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放电女种田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善行引发爱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句话在自那天过后,俞秀玉发现由汲瑛等韶国护卫队领路的落脚点,已经不再路过稍有规模的城池市镇了,而是大多经过的是处于山野僻壤的穷困村落,连驿站都不见踪影了。

    俞秀玉很明白他们此举的用意,不过并不排斥,就依了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村落的劳动力情况和特产,来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扶贫点子。

    随行的众人都无比敬佩地看到她将当地不起眼的物事,指点一番后,就转化为以后的生活财源。

    比如因为天热,她一路走、一路采购绿豆,给随行的四百号人提供绿豆汤以免中暑,遇着一个穷村偏巧绿豆种得多的,不仅采购了一批,让村民们手头有了活钱,还教村民们做了绿豆凉粉、粉皮、粉丝、绿豆沙、绿豆糕等系列食品。

    天热人都苦夏,胃口欠佳,那绿豆凉粉被吊在井水中镇凉后,用刀细划成小薄方,再用盐醋麻油蒜茸凉拌,吃起来真是味美爽口。

    江心澈看着她用了年货中的餐具,一个点彩牡丹的白瓷盘盛着细划小块的过程,只觉得画面美极,脱口赞道:‘牡丹碟中冰作影,银刀剖破玉无痕’,”再环抱着她,含笑宣告道:“精灵不似人间有,占断仙福是本人’。

    惹得俞秀玉大乐:太有内涵了,连吃个凉粉都能以诗赞我,这么有情趣。

    等鱼头粉皮汤、肉末粉丝煲之类的菜式一做出来,自是广受称赞,村民们就有去县城卖吃食的想法,但这穷村偏僻,离县城有二十多里地。丘陵土坡路不好走,畜力少,交通运输不便。

    俞秀玉就把农村常用的‘架子车’的画出来,这种架子车,在现代中国的农村也是常见的运输工具,在柴油汽油价大涨的情形下。在她老家村里的家常小活还是靠‘架子车’来运输。种田用它往地里运肥,往家拉麦子和玉米,要搭建个什么用它拉土、拉砖头。

    这种板车是靠哑铃型的双车轮滚动,本要有象山地自行车那样的宽胶胎充气轮子。但这个时空只有木头轮子,也将就用吧,不过她建议车轴一定要用铁棍来做。车底用比较结实的木料来做,以增加牢固度和承载量,在车弦两边的挡货木板可以用得薄些。以减轻车子的自重。

    两根长而平直的车把,车轴中间再连接一根结实的攀绳,使用时,人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曲腿向前使劲。

    如果后面有人推着。即使拉好几百斤,走得也觉得比较轻松。

    村里的木匠先做出的两个木轮子。俞秀玉一看,觉得太过滞重,又想了想,改进了平直的车把,把要两手握住的地方做出一个弧型凹陷,增加抓受力,再用散布条缠裹垫着,可以延缓因劳作磨擦而手打血泡的情况。

    木匠带着两个儿子在满怀生活希望地干着活,一些村民跟着锯木板打下手,这村的里正带着一拨人跟铁匠一起打铸车轴。

    在这当间,俞秀玉看到院角推着很多的木屑刨花,眼睛一亮,问这都是用的什么木的?木匠连忙笑回着:大多数是榆木。

    俞秀玉一听,面纱后的脸笑逐颜开,开口要买些刨花,木匠慌得连连摆手:这不值啥,本是填灶膛的,收钱不当人子,殿下看中俺家啥都随便拿,俺村受你的大恩,恨不得倾家供奉。

    于是她笑纳了几大筐木刨花,打算回去再开发一个新的财源(后面再表)。

    这些新式的食品点心由架子车运输帮衬销售,甚至专作架子车来卖,这一村老少果然很快就摆脱了贫困帽子(此为后话)。

    俞秀玉照例让他们每人一生帮个二百人做目标,她本人也被村民设了长生牌位供奉。

    ‘200功德盟’打算在见过韶皇之后再正式成立,如果现在就成立个组织,怕招致到韶皇的疑心病。

    就这么一路行,一路做好事,遇着下雨,她照旧陷入昏睡,江心澈会对外宣称中了暑气,要休养,近身照顾她的事项他丝毫不假手于人,连俞秀玉正考验中的贴身侍女人选——红绫、红豆等六女,也命令‘非有召,不得进内室’。

    这一日又遇雨天,赶路自然就停了,下雨时古代的土路上会泥泞得象沼泽地,木轮大车和马匹走起来着实困难。

    暂驻的农舍里,有一个人坐在南窗下的桌旁,单从背影和衣着来看他是汲瑛,可若看到正面,就会发现他的容貌与汲瑛迥乎不同。

    他面前的桌上放着笔砚和一本遍布墨字的纸册子,一张薄薄的易容面具放在桌角上,面具带着‘汲瑛’的大体特征。

    他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顶男式草帽,如果江心澈看到,一定能立刻认出这是俞秀玉当日亲手所编,本是留村里做样版的,却被他命令殷焕随后折回村将帽拿回,并将俞秀玉所留的图示及询问农妇的对话资料,由里正再临摹一份留村,原件一并带回。(一路上他都是这么干的)

    他的目光穿过屋檐滴下的雨帘,农舍的竹篱笆,朝着前面的一个农家院怔仲出神,那是熠电王储住的地方。

    穷村里实在安置不下四百多人,只村北比较空旷,有个大晒谷场,村民们在附近又凑出两个较大点的农家院,一个院归俞、江二人及几名婢女暂居,另一个归他与殷焕及几名亲卫支配,在晒谷场等空旷处驻扎了以殷卓带队的四百多护卫。

    如今一张张遮雨棚给搭起来,是那种大幅的桐油布由木杆子支撑搭起,微呈一定角度的斜顶,以供排雨,时不时地有人拿长杆将布凹处顶起,将上头的存雨顶出,“哗——”地一声水落下时好象桶泼一般。

    护卫兵们扎堆地窝在一起。或避雨聊天,或打扑克打发时间,偶而有几人冲到雨里疏浚和扩充排水沟,身上的穿着令他们在雨中象一只只会动的蘑菇。

    他们穿的是最新式的桐油布雨衣,是俞秀玉在一个出产桐油和手织土布的村落,指点村民们定做的最新产品。

    桐油在手工土布上涂刷一层。等坯布干后。再涂刷一层,来增强防水性,用它裁制成的雨衣,式样为:套头款。连帽,带竹片撑的帽檐外伸,双袖是过肘弯的肥喇叭状。主体是麻袋状一笼统设计,为了省布,下摆并不长。刚及大腿中部。

    为使裤子不淋湿,俞秀玉在腰间和下摆两处各设计了一道套褶,穿好时用植物的长枝条、比如柳条、藤条之物从中穿过去,兜撑出上下两个圆圈,连接处拿褶边细带绑扎固定,这样就在身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