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长政幼名猿夜叉,是北近江大名,浅井久政之子,绰号“近江之鹰”。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浅井亮政去世,这使得连年与六角家征战的浅井家陷入困境,其父久政在率兵作战上昏聩无能,挡不住六角家的侵攻而步步退让,最后竟然以投入六角家保护伞下的条件休战,并强迫长政迎娶六角家臣平井氏的女儿,还为浅井长政改名浅井贤政(拜领六角义贤的贤字),这种屈辱令长政无法忍受。十六岁那年,长政在家臣们的一致拥护下,将久政软禁继任家督。而后断然废除了与六角家的不平等的交往,一改父亲的软弱作风积极与六角家作战。五年之间,连战连胜,不但在家中选拔良材,严于治军,本人更英武善战,曾亲手于阵前斩杀有名武士十余人,其勇一时响彻京畿,又因为其人貌美俊秀,皮肤洁白如玉,善使一杆银枪,所以也被人称为“玉面马超”。
1562年(永禄六年),浅井长政迎来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其率领倾国兵力在美影寺川与六角和斋藤家激战,以无双的武勇瓦解了敌人的攻势,此一战标志着浅井家重现辉煌,长政只靠短短几年时间的治理,本家就从一个被人欺压,要靠附庸才能存活的政权变成了能独立击败两个大名的雄国。第二年,长政出色的表现终于令信长赏识,信长所以才将妹妹阿市(名副其实的战国第一美女)嫁予了长政,缔结婚姻同盟。与信长的结盟对长政来说原是一次振兴浅井家的绝好时机,但这次结盟也恰恰导致浅井家最终走向灭亡,其原因便是长政为人最大的一个弱点,颇重情谊,当初他和信长约定,建立攻守同盟,可信长要遵守一个前提,绝不主动向朝仓家用兵,偏偏就是这么一个要求,信长也没有做到,逼迫浅井长政不得不背叛了自己的外兄。
原来朝仓家自百年前便是浅井家的老盟友,从祖父亮政执浅井家督开始,朝仓教景便全力协助亮政与京极和六角家作战。待亮政死后,在浅井家数次危机之际,朝仓的军队都起了救世主的作用,一如既往的不离不弃,这样忠诚的盟友是长政亲眼目睹的,对朝仓家的感激从小就在长政的心底留下烙印。所以虽然明知帮助朝仓家意味着灭亡也会去做,这是长政重义的表现,也是长政不同于其他战国枭雄之处,可也正是浅井长政必败的根源,不懂得乱世谋生之道,只顾一己的恩义情仇,虽然一人又怎能力挽狂澜,孟昭德得知浅井长政必反之后,就已经在心中默默为这位忠肝义胆,武艺超群的人物念起悼文来了。
浅井长政的行事就如孟昭德所料一般,本来早十日就备好了粮草,可家中拖沓了,耽误了进兵,众臣虽然信服长政的武勇和果敢,却对于挽救朝仓家而冒犯织田表示异议,或者说恐惧,长政就是用这十日统一思想,约束兵卒,方才能引兵北上,不然军队就是一盘散沙,莫说只有长政一人,就是有十个长政也不足以打败织田德川联军,这十日,让长政统一了军队的斗志,却也给孟昭德的天龙军赢得了在虎御前山布阵的时间,让他功败垂成,至于如果他不拖沓这十日,提前出兵,能否打织田德川一个措手不及,就不可知了。
1568年(永禄十一年)10月30日,阿市夫人的管家五郎携带“袋中鼠”面呈织田信长的第二日,浅井长政终于策动倾国兵马一万两千人(掌旗骑兵五百,步兵五千,枪骑兵一千,杂役,脚夫,小幡持五千五百)北上袭击信长,织田信长在得知浅井造反之后,立刻连夜召集了所有家臣,商讨退兵之策,因为此时联军所处乃是平原,无险可守,而金琦城本城还有一万朝仓军,短期无法攻下,这样拖延,就有可能引来朝仓家真正主力,现正在一乘谷城和北之庄城按兵不动的一万五千大军,若北面被攻,而南面的孟昭德一旦挡不住浅井长政,那么联军就要被迫在旷野遭遇两面夹击,这般不利情况之下,织田家首席智囊木下秀吉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改变了战国历史的策略,“大迂回战法”。
所谓大迂回战法,其实就是大迂回退兵(以下为历史真实),如果联军此时东撤,那么必然会遭到朝仓军在平原地面的追击,且把战火引到美浓境内,浅井长政若是知道了,则可以放弃突破虎御前山,改东进直取尾张,所以联军万万不能向东,在研究了京畿地图之后,木下秀吉大胆提出了从越前西境撤退,借道若狭国,出琵琶湖西岸虎御前山西陲的战略要地朽木谷,然后全力南下,经二条御所,阪本城,穿越京都,从观音寺城取得补给,最后直插近江国南陲,绕到浅井大军背后,一举北上,全歼两个大名!
此计一出,联军众将纷纷反对,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两个大问题,第一,朝仓军的两万多大军在山中行止确实会慢些,可早晚会追上,若是拿不下朽木谷,就会被朝仓军围歼在虎御前山中,此为前途渺茫,第二,浅井长政大军正在北上,阻止他的只有孟昭德的三千天龙军,若是抵挡不住,那么浅井长政就可以会师朝仓,要么一起发兵虎御前山,要么掉头南下攻打观音寺,或者在近江国边境待敌,就算联军能突破朽木谷,也要长途奔袭之师去打以逸待劳之众,这样输多胜少,实在不智!考虑到这几个问题,织田信长和家康也一时无法抉择,甚至动了东退回国,依城据守的念头,木下秀吉知道,此时乃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只能拉上大军被阻在爱知川无法北上,单人连夜抵达军前的松永久秀再劝,如此一直争吵到了后半夜,联军才决定,按照秀吉的方案,大军迂回,从西面南下,然后掉头北上,抄浅井的后路,可必须留下一支人马钳制朝仓大军,让他们不敢追击,再出一位舌辩之士叩开朽木谷的大门,让联军能够通过,此计才万无一失!
既然此计是秀吉提出,在没有人愿意出头的情况下,秀吉主动请缨,带本部七百人与七百匹驮马和家康所赠的三百挺火枪留守,牵制朝仓,家康也同意让本多忠胜带本部五百人去虎御前山相助孟昭德,阻浅井北上,最后这最关键的一个任务,在大军赶到之前想法说服朽木谷守将,就落到了松永久秀头上,如果说秀吉提出断后是因为一时热血,而忠胜申请去支援孟昭德是出于兄弟之谊,那松永久秀这个老狐狸则是看到了接受信长封赏最好的一个机会,他的聪慧和算计,是不允许他去做一件他没有把握的事情的,正是因为他久居京都,料定了附近各个豪族,大名,武士的个性,他才敢单人独行,去拿下朽木谷,只不过这惊天一功最后得到了什么,就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了。
拜别信长和家康之后,松永久秀只带自己的儿子还有信长拨给他壮大声势的一百名小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