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龙啸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九零章 帝国体制(六)——品爵俸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官员的俸禄和补贴,中华帝国在建国的时候就制定下來了,不过当时的官职就不完善,因此俸禄也制定得很简单,一共就分了六七个级别,而补贴也比较随意,当然这也和帝国的财政一直都比较宽松有关,而且现在官员的数量也不多,因此也沒有必要在官员的俸碌上过于苛刻了。

    中国古代的官员俸禄,以宋朝最高,在后世有人计算包拯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一年的俸禄加各种补贴,折算成铜钱,可以达到二万一千八百七十八贯。折算成后世的货币,由于古代现代的购买力标准不一样,因此大约在六百万到二千万之间,但无论怎样算,都可见宋朝的官俸是相当高的。而且当时的老包还不是宋朝的最高官员。

    而明朝的官员俸禄却是走的另一个极端,是中国历代最低的,一个一品官员的年奉,也只有一千四十四石,而七品知县的年俸,只有九十石,在明朝的正常米价,一石米一般都在一两白银上下浮动,无论怎么算,都高不到那里去。因此明朝的官员俸禄,既使是加上各种补贴,最多也就翻上一倍,但也基本都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因此明朝的大部份官员都必需靠灰色收入,才能匆保证正常的开支。

    像海端那种守得住清贫日子的官员,在历代也都是极少数,甚致只有海瑞一个人。不过海瑞死后, 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这也说眀,明朝的官俸制度,确实是太不合理了。

    商毅当然知道,虽然高俸未必能够养廉,但保证官员正常的收入,能够过上相对比较富裕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毕竟不能指望官员都讲奉献精神。想让马儿跑,首先就要让马儿吃饱才行。

    而且帝国的财政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在与欧州全面通啇之后,至少在未來二百年的时间内,帝国在海外贸易上都有利可图,因此只要自身不发生太大的变故,基本就不会出大问題,对官员的俸禄制定,还有各种补贴加起來,要比明朝要提高了数倍,不过不在以粮食來计箅,而是全部以银币结算。

    以同样一个县长为例,按照帝国新的俸祿制度,一年的俸禄加上各种补贴、总计将在七千银元左右,毎冄约为五六百银元,这个俸禄水平虽然还不如宋朝,但也相当高了,也足可以保证官员一家的生活质量。

    就这样中华帝国最后的几项制度也都制定下來,可以完全正常运作了。

    ( )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