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真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秦画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来就是徐福本人。”

    他云云道,“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君寻听得一塌糊涂,再问,“不听你说那些历史,就讲你语无伦次的说它是出于秦朝,而不是其他朝代,但又不确定。那么我用就用另外一个方式问,你是凭什么说这幅画属秦朝画?你也可以说它属于唐朝行,明朝也可以。。。”

    御堂摇摇头道,“我是凭感觉!你看,这幅画画得那么逼真,像是让你真正感受到自己当时就在现场,因为只有在现场,你才能够将眼前的情景画得那么生动!就好像用了照相机拍下来的。。。”

    话一说完,君寻吞了吞口水,打了一个冷颤道,“还是先看看师傅怎么说吧。。。”

    这份生日礼物极为特别,特别的原因相信你们也发觉到了,这幅画其实是个不完整的画。换句话说,这幅画应该还有其他能够拼凑在一起的画,来凑成一幅更加庞大的图案。虽然说画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不是很稀奇,但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所要描述的故事。以图上的画,尤其是那画中间的那位官职不小的秦国人,我第一时刻就连想到可能那是当年徐福微服出海寻找‘不死药’的一幅画。

    得到这幅画的时候,其实是在一种奇缘巧合之下得到的,换句话说是在根本就没有事先策划过的行程之中偶然得到的。当然,我怎么得到这幅画,其中必然有一个故事,所以你就慢慢读下去吧。。。

    君寻的师傅李杰是一个一生中充满传奇,乃世间少数的著名探险家。

    他经历过许多不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古怪事,也可以说是走遍了世界各地,对文化以及中国武术都非常精通,也对考古,天文,科学等科目极有兴趣,且有着深透的研究,不输于有着大学文凭的学生,而拥有这样的知识完全是为了方便他的冒险需要。

    他好奇心重大,喜欢将遇见,或经历的事迹一一记录下来,有极高的绘画天份,以及叙述故事的本领。在全国各地,凭着豪爽,智勇双全,正义感性格的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但同时也得罪了很多人。

    虽说他的多数事迹有一部份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违法的事也做过不少。由于是因为好奇心过重,敢勇于尝尽天下事,索性这些事迹当然也包括了他其中的一个兴趣,那就是盗墓。

    在他的字典里,爬山涉水意味着盗墓,云游四海意味着探索世间的种种奇怪事迹。

    对于这些名词君寻固然了如指掌,因为只有在云游四海的时候君寻才得以跟去,爬山涉水的话就免谈了,鉴于盗墓有着极度的危险性。

    以盗墓而言,最终的目的乃是墓里的陪葬品,完全来自于古时候的皇亲贵族。

    众所皆知,古时候的高官达人皇亲贵族在建造墓地的时候总是会想方设法防止自己的墓被盗取,索性在墓中设置种种机关暗器,埋伏,或是任何能致人于死地的方法,而显然这对年纪轻的君寻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在此这幅画的由来,明显是从李杰卷入其中一次事件时偶然得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故事与他们手中的秦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其中却关系了一件被世人遗忘的传说。

    那传说,流传了千百年,有无数的版本,演变成永无止境的民间故事与神话等,但最终都围绕着同样的主题,那就是长生不老。

    能够探索出千古帝王陵墓的遗址一直以来都是盗墓者的心愿。地宫深处,究竟隐藏着怎么样的秘密,当然都仍是一个谜。

    在这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连续的改朝换代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个皇帝花费了大笔金钱与劳力建造了自己的陵墓,好让自己在往生之时也能够继续享尽荣华富贵。

    从秦始皇年代开始,建造浩荡的陵墓的梦想一直都被往后的帝王采纳,而在这片中国地底下之中,埋葬的皇帝简直多得不胜枚举。

    至今,有众多陵墓已被发现,注意,这里说明被发现,不是被发掘。发现是指都知道某帝王陵墓的遗址但没法进入,而被发掘是指已经被人盗掘或考古。

    那些被发现的陵墓有疑似的始皇陵,武则天乾陵,唐太宗陵等,虽说具体位置大致上已是确认,但由于某种原因的关系这些陵墓一直被封锁着,可能是因为年代已久的关系,或是陵墓构造戒备森严,难以着手,又或者破损程度已经到了严重地步的关系,还是被以往的盗墓者给殆尽了(比如说大唐,南宋,西汉东汉的众多帝王墓等)。

    其中被发掘并保存甚好的便是堪称世界举世闻名的明十三陵,这十三处明代皇帝陵墓葬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宗)等,都位于北京的紫禁城里。

    不仅如此,到了今日今时,一些帝王的陵墓遗址仍是个谜,比如说元朝伟大的始祖成吉思汗,曹操高陵,还有元朝大致皇帝的陵墓。

    越是没被发现/发掘的陵墓越是让盗墓者越感兴趣。

    而且这些盗墓者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些详细的研究来推算出要去偷那个人的墓,他的大概位置,然后才决定是不是值得去偷盗。

    除此之外,盗墓者也要有极高的工程学知识,因为那些有价值的古墓,尤其是贵族的古坟墓的建造法通常都是造得十分牢固,又或者地宫采纳了迷宫的建造方式,索性如果没有事先作任何的规划,搞不好失算了一步,必然会葬身于古墓之中。

    这样的事迹不计其数,也是一种众人皆知的事实。

    不仅如此,盗墓者都必须全副武装,随身携带着比如说防毒面具,工兵铲,短刀,手枪,手电筒等等的盗墓工具,以防万一且让盗墓的过程事半功倍。

    当时,这两人找了一处地方,并坐下来阅读着师傅手写的信,从中还得知了一些相当有趣的事迹。

    公元1990年,这一年,鼎鼎有名的考古学家,年有六十九岁的言桁教授在一次寻墓之旅的时候因当地地区发生地震而失踪。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