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混在新唐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 做一笔生意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用受战火之苦。国家在派兵遣将,抚孤济贫时所花的钱也可以少些,这样节省下的钱,莫说修一条街道了,就是修两条三条都够了。”

    他说的琐碎,声音又低,怯懦的很,但是偏偏这个理由却极其合武则天的心意,让女皇听了大为畅快。这些天为着她要修房子,谏臣们却是差不多都要指着她的鼻子尖骂她昏君了,难得李显找出个她“仁爱为国”的名头来,让她非常受用。暗想着李显笨虽笨,但是却很为她着想,不想其它的儿子,都是些喂不熟的狼崽子,只知道站在被人那里跟他作对。

    “不过大臣们劝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见着武则天面露欣赏之情,李显心中顿时放松了许多,知道今天之事不管成与不成,自己在母亲那里的印象分算是拿到了,所以接下里夸奖朝臣们时便是从容了许多,“朝中诸公忧国忧民之心天地皆知,既然敢貌似劝谏母亲,那也是将着生死置之度外了,朝廷有此等直臣,是我大唐之福,更是母亲之福。我知道诸位反对母亲,并不是想用反对皇上的行径来标榜自己的清高,而是担心百姓疾苦,于是便斗胆想着,若是有一个不动府库,就能筹集钱财的法子,那该有多好。”

    “英王所言甚至,只是这法子哪有那么容易找。”因为李显刚才夸了反对者都是直臣,那帮人便不好再攻击他啰啰嗦嗦说半天一句重点的话都没说到,反而得颇为感动的点头称是,大有一副得知己之感慨,先是肯定了李显的话,然后再把话锋一转,“臣等此举乃是为陛下着想,还望陛下体恤百姓,将着规制减半,这样既可以夸耀国力,震慑诸邦,却又不至于使百姓过于疲惫。”

    这举动,却是已然准备顺着李显搭的梯子下台,君臣握手言和了。对于这种结果,武则天非常满意,正想点头应允,没想到李显却行了个礼,“既然此事让诸公与母亲如此为难,我倒是有个法子可解此局。”

    “哦,你有什么法子?”武则天只觉得李显今天给她带来了不止一桩惊喜,当下暂且没有同意大臣的提议,反而饶有兴致的对他颔了颔首,“说来听听,若你能解此困,朕好好的赏你。”

    “能为母亲分忧是儿臣的福气,儿臣哪里还敢祈求封赏。”李显这些天拍马屁也拍习惯了,所以很自然的在这个时候又小小的拍了武则天一记马屁,然后才张口说道,“自从高祖开科取士以来,我朝历代都注重科举,吾皇在此事上更是贡献良多,不但扩宽了考试范围,增加了录取人数,还创办了殿前取士的惯例,此乃前所未有的英明之举,为朝廷选拔出了众多的良才。”

    李显这番奉承来的没头没脑,但是却挠到了众人的痒处。武则天显然很是得意自己这功绩,所以不介意李显当着众人的面夸夸自己,殿中的大臣也有不少是进士及第出身,是这种政策的受益者,所以觉得李显的废话真多,却也没有办法说他的话说的不对,只能任着他吧嗒下去。

    “不过,儿臣觉得科考对于国家选拔人才虽然是前所未有的英明之策。却还并非完美无缺,与着治理国家需要的大部分人才相比,我们的取士范围却还是有些窄了,商人与罪犯之子俱不能参与考试,却是将着大多数人都隔绝在了门外,让着许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李显行了个礼,有些沉痛的说道。

    “哦,以你的意思。那是应该扩大取士的标准?”武则天挑了挑眉问道。

    “是。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行可才能,昔日魏蜀吴三国争霸,曹操发布招贤令,将就唯才是用,这才将着天下英才收为己用,最后灭了蜀吴。他一介枭雄都有如此胸襟,我朝圣明天子远超他数倍。怎可能接受不了罪犯商人之子?”李显满脸正气的说道,“但凡有报国之心。那便是陛下的子民。陛下便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商人无恒产无恒心,重利轻义,此等人若是重用,恐怕与国不利。”朝中还是有很多顽固派的,听着李显改革科举的方法,立马忘记了刚才争论的问题,跳出来反对道。

    “若商人无恒产便无恒心。重利轻义,那弦高又该怎么说?”李显也算是找到了感觉。虽然笨拙,但是辩论起来也不落下风。“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商人不管在哪里行走都是在天子的土地上,他的店铺货物都存在天子之地,怎么能不算恒产呢?”

    “显儿说的有道理。”武则天听到这话,赞许的点了点头,然后却是问道,“那依你之意应该如何?”

    “依儿臣之意,科举除了清白的良家子和官宦人家子弟可以参与,商贾也应该可是。只是这些人参加是能参加,却不应该跟着普通士农混为一谈。农为国本,商人的收入本来就比农人多,若是他们在这方面也享有同样的待遇,那普天之下大家都去行商,还有几个人会种田?所以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却不允许他们轻易的参加,这个应是的名额,却还是要商贾用钱来买才好。”说道这里,李显才算是图穷匕见,讲出了他的主意。

    此话一出,朝堂上寂静无声上,所有人却是都在思索起这个主意来。

    若是李显换一种东西卖,卖官卖爵,都会招致无数官员的谩骂,但唯有这个考试名额,却是一种很暧昧不好评判的标准。大唐取士之严,这帮从中挣扎出来的前辈们是最了解的,你有了考试名额并不等于能飞黄腾达,所以对着普通人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根本是废的,有没有无所谓。

    但是放眼大唐,唯有一种人对这个资格最在意,这边是商人。

    士农工商,商人在这个时代占有巨额的财富,但是却有着最低的,并且是不可更改的社会地位。你若是商人,那么你的祖孙三代就都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参加科举便不能入仕,不能入仕,那么在官本位的情况下,你永远是一头肥羊,不管多努力,上官的一句话就可以把你宰戮屠尽。

    但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里,除却士人,商人却都是文化水平最高,最有可能参与国家政治的群体。在这个造纸术不发达,印刷术没出现的社会,书籍本身就是财富地位的象征,只有有钱才能够买的了书,才能请得起老师教育子女,而当你用了财富和知识时,踏足仕途,参与政治的愿望就会比其他人要强得多。

    可这个时候,大多数商人却面临着上天无门的境地,你的身份注定你不可能通过正途实现理想,于是大多数有着一定才华的人会非常痛苦,也非常渴切能获得一个机会。

    李显现在怂恿的,就是让武则天将这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