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但他这病既怪且重,顾尚儒心中也没什么底,他说:这位兄台言重了,只是兄台的病实在罕见,在下也没有能治好的把握啊。
但即便如此,顾尚儒最后也没把那男子拒于门外,反倒是请他在家中住下,也没问他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只是精心为其治疗,顾尚儒的医术的确高明,一个月之后,白衣男子的病竟奇迹般的痊愈了。
白衣男子自然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已。临走时,他拿出一颗大如鸡蛋的珍珠,要赠予顾尚儒,顾尚儒一看就知道这珍珠乃稀世之宝,价值连城,便坚拒不受。经过一番推让,白衣男子见顾尚儒态度坚决,便向顾尚儒深深一拜,说:在下余士吾,他日必报顾大夫大恩!说罢便转身离去。
再过了些日子,顾尚儒也渐渐把这事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顾尚儒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有一队匪兵,突然闯进了顾家村,这帮匪兵人数不多,也就百八十号人,但他们的后台老板不得了,他们的后台老板是谁?刘清芳!当时恶名赫赫的军阀头子,杀人狂魔.
这个刘清芳,原来是李自成手下一名得力干将,此人有勇有谋,立过不少战功,深得李自成的赏识,但同时,他这人有大毛病,就是嗜杀成性,冷血无情,甚至还经常带着部下,干出劫杀百姓,JIANYIN妇女的恶行.李自成胸怀帝皇之志,深谙笼络民心的重要,而刘清芳的这些行径,自然就引起了他的不满,渐渐的,两人就有了矛盾,终于,刘清芳一怒之下,带着自已的亲信部属,离开闯军,自立山头.
在摆脱了李自成的约束之后,刘清芳嗜杀好掠的本性,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他不高兴的时候,要杀人,他高兴的时候,还要杀人,反正一天不砍下几个脑袋,他就比犯烟瘾还难过.久而久之,他就有了一个让天下人听见都直冒冷汗的绰号:刘阎王.
(作者按:讲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说顾尚儒当时生活的年代,据我个人推算,当时应该是明朝的末期,此时的大明皇朝内忧处患,风雨飘摇,外有清军屡犯,内有李闯作乱,至于那些趁乱而起流寇强匪,就更加不计其数了.摊上这么一个大乱世,最惨的是那些人?普通良民,寻常百姓!他们过着终日惶惶,朝不保夕的生活,其中之苦难,远非笔墨言词所能尽诉)
再说那帮匪兵,正是狗儿不大,全仗着主人凶.一进村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顾尚儒也知道这帮爷是万万得罪不起的,只好赶紧命人,拿出好酒好菜好房间,小心翼翼的侍候着,在心里是直求神拜佛,希望这帮瘟神吃完喝完赶紧离开,走得越远越好.
谁知那帮家伙,吃饱喝足之后非但不走,竟还提出一个让顾氏族人无法接受的要求,什么要求?女人,他们要女人,而且马上就要!你说这群王八蛋,要什么不好,非要人家的妻子女儿,顾氏子弟个个都是七尺昂藏,如此奇耻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纵是怒火万丈,顾尚儒还是没敢直接的说“不”,他拿了几百两银子,强装笑脸,恭恭敬敬的对那帮匪兵说:各位兵爷,这事实在不好办,您看要不这样,这些银子是乡亲们孝敬的,请各位兵爷以后再到窑子去找乐吧?
你说顾尚儒都低声下气到这个份上了,那帮匪兵却还是不依不饶,见顾尚儒讲来讲去,到头来还是要扫他们的兴,当下二话不说,抓住顾尚儒就是一顿暴打,把顾尚儒打得是鼻青脸肿,满地找牙。而且他们还叫嚣,说你不给我们送来是不?好,咱们就自已进村去找,见一个玩一个,直到把全村的女人都玩遍为止!
顾尚儒贵为万人之上的一族之长,何曾受过这等侮辱?暴怒之下他把心一横:你们这群王八蛋,非要逼得狗跳墙是不?好,爷我今天就当一回疯狗,先咬死你们再说!
顾尚儒回去之后,马上召集了几百个青壮的族人,抄起家伙就去收拾那帮匪兵,那帮匪兵虽然都是亡命之徒,但顾尚儒手下这几百个青壮小伙也不是喝稀粥大的。天下大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顾尚儒父亲当族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安全保卫方面下功夫了。族中的男子,大多都会些武功。这不,双方一干起来,那帮匪兵当场就被打死了四五十人,剩下的那些不敢恋战,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战斗结束之后,顾尚儒命人打扫战场,把那几十具匪兵的尸体抬到后山埋了。经此一战,顾氏族人可算大出了一口恶气,但短暂的快感过后,大家又开始害怕起来了。那些逃走的匪兵,回去后一定会向刘清芳报告,以刘清芳的性格,他能放过顾氏一族吗?也不用他亲自出马,只要派一支大军杀将过来,到时顾氏一族别说人了,恐怕连只耗子都剩不了。想到这里,顾尚儒感到如堕冰窖,心寒到了极点。
但害怕归害怕,总不能坐着等死吧,顾尚儒请来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一起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也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你说坚决保卫家园吧,人家刘清芳那可是虎狼之师啊,岂是乡下土武装可以抵抗的?抵抭的结果只能有一个,就是被灭族。留下来不行,那收拾收拾家当逃难吧,也不行,天地虽大,能到那去?眼下大明朝的国土,有那一块是太平的?就连皇帝老儿住的京城都不安全,更不要说别的地方了。当真留也不是,逃也不是,左右为难啊。
这时家人来报,说有位叫余士吾的男子求见,一听这名字,顾尚儒就想起那位曾经找他看过病的白衣男子,但眼下他正烦得要死呢,那还有心情招呼他?顾尚儒吩咐家人:你说我正忙着,请他到客厅等一下吧。
顾尚儒和几位长老从夜里一直商量到天亮,始终想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顾尚儒只好请几位老爷子回去休息,他想起那位余士吾已经等了很久了,过门都是客,总得应酬一下。
余士吾一见到顾尚儒,马上起身行礼,问:顾大夫,近来过得可好?
顾尚儒不禁苦笑,心不在蔫的应着:好,好,不知余兄来找我,有何贵干啊?
余士吾说:顾大夫,可还记得,当日分别时,在下许的承诺?今日,余某就是来报顾大夫大恩的。
顾尚儒摆了摆手:解除病患疾苦,乃我医者天职,余兄不必太客气,余兄要没别的事,还是请回吧,咱们这里近来也不甚太平。
余士吾说:余某正是为此事而来,顾大夫心中之忧,余某都知道,也可以帮顾大夫排忧解难。
顾尚儒不由得精神一振:余兄,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