炮队向小早川秀秋队shè击。结果正是这一举动,促使小早川秀秋下定决心倒戈,投向东军一方。
对于徳川家康的这一举动,后世一般xìng解释为徳川家康借此威吓小早川秀秋,催促其叛变,甚致是孤注一掷。或者认为徳川家康的运气超好,因为万一这一下激怒了小早川秀秋,使其倒向西军,那么徳川家康就完了。
但其实不然,因为当时战局交错,很难分清谁优谁劣,而这是徳川家康故意向小早川秀秋发出一个强硬的信号,表示自己在这一战中,已经胜券在握,根本不在乎小早川秀秋倒不倒戈,如果小早川秀秋再不作决定,就连你一块收拾。结果石田三成的软语哀求沒有收到效果,而徳川家康的强便恣态却震住了小早川秀秋,关原合战的大势,就这样逆传过來。
其实这就是和商毅在战前以极严励语言敲打那些大名是一个道理,因对于立场不坚定,就向是墙头草似的人來说,与其用好言哀求,反到不如用强硬的手段來,更能让它明确自己摆动的方向。
当然商毅是以中华军的强大实力为后盾,而徳川家康当时则完全是强撑出一付强硬的恣态,这也充份显示了德川家康的惊人谋略和过人胆识。因此徳川家康能够取得关原合战的胜利,尽管其中有运气的成份,但也绝对不是侥幸。
只不过现在酒井忠胜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连强硬的姿态都做不出來,空有庞大的兵力,却不敢去进攻中华军,只敢打倒幕的大名,中华军一出战,幕府军就立刻撤退,这也向众大名摆明了就怕中华军,这样还有谁敢投向幕府军去。虽然酒井忠胜死抓住道义大作文章,但在利益面前,空谈道义是沒用的,而且中华军在方面也不差,只把矛头对准德川幕府,不仅打出了为丰臣氏复仇的旗号,又有天皇的诏。说起來并不比徳川幕府差。
就在酒井忠胜为现在的局势感觉到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令他几乎绝望的消息,传刭南宫山的幕府军大营:甲府城失守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