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回 武田家的内耗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孟昭德的信送到秀吉手中数日之后,秀吉决定将它交给岐阜城的信长,孟昭德所想,是把将军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样上杉谦信能够出师有名,秀吉则是不想将军落到毛利家手里,而且由孟昭德这个自己非常信任的朋友看护将军,远比被明智光秀看护要可靠的多,权衡利弊,秀吉去请信长裁决,信长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秀吉相同,就是与其让将军去投靠必和自己开战的上杉,也绝不让他去拉拢此时还摇摆不定的毛利。而且还有一点优势在于,全天下都视若珍宝的将军血统在信长看来煞是无用,已经领右近卫大将兼权大纳言的信长是正宗的平氏后代,不需要天皇的首肯,不需要将军的垂青,也不用哪个亲王假惺惺的说信长多优秀,然后认他为养子,他就能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宣布开创幕府,继任征夷大将军(只有源氏,平氏,藤原氏子孙能够担任)。     办理了将军交接事务之后,信长还在政令中冠冕堂皇的说道,“今将罪人足利氏与关东管领看管,需以权大纳言之政令为准,不得怠慢”,看罢之后的谦信冷笑一声,将其付之一炬,既然将军到手了,自己还理睬信长作甚。孟昭德忙完这件事情之后,就全心全意的辅佐少主显景建立自己的人脉,上杉谦信首先通过了让?口重光每三日往御馆一趟,教授上杉显景上田地貌军政的提议,然后又在孟昭德的建议下,将昭德从北宁镇带回来的五百人马扩充到御馆作为守卫,另外将原本的五百老弱残兵全数遣散,细心招纳了一些谱代和青壮,由上杉显景亲自训练,孟昭德让他吃住与这些将士都在一起,培养感情,上杉显景无有不从,真的士卒吃什么自己吃什么,晚上也不回居所,就睡在军中,只有一段时期的操练课程完了之后方才回城住几天(日本战国各家的常备兵极少,基本是靠城产粮石数的高低来定,平日不卸甲的大致是最大兵源的三分之一,出征的时候作动员,才能发动全部兵源和一些民夫甚至流民一揆众)。     对于将军的几番催促,上杉谦信果然没有理睬,孟昭德初始还担心谦信会被忠义之名所累,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坚决,许多豪族和遗老来请愿,他都能咬牙坚持,绝不发兵,只称时候未到,一时间摸不准谦信在打什么主意的信长很感侥幸,他立刻命令屯兵岩村城的丹羽长秀兵团和屯兵金山城的柴田胜家兵团放弃对上杉家和武田家的监视,赶回美浓,方才回到美浓的两军立刻在信长的指示下合为一军,由柴田胜家指挥,组建越前兵团,攻打北面的加贺国,七里赖周和下间赖照这次到是很齐心,估计是对上次两万人马被几千疑兵吓退还耿耿于怀,这次都抢着出兵,真和柴田胜家打了几个硬仗,一时间两方僵持不下。对于加贺国的攻略信长放心的交给了胜家,自己则开始琢磨起石山城的本愿寺显如了,这个大和尚离着京都太近,若不是顾忌近江的羽柴秀吉和二条御所的细川藤孝,只怕他早就发兵京都了,可这两支兵马要是真打起来,毕竟不是本愿寺三万佛兵的对手,信长于是将赋闲无事的丹羽长秀叫来,开口便说道,“你去给我建座城吧!”丹羽长秀对信长这种命令的口吻早习惯了,立刻说道遵命,信长又说,“就在观音寺城不错,平原地貌,适合急行军,你去吧,有什么需要让京奉行给你张罗。”长秀太了解自己这位主公了,说话随意,可是每句话都是提前想过几遍了,他这么说,其实就是下定决心要移居了,于是不敢怠慢,当日就赶赴观音寺城,联络测量,扩地,改建等事宜。     这样忙活了一个月,到了12月了,建城工作大致刚有眉目,各地的石料和木材纷纷运到,该划归的土地也全数做了标记,织田信长竟然就从岐阜城骑马过来了,他一看工地的热闹,对丹羽长秀很是满意,几番嘉奖,说非常期待居城建好后的样子,这样待了三天,突然宣布,将家督之位传给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信忠,让他总领美浓事,居于岐阜城,自己竟然搬进了这个还一切都在图纸上的新观音寺城(史实),丹羽长秀知道自己这位主公的怪脾气,只好依从,一边伺候着主公的饮食起居,一边搞着他的建城工作。信长这样急着要搬到观音寺城来,是因为他听到了石山城的本愿寺显如打算进攻界港,从经济上打击信长,信长此时无力和石山方面的本愿寺军作战,只好急匆匆的搬到京畿来住,以此震慑显如,顺便监视西国毛利有否动作,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信长却谁都没有告诉,就是试探明智光秀,说白了,自己住的离光秀近了,让他凡事收敛一点,这样看,信长还是欣赏他的才华,所以打算再给他一个机会(若非孟昭德的反间计和光秀固执的对将军保持礼节和谦让,信长是不会怀疑光秀的)。     织田信长暂时忙着搬家,德川家康也遵循劝诫书忙着积攒实力,天下的主角忽然文静起来,各国也就乐得没事,正所为国无外患必有内忧,掌管国事已经数月的武田胜赖坐不住了,他打算重新布局,将这些父亲留下的老臣子们全部洗牌,换成自己的亲信和年轻的将领,而胜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自卑和曾经受到过深深地伤害。原来信玄共有四子,长子武田义信娶了今川义元的女儿为正室,所以当信玄撕毁与今川家的同盟发兵进攻骏河时,武田义信就间接失去了继承家督的可能,尤其是他还公开表示,坚决维护自己小舅子(今川氏真)的利益,为了个女人毅然决然的跟老爸翻脸,武田义信的想法是学习他父亲当年的做法,与武田家重臣饭富虎昌商量兵谏,可惜他一没有嫡系部队,二没有情深义厚的近臣,所以起事不幸被发觉,信玄快刀斩乱麻,结果饭富虎昌自尽,义信被囚禁,直到病死都没再见过父亲。信玄的次子名叫武田信亲,为人倒是天真浪漫,可惜天生双目失明,最后出家做了和尚,留下不少让人心旷神怡的诗词,三子名武田信之,小时候就胖乎乎的,最像武田信玄,可惜一场大病,早夭归西。结果只剩下信玄和湖衣姬所生的四子武田胜赖了。     胜赖熬了这么久,二哥出家,三哥丧命,最后终于把大哥熬造反了,怎么算都十拿十稳要当继承人了,可偏偏高坂昌信,山县昌景等人联名上书,说义信骁勇善战,又礼贤下士,不过是一时想不开,没有割舍儿女私情,应该原谅,看在武田家的未来份上,不该轻易处决这位最合适的继承人,一句最合适就把胜赖贬低的无所是处了,好在武田信玄铁石心肠,想想自己怎么逼老爹的,决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学自己,尤其是已经失败了,万一掌握经验了,将来成功了怎么办,信玄一生中头一次没有听高坂昌信的,将自己的大儿子废了,这样武田胜赖才稍微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