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林和朱玉回到北门住地时,刘媛已放了学。她正坐在门口的一根小凳上,小登的前面放着一把椅子。刘媛就趴在那椅子上认真的做着作业。
刘松林看到刘媛这样知事,心里也很欣慰,暗道,女儿啊,你可一定要努力读书啊!只要你能读,随你考到哪里我都会送的。即便是砸锅儿卖铁也要送你去读的。刘松林又想起了自己的家境,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就知道脸朝黄土背朝天。对于刘松林的读书,他也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他经常告诉刘松林,考不起就给我回来担桶桶粪!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刘松林是深有体会的,他也想跳出农村到城里去过那种很体面的生活,所以他也很用功的读书,希望以此来改变命运。但那命运却不是刘松林想要改变就可以改变了的。
初中毕业后,刘松林名落深山,家里也不支持他去复读,就这样,刘松林彻底告别了学校,回家务农。但这样成天跟着父亲上坡下地的干活,刘松林的确心有不甘。他想他的生活应该不是这样的,他得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人常说,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到了后来刘松林也跟着队上的人到外面去闯荡。
他干过的活都很低贱,到建筑工地上去做杂工,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收破烂,在成都北门像老鼠一样一边躲着城管一边踩老年车拉客挣钱,挑着两个箩筐沿街卖鸡蛋,穿着一身黑红相间的长袍衣服装藏蛮子,卖臭花椒。。。。。。。这些经历中,刘松林也缺过德,造过孽,玩过格。可到头来,生活还是那么艰辛。有时,刘松林也真有些相信命运这个东西,自己的命中不带财啊!俗话说得好,命里不带财,哪怕你半夜起来!但有一点,刘松林弄明白了的,自己的知识少了!他的同学中,有的上了大学,出来工作后,工资又好,又体面。
所以,刘松林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儿刘媛身上了。从刘媛3岁开始,刘松林便按照自己的培养方式叫刘媛识字,背诗。刘媛到了6岁,读一年级,刘松林要求又严了,考试在95分都要受处罚,理由是,你马虎啊,不够细心!假如细心,又怎么会考不到100呢?在80到90之间,刘松林又不处罚刘媛了,理由是刘媛也许真的做不来!刘媛为此受过不少的惩罚。有时刘松林也觉得自己的这种管教方法是不是过于苛刻了?但一想到自己由于书读少了而面对的艰辛生活,他又认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是对的。他常想,地瘦多栽树,人穷多读书。自己家在农村,没有任何可以改变命运的关系网。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就只有靠读书。
让刘松林颇感欣慰的是,刘媛读书也很用功。成绩始终在前茅。每次喊开家长会,刘松林都十分乐意去,因为老师会在那么多的人面前夸奖刘媛是个好孩子!这让刘松林那有些虚荣的心会得到一些暂时的满足。
现在,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刘松林要搬到红牌楼那边去了。刘媛在哪里读书呢?回来的路上,刘松林和朱玉就商量过了,就只有把刘媛先送到老家遂宁她外婆那里去读书。刘松林的母亲早在96年就去世了,没有母亲相伴的父亲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该干什么?有时在家,有时有外出,而且一去便是好几天,飘忽不定的。所以,刘松林也不放心把刘媛交给父亲管带。
这时,刘松林的心情也分外的好,便走过去夸奖刘媛说,唉呀,我的媛媛还真乖呢!
刘媛抬起头,‘嘿嘿’的笑说,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啦!
刘松林‘嗯’了一声,说道,媛儿,到屋里去做吧!
刘媛一边收拾书本,一边有些兴奋的说,爸爸,我今天的数学又得了100分!李老师在班上还夸奖了我呢!
刘松林问,那你们班上有几个100的呢?
刘媛说,只有两个,我和何玉静!
刘松林说,那好,以后多多努力!记住,你的目标是清华!
刘媛说,清华是啥子哇?
刘松林说,你猜!
刘媛想了一阵,便说,哦,我明白了,清华就是养青蛙的地方!
刘媛的回答,让刘松林和朱玉忍俊不禁,都大笑了起来。刘媛不知自己的爸妈在笑什么,但心里却想,定是与自己的回答有关。受现场气氛的感染,她也跟着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刘松林才对刘媛说,傻瓜呢,清华是咱们中国最好的大学!能在那里去读书,都是很聪明很了不起的人!所以,你要努力,争取也到那里去读书!
刘媛点点头说,哦,我懂了!
刘松林和朱玉在红牌楼那边忙活了半天,也有些累了,口也有些干渴了,刘松林便对朱玉说,你去煮点稀饭来吃吧!
朱玉看着刘松林说,喊我去煮,你为啥子不去呢?你累我未必不累啊!
刘松林说,快去哦!我带宇儿去外面走走!
朱玉说是那样说,但她还是动手去做了,毕竟她也不是一个懒惰的人。
刘松林和朱玉处于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已不喜欢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他们向往城市那种舒适,体面的生活。但对于没有多少文化和技术的他们来说,能在城里扎下根,生存下来吗?他们要经历哪些心酸和磨难呢?他们最后的结局到底会是怎样的呢?敬请读者诸君关注我的小说《田野里的芦苇》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