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帝国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义兵运动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09年4月,正值东北春耕时节,总督锡良深深知道粮食乃国之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在冬闲之时,锡良就已着手安排,督办各级官员落实春耕工作,同时激赏垦荒之人,原本东北地广人稀,即便关内的移民潮没有停止,但大量土地未被开垦,人力严重匮乏的状态并没有改观,而日本公然在辽源设立办事处,进行勘探调查,俄国也时常越界,在大兴安岭,漠河、满洲里一带频繁活动,种种情况让锡良颇为警惕。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作为锡良十分赏识之人的张瑜已经每每被其招入锡良的书房之中商讨军政要务,今日适逢月初,张瑜例行入城锡良汇报情况。

    两人一如既往,没有寒暄,很快进入正题,对于上个月的军事情况,听完张瑜的汇报,锡良较为满意,而对张瑜新军编制,锡良虽表面支持,但一直采取暗自打压的措施,严格控制,而张瑜虽有三个团新军的编制,但除了赵志的一团刚刚满编一千五百人外,其余杨宇、周中两个团也仅仅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而且武器落后,与旧军无异,对此张瑜虽然多次争取,但都无济于事,张瑜也明白,此举想必是清廷有人授意,严加控制新军之举,以目前自己的实力是无法使目前形势得到任何改变,只能暂且忍下。

    不过在此次二人会议期间,锡良却是时常叹气,心不在焉。

    张瑜见此情景,问道:“大人叹气,莫非有难解之题,不妨说来听听。”

    锡良:“目前我们无法掌握铁路扩展利权而受到日俄的挟制,这就意味着东三省的实权实际上已经被外寇所控制。如此关乎国家主权的大事,受制于人,我甚忧虑。”

    张瑜说道:“大人,这些情况,下官也有耳闻,不如引入外资,向美国或德国借款,这样做既解决了清廷无力支付修路巨款的问题,又在势力上牵制了日俄的嚣张,可谓“一举两得”。”

    锡良想了想:“制衡,可如此一来,以否引狼入室呢?”

    张瑜说道:“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大国,资金输出目前还是其主要的方式,由于其远离我本土,在领土问题上,不会有太多奢求,不似日俄那般如狼似虎。只有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夹缝中谋求生存,方为当前我等唯一方式。”

    锡良沉思片刻:“张将军文武全才也,你的建议我十分认同,我立刻修书,向朝廷禀明此事。不过,还有一事,估计你也有耳闻,就是日本在我辽源地区的渗透及俄国在黑龙江各地的袭扰。”

    张瑜:“大人勿忧,我立刻安排处理此事。”张瑜知道锡良很想让自己亲自前往,但张瑜不敢忘记送行徐世昌之时,徐所说言语:“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对兵权的控制。”如此黑暗无光的时局,对兵权一时的放松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只有每月例行会议后,张瑜会回到城中自己的将军府休息,就当张瑜一行人一如既往,回奔自己府宅之时,褚韦发觉道路两旁出现了少许自己不认识的人,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直觉,褚韦判定大约七八个人是首次在此街巷中出现,虽然这些人极力掩饰,但仍然逃不出褚韦的眼睛。

    多年的安保经验已将褚韦练就得火眼金睛,任何风吹草动都不会逃出其法眼。褚韦仅一个手势,其直属的十八名贴身护卫立即形成防御队形,将张瑜护在其中,虽然马匹依旧行进,但此时,张瑜已在高度的防卫之下。

    见此情景,张瑜知褚韦此举必有原因,也未声张,一行人很快进入将军府中。

    进入府中后,张瑜小声问道:“褚韦,刚才可有异常?”

    褚韦:“是的,有八个来历不明之人。”

    张瑜:“你怎会辨别出?”

    褚韦:“这些人面生,而且行为不甚自然。”

    张瑜:“哦,原来如此。那以后要加强府宅戒备,先饭去吧。”

    如此,就在张瑜等人吃过晚饭之后,按例行,张瑜会在书房看书,褚韦在府中巡视,而就在张瑜享受着些许安宁之时,一串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不久,褚韦拿着一物进入张瑜书房,说道:“门外两人求见,拿上此物说你见到自然知晓。”

    张瑜接过打开褚韦递上的盒子,取出其中一物,于灯下观瞧,张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此物乃皇家玉玺,从年号来看乃乾隆时期。如此国宝怎会落入他人之手?张瑜心中疑问,说道:“你让次二人如议事厅,我去见见。”说完整顿衣服,直奔议事厅。

    议事厅规模不大,列有十把椅子,一张书案,不过位于府宅西北角,十分僻静。

    当张瑜进入议事厅之后,发现褚韦和其他两人已在那里,见张瑜进来,那两人立刻起身,一人说道:“张将军,你好。”声调有些别扭,虽然极力咬文嚼字,但还是可以听出,应该不是中国人。

    莫非是日本人?张瑜心中思索着。

    张瑜:“哦,两位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贵干?”

    张瑜眼光无意间扫了另外一人,顿觉此人面熟,虽着男装,难掩其瑰丽秀美之气,张瑜很快想到,正是舞会之上中间的舞者。

    那人说道:“不瞒将军,我兄妹二人乃朝鲜皇族,我叫李明仁,妹叫李明姬,此次前来,却实有要事相商。”

    张瑜:“阁下但说无妨,只是这乾隆玉玺,二位从何得来?”

    李明仁:“此乃日本企图走私回国之物,我等将其扣留,这只是其中一物。”

    张瑜:“哦?有此事情?”

    李明仁:“正是,当今清朝内阁高管,各地商胄纷纷移民移资,公报私囊,情况如我族泯灭之时。”

    张瑜知道其话中有话,说道:“阁下所说不假,但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李明仁:“将军,请您坦诚回答,你恨日本人吗?”

    张瑜:“我华夏多少资源被其掠夺,多少百姓被其屠戮,岂是一个恨字足以表达。”

    李明仁:“既然如此,我等也就如实相告,我兄妹二人深感亡国之痛,决心以死抗争到底,我加入义军组织,反抗日本侵略。”

    张瑜明白了,朝鲜的义军组织:是在1905年《日韩保护条约》签订后,日本加紧控制朝鲜,朝鲜人民掀起以农民为主力的抗日斗争新高潮——一义兵运动。1907年7月,日本强迫朝鲜军队全部解散。抗拒解散的军队加入义兵运动,义兵人数骤增,近十四万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