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党军荣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3章:报国疆场上(七)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跟-我-读WEN文-XUE学-LOU楼  记住哦!    鲜血将白雪染红,一具具尸体,在寒冷的天气里面,已经冻成了硬块。抗日先遣队的部分官兵们,用自己的工兵铲,用力的挖掘者冻在一起的土地。

    战斗结束了,日军一个小队已经被歼灭了,先遣队的官兵也付出了十六人阵亡的代价,他们要把自己的袍泽埋在土地里面。

    “司令,部队士气虽然高涨,但是如果在这样打下去,恐怕先遣队的人员,都回不去了。”参谋长楚龙来到梁浩的身旁,有些无奈的说着。

    梁浩看了看一旁的楚龙,严肃的说:“师座给我下达是继续的命令,我给下面下达的也是继续的命令。从甘肃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反正早就够本了,多杀一个鬼子都是我们赚到的。”

    楚龙叹息了一声,他知道梁浩是不会违背孙兴华命令的,所以并没有在劝解什么。

    东北的战局如火如荼,虽然东三省的大多数城镇,都已经陷入到日军的手上,但是中**民的抵抗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关外的抗战,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关内的东北军,却在张学良的指挥下,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东三省大好河山沦落日寇之手,东北千万同胞沦为亡国之奴。

    南京,军政部。

    孙兴华的心情很复杂,他呆呆的站在窗户面前,就在几天前,蒋校长亲自下达了命令,先期抽调三四个师,由孙兴华直接指挥,增援东北的抗战,但是短短的几天后,作战命令又再次的改变了。

    经过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重新成立国民政府,由汪精卫担任省政府主席,对于这样的结果,粤方仍然不满意,他们要的是蒋校长下野,在蒋校长下野之后,他们才会自动撤销广东的国民政府。

    是的,蒋校长宣布下野了,出兵东北的计划,也随着蒋校长的下野而搁置了起来,蒋校长之前成立的参谋组,也被解散了,孙兴华已经做好了回到甘肃的准备了。

    1931年十二月十五日,蒋校长发表了《蒋主席辞职电》,宣布下野,广州政府入住南京。原由其负责得带兵北上计划也随着取消。

    至此蒋校长退出了九一八事件的中心,新的国民政府再次承担起九一八的职责。

    在蒋校长宣布下野之后,孙兴华返回甘肃。

    十二月二十日,甘肃省全省军民联合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张学良。

    与此同时,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致电国民政府,要求严惩张学良,请求国民政府出兵东北,克日收复失地。

    对这件事情,全国民众站在了一起,纷纷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张学良,张学良头上的不抵抗将军,东北军头上的不抵抗军,也被坐实了。

    国民政府并没有对张学良做出任何惩罚,即便他们做出任何的惩罚,也难不住张少帅,毕竟几十万的东北军实力仍在,在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候,国民政府是约束不了张学良的。

    东三省的沦陷,让锦州成为中日双方的最后的争夺点,对于中国来说,守住锦州,就等于掌握遏制日军向关内侵略的重要据点,而对于日本来说,占领了锦州,就等于掌握通往关内一把钥匙。

    锦绣的河山,对日军是有着太大的诱惑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张学良的东北军有飞将的战斗力,但是他们却没有龙城飞将的胆略。

    锦州有大批的东北军,但是张学良不是让他们来守备锦州的,而是打算通过锦州,把他们运输到关内。

    早在十二月初,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的顾维钧,就致电张学良: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

    而十二月八日,还没有下野的蒋校长,也曾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为了给张打气,蒋校长在十二月九日又致电张学良:航空第一队已令其限3日内到平,归副司令指挥。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张学良在31年十一月份就开始与日本驻北平公使馆参事矢野真就“锦州中立化”问题举行直接交涉,资料上面写的是,根据日本方面的资料,张学良在十二月七日,就已经向日本方面作出主动撤退的回答。参考本文节选自《“不抵抗主义”再探》之“不抵抗主义”的发展。作者:冯筱才原载于《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02期。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张学良不光是不抵抗的罪行了。。)

    1932年一月,甘肃兰州,省主席办公室。

    孙兴华站在窗户面前,看着远处的风景,脸上露出疲倦的神情。

    锦州失守了,自从消息传过来之后,孙兴华在办公室里面已经独自待了三天,他弄不明白,拥有强大军事能力的东北军,为什么甘心丢弃自己的家乡人,放弃自己的土地,他更不明白,张学良到底在做什么样的打算。

    锦州丢了,根据孙卫华的情报,最后一批登上火车撤往关内的东北军官兵,面朝东北方向跪在车站的地上痛哭不止。

    也许是长官的命令害了他们,但是不抵抗军的帽子,已经扣在了他们的头上,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东北的土地,更是亲人和同胞的信任。

    即便日后他们战死在沙场上面,亲人的信任,也是无法挽回的。

    也许张学良至死不回来,就是害怕面对东北父老乡亲。

    “汪主席赶赴北平了,似乎是和张学良见面了。”孙卫华从外面走了进来,看了一眼一旁桌子上面的食物,有些无奈的说着。

    孙兴华叹息了一声,张学良的表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锦州的丢失实在是太重要,这不光是关系到东北的局势,更关系到华北的局面。

    如果日本人这个时候攻打华北,这位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张学良,又该怎么样的去面对?恐怕在这个时候,相信张学良会命令部队抵抗的人不会很多。

    汪精卫到北平去,就是担心这件事情。

    东三省丢失,是蒋校长和张学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那么锦州丢失的责任,就是汪精卫和张学良承担的责任。

    在日军对锦州采取攻击态势之后,以汪精卫为主的南京政府,是严令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