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装米的,你孙大爷做竹子的东西特别的好,好多人都去买,只可惜他们老两口的唯一的儿子却去外地做生意,好几年才回来一次,你生病好了,还没去看看他们,他们以前都很喜欢你的,咱们等下去去镇上回来,买些东西去看看他们”。
宛宣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可不能等到去镇上了啊,我捣钴一下调料,如果好的话,以后孙大爷的竹筒可是要长期供应的。
等石臼和白布都晒干了,宛宣把白布铺在石臼上面,把蚌肉先给磨碎,在把磨细,这个活可真不是宛宣能做的,就叫三郎来磨,别看小三郎只有六岁,但应该是长期干活,力气也大的很。
自己去把鱼给弄好,先在外面生上小火,把鱼用筷子插着,放在火上慢慢的烤干,那一阵阵的香味直把宛宣的肚子馋的咕咕直叫,三郎出来后,也眼巴巴的看着那些鱼,宛宣很想弄一条来尝尝,但只有这么几条,自己还得尝试,不知道这些够不够。只能对三郎说:“这些我有用,咱们明天在去网些来吃,好不好啊”!三郎高兴的点了点头。
等把鱼和蚌肉弄好后,已经快夕阳西下了,宛宣去收了草药,小茴香已经干了,可以用来磨碎了,紫苏明天在晒一晒,也可以了。宛宣把东西收拾好,想着,如果调料可以成功,那以后不但鱼要多,石臼也要换种比较简便的,而且成功后,钱要定在多少比较好哪。
第二天,宛宣又早早的起来,继续的捣钴着,柏氏他们看到,只是仔细的看着她,不让她伤到,也没说什么。宛宣把小茴香磨细,紫苏得等到下午才可以磨。就和三郎去河边网鱼,昨天的烤鱼实在是太诱人了。
因为有了三郎的加入,宛宣他们的网鱼速度快了好多,不一会儿,就有了好几条上来,还有好几条大的,宛宣看着差不多,就叫三郎收拾好,一起回家,不然柏氏他们会担心。
回到家,王氏也在和柏氏聊着天,桃花姐也在旁边听着,绣着花儿,宛宣看着桃花,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型,和哥哥也很登对,如果桃花做嫂子,也是很不错的。
宛宣和把鱼清洗干净,把调料弄好,宛宣就教三郎怎么弄,自己去把干的紫苏给磨碎了。
弄好后,把磨细的小茴香、紫苏、鱼、蚌肉和盐一样一样的放在碗里面,要试着调配一下,怎么样味道会最好。宛宣先把一样一样都弄相同的份量,拌均匀后,把水和白菜烧开,把调料放下去,喝一下,嗯,变得很鲜美,但好像小茴香、紫苏的味道把鱼、蚌肉的鲜美给掩盖住了。
不行,还得在试试,宛宣尝试了好几次,喝了好多的水,小肚子都撑撑,终于调试了个最接近现代五香的味道,而且比现代的鲜美多了,差不多小茴香要是鱼和蚌肉的三分之一,紫苏要是小茴香的二分之一,这样的最鲜美。虽然口感还有些粗糙,但已经很不错了。
宛宣把东西收拾好,想着明天就去孙大爷家,叫他帮忙做竹筒,鲜美的味道在加上竹子的清香,那个味道,想想都觉得美味。
宛宣弄好后,三郎和柏氏他们也一起把鱼弄好了,子涵也回来了,正等着宛宣过来开吃,宛宣还拿出刚调试好的调料煮了一锅鲜美的汤。新鲜的烤鱼加上鲜美的汤全部的人都吃的满嘴新香,一个劲的说好吃······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