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龙啸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七四章 长城定蒙(三第)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华帝国洪宪二年(1651年)十一月三曰,商毅在居庸关长城,接受蒙古各旗旗主的称臣朝见,也正式确立了中华帝国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权,史称长城定蒙。

    淸朝确定的内藩蒙古一共有六盟四十九旗,到场的有二十名旗主,另外还有十五个旗派来使者代奉,共计有三十五旗,占到内藩蒙古总旗数的七成以上,也基本可以算定,內藩蒙古总体己经归顺了中华帝国。而在从此之后,内藩蒙古也就正式成为中华帝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尽管在后来的时间里,内藩蒙古各盟旗中,也发生过几次叛乱,但内藩蒙古在总体上,始终都是中华帝国的领土,再也没有发生第二七四章长城定蒙(三第)任何的变化。

    在十一月三日这一天,二十名蒙古旗主和十五个旗的使者代表在相关人员的指引下,登上了长城。

    因为经过了三天的准备工作,中华军己经在长城內外做好了充份的布置。选择的朝见地点是一段地势平坦而宽阔的长城段,在正中的地方,己经搭起了一座高台,共有九级台阶,高达五尺,当然是暗含九五至尊之意。一条红色的地毯从高台上顺着台阶铺下,一直廷伸到蒙古各旗主、使者登上长城的入口处。高台上放置着一张龙椅,左右遍插五彩龙纹旗帜,高台的左右,站立着中华军的士兵,并且各放置看六尊青铜火炮,青渗渗的光芒,黑洞洞的炮口,令人不寒而立。

    而在长城的两侧的城垛口外,己站立着两列中华军的士兵,着装整齐,一个个持枪对立,每隔丈许远的距离,还插着一面旗帜,迎风飘扬,一直沿伸出十余里,北风猎猎,刺刀映着阳光,耀眼夺目。而在长城內外两侧,各有两个师的中华军士兵,列成方阵,肃然圪立,在方阵之间,第二七四章长城定蒙(三第)放置着大小不等的火炮,虽然有数万人马,但除了风吹大旗发出的“仆仆” 声音之外,再无其他的声响了。

    整个场面显得肃杀而凝重,气势震慑人心,也使登上长城的众蒙古旗主和使者也都不由自主的屏气闭嘴,保持沉默,目光只是偶尔在士兵们手中的火枪,阵列在高台前的火炮扫上几眼。因为现在众人都清楚,这是威力何等可怕的战争利器,中华军就是靠着这些武器,争横天下,平南定北。

    众蒙古旗主和使者登上长城之后,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按各盟为单位,站成了六条纵队,列于高台之下。

    就在这时,有人高喊了一声:“皇帝驾倒。”

    随后,只听“轰……轰……轰……轰……炮声轰鸣,震耳欲聋,山摇地动,连长城似乎都颤抖起来。众蒙古旗主和使者都不曾防备,有二人一时站立不稳,都跌坐到地上。而在炮声轰鸣过后,又是“砰砰啪啪” 一排一排的枪声响起,然后又是炮声,周而复始。当然现在发射的,都是礼枪礼炮,只填充了火药,但并未放置枪弹炮弹。

    而在枪炮的鸣放声中,只见商毅头带军礼帽皇冠,身穿龙袍军服,肩章佩带,佩剑带枪,从另一侧的入口登上了长城,从容不迫的蹬上了高台,然后转过身来,面对着众蒙古旗主和使者。而这时所有的枪炮声也全都停止,士兵们齐声欢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果是有心人就会发现,炮声是以十八响为一通,枪声是以九排为一轮,一共进行了三轮,正好在商毅登上高台时停止。

    蒙古旗主、使者当然不知道鸣放的礼炮,因此一个个心头震颤, 胆战心惊,等鸣放完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等士兵的呼喊结束,一时又是万赖俱静。

    过了好一会儿,才又有人高喊道:“蒙古各旗主、使臣,行大礼。”

    众蒙古旗主、使者这才恍然大悟, 赶忙都跪伏于地, 向商毅行三叩九拜的大礼,并且三呼万岁。

    商毅坐到椅孑上,道:“蒙古各旗主、使臣,平身。”

    众人这才起身。商毅才道:“蒙古各旗愿意归附中华,仍是中华幸事,我中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族归复,都当予以接纳,那么从此以后,汉蒙两族同为一家,情同手足,不论彼此。各族平等,同称为中华民族。”

    众蒙古旗主、使者又齐声道:“谢万岁。”

    场面话交待完了之后,商毅才开始一一策封蒙古各旗的旗主,并向他们颁发帝国的策封召书,不过因为时间?br/>    1000

    颐Γ床患案棵熘髦旖鹩。虼说壬桃惴祷啬暇┮院螅倥扇私鹩〈偷礁髌熘腥ィ比煌被瓜嘤i痛透髌熘饕恍├裎铩?br/>

    当然各旗的旗主仍然是各归各位,并没有变化,只是现在得到了中华帝国的正式确认,各旗主在领到了策封的诏书和礼物之后,也都再次向商毅叩首谢恩。也再次表示,自己将臣服于中华帝国,永不反叛。

    等将到场的各旗主都封完之后,才开始策封那些没有到场的旗主,由各旗派来的使者代领及叩首谢恩,虽然这一批人也被策封为旗主,但赐下的礼物要比亲自到场的旗主少一些,以示区别。毕竟亲自到场的旗主,当然应该受到优待一些。而那些本来是被中华军俘虏,被迫来参加的旗主却是因祸得福,反而得到了一份更为丰厚的礼物,总算是没有白当几天俘虏。

    随后商毅这才公布帝国对蒙古的政策。

    中华帝国将正式设立内藩蒙古自治区,在原则上,自治区推行蒙人治蒙的政策。蒙古自治区乃然划分成为六盟,各盟的地区,以及盟内各旗的数量都与清廷规定的一致,但会盟制度和盟主做出一些改动,清廷规定蒙古各旗三年会盟一次,选出各盟盟主,而帝国改为两年一次,盟主一位,由各旗轮流担任,而在担任盟主其间,称为盟主旗。当然各盟的第一任盟主,仍由原来清廷指定的旗主担任。

    但盟主只是作为帝国中央对蒙古各旗的监督机构,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私自发布政令,各旗内部仍然享有很大的自治权,这一点和清廷仍然一样。而是各旗轮流担任盟主,人人有份,因此这一点变化也颇受各旗的欢迎,毕竟谁都能过一过盟主的瘾。由其是帝国正式确立蒙人治蒙的原则,也让众旗主都大为安心。

    当然中华帝国征服蒙古之后,也有一些新的制度,首先是将察哈尓和归化城土默特合并,称为内藩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府,归化城正式更名为呼和浩特,受帝国的直接控制,帝国将在这里派遣官员,治理地方并驻军守卫,由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