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回 兵发小田原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586年(天正十四年)6月,羽柴秀吉终于发兵了,原来秀吉之所以一直隐忍,而且致力于发展检地运动,就是为了这场最后统一的大战,在去年孟昭德抵达大阪城后,秀吉就曾经向他问计,说“陆奥和出羽,相模和伊豆,困我久矣,不知我当如何用兵,方能一举克定,天下太平!”孟昭德曾回答秀吉道,“东北陆奥一带,错综复杂,势力众多,关东一带,出德川和本家之外,都各自怀有鬼胎,南部氏,伊达氏,最上氏都想统一东山道,北条氏,结城氏,佐竹氏亦各自不服对方,若现在贸然进兵,只怕势成胶着,不如待其内耗,东北三家分出胜负之际,大军介入,降者为大,助其灭掉剩下的势力,而后**其一,至于相模伊豆,需要大军常驻,先拔其左右摇摆之大名,而后封锁小田原,以天下之财力对抗关东,方有胜算!”     秀吉听罢之后深以为然,所以才留住孟昭德,一是专心开凿进兵的驰道,二是完成检地运动,增加赋税,为攻伐小田原做准备,到了天正十四年,东北从十一家大名已经锐减为五家(伊达氏一百三十万石,最上氏四十一万石,南部氏三十九万石,芦名氏十九万石,大崎氏七万石),而关东一地,佐竹氏为了支援芦名氏,一年内两次北上,耗费了无数钱粮和兵源,也虚弱不堪,丰臣秀吉知道,染指东国的机会到了,天下太平亦要来临了,至于最后让他下定决心,再次举全天下之兵马讨伐关东的主要原因则是,北条家的顶梁支柱,一代名帅北条纲成病逝了,享寿73岁,法名圆童院堂眩道感。在北条纲成死后,北条氏政允许北条氏舜继承了纲成的玉绳城,并把家督之位传给了儿子氏直,自己宣布归隐,但并未交出实权,在丰臣秀吉下达了各国进兵令的当月,他便自领大军,命北条幻庵为军师,出征上总国,决战佐竹义重,而当大军进行到江户城的时候,北条幻庵突然问道部下,“江户港我是几次来了?”部下笑称道,“老大人寿活近百,若算四十出征,一年来回一次,也有百次了!”     北条幻庵听罢突然沉默了一阵,后叹气道,“年轻时术士曾与我说,若过江户百次,则我寿终正寝,我曾答曰,小心为上,九十九而止,岂不寿与天齐!没想到已经百次了。”说完后,北条幻庵便无论如何也不前行,就在江户城外驻扎下来,等晚上中军北条氏政赶到之时,老家臣已经驾鹤西去,享年97岁!历侍北条家氏纲,氏康,氏政,氏直四代被称誉为“黑衣宰相”的问政长老,倭国历史三大枭雄之一的北条早云嫡子,北条幻庵辞世于江户城,法名金龙院殿明岑宗哲大居士!     北条氏自氏康后期精心构建的三人体质破灭,一稳一猛一平衡的局面荡然无存,全部北条氏的军权都落入北条氏政的手中,面对这样一个草包,秀吉再无担忧,他一面和孟昭德,细川忠兴,蒲生氏乡等人从京都起兵,一面命织田氏,宇喜多氏,小早川氏,毛利氏等天下大名从各地跟进,并制定了“伐北条交伊达”的政策,命上杉景胜和直江兼续往陆奥为使者,说动伊达政宗和最上义光放弃敌对,来小田原见驾。     伊达政宗这个东北独眼龙,此时正在内外交困的时候,可突然听说关白颁下旨意,似乎立刻抓到了一线生机,此人的兵法韬略确实未见上乘,可其投机倒把还有外交方面的手腕着有独到之处,他借着这纸命令,用关白秀吉还未到的三十万大军作为靠山,先拉拢了当地豪族黑川氏一族,而后亲自从前线返回本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无人可以做出的决定,就是当面向母亲许诺,以家督之尊让出居城山形城给弟弟小次郎居住,自己则搬迁到副城镇守,许母亲和弟弟享受伊达氏第一巨城,本来在有雄才的人眼中,这不过是过眼云烟,过家家让垫子一样不痛不痒的甜头,可女人见识短,鬼姬最不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了,她天真的以为让出居城的伊达政宗将不会再有任何号召力,谁知这一举动在伊达氏家臣眼中乃是大不敬,是主母和次子压迫家督的不良行为,一些本来支持鬼姬的家臣也因为这件事情投向了伊达政宗,而这还不算,鬼姬在失去大量家内支援的情况下,还答应了伊达政宗的条件,亲自去往最上军中要求义光退兵。     最上义光出兵的名目本来是帮助外甥夺取家督之位,现在主母出来要求退兵,自己就再无进兵的理由,深恨妹妹糊涂的最上义光之后悻悻的回到了出羽,从此失去了坐拥东北的机会。最上义光的兵马一撤,伊达政宗立刻开始报复,出羽和陆奥仅剩的几家大大小小的大名都是他的打击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稍微还有些战斗力的相马家和芦名氏,为了防止他们联合还有勾引佐竹氏前来(此时佐竹氏其实已经无力北上了),伊达政宗先让片仓景纲带重兵佯攻相马家,让他无暇救援芦名氏,然后自己带兵轻取芦名氏领土,还是搬出秀吉的交往函,宣扬一旦平定陆奥他就要归顺秀吉,当地豪族自然不敢惹这个未来秀吉的下属或者盟友,于是纷纷归降,其中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豪族猪苗代氏,猪苗代氏乃是会津第一能战之豪族,归顺政宗之后,族长猪苗代盛国立刻带五千人参战,加上伊达政宗的本部和石川氏,白川氏等附庸兵力,人数多达两万一千人,而芦名氏总共兵力只有一万八千,还要加上各城的守备部队。     在人数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伊达政宗和芦名义广在猪苗代湖北岸盘梯山下的褶上原开战,一边是众志成城,要报被围攻压迫之仇,一边是家督刻薄,属下无力,只想早点回家或者投降,高下立判。开战一个时辰后,除了因为武家荣誉,大家都对叛徒猪苗代盛国恨之入骨,打的起劲,害的猪苗代盛国早早崩溃外,伊达政宗自己指挥的三路人马是节节胜利,尤其是一支骑兵从背后偷袭芦名氏大军(和人取桥一个把戏),造成了芦名氏的整个阵势崩盘,败军漫山遍野,四下逃窜,伊达政宗于是挥师跟进,一路斩杀,最后芦名氏丢掉了两千多具尸体,大败亏输,从此一蹶不振(在战斗胶着的时候,本来迎着伊达氏步卒刮得狂风突然转向,开始面向芦名氏大军,惹得芦名氏大军突然都难以睁眼视物,而一开始被风吹的伊达氏步卒此时已经习惯风吹,所以一鼓作气,杀败了芦名氏,真乃天助伊达政宗,非人之才)。     大战失利后,芦名氏的家督芦名义广竟然愚蠢的放弃了黑川城,投奔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佐竹义重而去(佐竹氏那里成了收容所了),这对向来和佐竹氏交好,对佐竹氏有求必应的芦名氏来说简直是灭顶的打击,平日连年进贡不说,现在家督都给拐跑了,那还打什么,于是各地纷纷投降,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