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一回 千古疑案大红丸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吧,我该怎么做?”     孟昭德笑着扶起沈惟敬后说道,“其实也不难,既然都是死,不如死的有价值一些,实话告诉你,我在倭国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白天见过那个太阁,他之后就是我了,不过现在他有了子嗣,所以为了他子嗣日后继承江山,他已经打算害死我,所以我要先下手为强!”沈惟敬一听忙摆手道,“您要我刺杀太阁?不可不可,我没这本事啊。”孟昭德摇摇头道,“这法子我不会教你的,我要你做的是一件并非必死的事情。”沈惟敬这才松口气道,“那您说罢。”孟昭德说道,“你此番回国,我会尽力为你周旋,不过你回国后,一定要力呈皇上,我小时候,嘉靖皇帝最喜欢丹药,不知道当今圣上如何,不过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一定要求得皇帝对太阁的赏赐,丹药之中就是你的差事了,你要让倭国使臣亲眼见皇帝赐药,然后去那民间预先购置一批土法的丹丸,给他调换。”沈惟敬搔搔头道,“这么麻烦啊?”孟昭德苦笑道,“若是下毒,太阁每日进餐,有五人轮换尝菜,若是刺杀,太阁的伏见城有三千禁卫,只有用民间的土法,什么乱七八糟的药材(主要是铅和汞)换出皇宫上好的灵芝,珍珠,人参,才能保证他日久体衰,而那些尝菜的人尝药的人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吃了无碍的,这便试不出,而太阁亦会慢慢中毒。”     沈惟敬听罢沉默不语,自己想了许久后问道,“那我如何留名?”孟昭德笑道,“你一江湖草莽,周旋两国之间,虽然日后大明天子可能抹去你的记载,但是我若做了倭国大将军,就能一手掌握本国史书,到时候我自然不会写你落毒之事,可两国总使,议和大计都是你一肩完成,这还跑得掉么,你熟通日语,自然知道日语书目在天朝也广为流传,到时谁还禁止的了呢?不过若我不能夺取江山,只怕太阁也好面子,你不但骗了大明天子,也骗了太阁殿下,至时你的名字就在两国史书上真的就都被抹得干干净净了!”     沈惟敬思量半晌,并未急着答复孟昭德,毕竟这是天翻地覆的大事,而且但凡是人,总怕死的,其实沈惟敬打定主意骗皇帝,也是想到自己有一身油滑的功夫,若不能安身于大明,尚可去琉球,倭国,或者南蕃等地躲藏,若还博得一身青史留名,那才快哉,现在孟昭德提醒,若此事不成,势必两国都除去他的名姓,而且概不容纳,这个弊端并非难测,可沈惟敬想不到,一是当局者迷,二是确实政治智慧有限,如此弥天大谎,掩盖谈判使者的记录,篡改历史,也只有大手笔的政客和君王能做出,沈惟敬的思绪是跟不上的。如此寂静一盏茶的功夫,沈惟敬终于把心一横道,“若如此,拼了这个性命,沈惟敬也要青史留名,但有一节,还要孟大人许我。”     孟昭德点点头道,“只要不用我出面参与,十件百件我也能暗中助你。”沈惟敬笑道,“这且不用,你我过从甚密,则遭人猜忌,便不成了,只要日后天灾降临,我若侥幸逃到东海道一带,你需收留我,保我一命,我只要一日三餐,坐等你登基即可,若我到时能逃脱,却被你落井下石,孟大人,沈惟敬一介草民,还是有办法给自己找后路的,只怕你堵我嘴也堵不严。”孟昭德听罢原来是为此,哈哈大笑道,“你且放心,你虽然无有功名,出身草莽,可孟某人看中的就是你身上之江湖习气和敢作大事,我既然把意思和你说了,就不怕你现在反咬我一口,至于将来就更不怕了,拉你上船便料到你能留一手自保,我无意见,便依你,日后你若有命来到东海道,一座宅院,三五个侍妾,几十个下人我为你备着,但是若你身在他处,求我接应来我东海道,我却做不得。”沈惟敬起身拱拱手道,“这也不需,沈惟敬有命便享,无命不会怨天尤人,孟大人,你等我的消息吧!”说罢,可称流氓界历史第一奇人的沈惟敬转身告辞,孟昭德目送他远去,不由叹息道,“英雄每多屠狗辈,这番大计,放眼天下也只有此人能接的如此利落,还有谁有此胆魄,听罢后能不失态失仪呢!”     又数日后,孟昭德和另外的四位天下大老或其代表接到太阁秀吉的指示,不可多停留于名护屋城,当往封地,孟昭德于是辞别蒲生氏乡等人,和阿倍秀明,惠隐院返回东海道名古屋城,而蒲生氏乡这位无双帅才则重病难行,就一直将养在名护屋城,直到第二年的开春才勉强搭海路返回会津。     1594年(文禄三年)7月6日,大明使臣团和小西行长为首的倭国使臣团抵达大明国都北平城,受到了当时首辅沈鲤的接见,沈鲤此人文采飞扬,颇为张居正赏识,从礼部尚书任上一路入主东阁大学士,后迁少保,文渊阁,可说是明朝腐朽政治中的一支清流,奈何此人多年来受到张四维,申时行等人的压制(权柄只能掌握在一人手中,正常现象),所以郁郁不得志,且因为张居正待他甚好,就不免引起明神宗的忌恨,所以此人虽居首辅,却毫无实权,且身体虚弱,多半是气病的。     拜谒完沈鲤后,使臣团中唯一明白事理的两位,沈惟敬和小西行长(都会说中文和日文)又去拜谒了当时的内阁次辅,挂南京礼部尚书衔,老太子宾客,张四维和申时行去职后的大明第一实权者沈一贯,此人乃明神宗心腹,且最受明神宗赏识之处在于,此人虽早登科班,可不被张居正所喜,所以十年不得任用,这便张居正死后,明神宗亲自检拔,从南京礼部侍郎,到南京礼部尚书,再到翰林院总编修,总理詹事府,总理户部,吏部(不挂尚书衔),随侍东阁,后迁内阁大学士,史书评价“辅政十有三年,主国四年,枝柱清议,论者丑之”,能够找到此人下手,小西行长共动用了白银十五万两,黄金五万两,果然收到奇效,作为主理钱财的长官,沈一贯早想借口打击东林党(此时还没二十年后那样昌盛和悲壮),于是痛快答应下来。     朝中明白事理者在朝会上,对两份和议书看得是一头雾水,纷纷要求找人反应,认为一个大流氓靠不住,可沈一贯私下施压兵部尚书石星和次辅朱赓,要求他们尽快停止战事,在内阁三票胜俩和兵部直接干预面前,大家只好低头,一份史上最荒唐的和议书(内容完全不一样)就这样通过了。     1594年(文禄三年)10月16日,大明使臣团二次出发,在倭国使臣团的率领下抵达九州,通过名护屋的军船接应,走水路直达大阪城,先拜见了关白丰臣秀次后,又去往伏见城拜会了太阁秀吉,秀吉听说大明对于七项意见全部满意,非常高兴,立刻命令各地大名还有五大老入京觐见,并款待使臣团。大会上,丰臣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