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病了。
对于谢家来说是个好消息,对傅家也是,对皇帝、皇后以及不是太后势力的,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皇帝和太后此长彼消,天平已经开始明显倾斜。
而这件事,给谢家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没人再上门闹事了。
没有孙太后的势力撑腰,一个烟花女子哪里有底气跟谢家纠缠?要不是那种地方实在腌臜,谢家肯定不会去计较,只怕那风月馆子都要关门大吉。
不过没过几天,就听说南大街死了一个姓秦的红牌姑娘。
事情解决的异常完美,唯独谢长瑜整天关在家里,有些呆呆的,----谢夫人和谢长珩都想给他个教训,晏氏忙着儿子是懒得理会,因此都由得他呆去。
隔了几日,初盈回去给妹妹初珍添嫁妆。
一大早,谢夫人就让人把重哥儿抱了过去。
“只管放心回去。”谢夫人对小孙子喜欢得不行,笑道:“重哥儿有我替你看着,保证吃得好、睡得香。”说着,又让人拿了添妆的首饰。
“先替我家五妹谢过娘了。”初盈道了谢,方才出门。
说是回去给初珍添妆,更多的,其实想回娘家一趟,看看母亲和父亲,祖父、哥哥嫂嫂、小侄儿,因此备了半马车的东西。
自从怀了重哥儿,都有一年多没有回过娘家了。
走到门口,正巧赶上初芸也从马车上下来。
初芸穿了件海棠□的小薄袄,牡丹团髻,配以赤金点翠六尾珠凤步摇,----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才是今天的主角呢。
初盈知道这个姐姐爱出风头,打小就是这样,心下不由又笑又气,反正这会儿也不好说什么,打招呼道:“三姐。”
“你也亲自回来了?”初芸上下打量,“听说你生了重哥儿身子虚,怎么不好好的在家歇着?让简妈妈跑一趟也就是了。”又叫身后的汪宗元,“你跟四妹夫说话去,我陪四妹在后头慢慢走。”
她的声音清脆又伶俐,连珠炮似的,根本就没有给人说话的机会。
汪宗元自米铺案子以后,一直就赋闲在家,正想着多巴结巴结妻子娘家,还有这位皇帝跟前的能臣妹夫,赶忙笑着走了过去。
谢长珩却是有些迟疑,看了妻子一眼。
“我和三姐说说话。”初盈微笑点头,示意自己没有问题,携了姐姐的手,两个人落在了后头,“圆哥儿会走路了没有?”
“上个月就会了。”初芸说起刚过周岁的儿子,十分得意,“说话也早,前几天还喊了一声娘呢。”
初盈笑道:“可见是个聪明的。”
初芸炫耀了一阵,压低声音问道:“你可知道五妹的嫁妆是多少?”
----原来留自己说话,就是为了打听这个?
初盈含笑打太极,“我最近都没出门,哪里清楚这些?”提点了姐姐一句,“再说我们都是出嫁的姑奶奶,娘家的事自然管不着。”
初芸又不傻,听得出妹妹的意思,冷哼道:“我们家……,就我出嫁最落魄,二百两银子就打发了。”
“聘礼和嫁妆,自来都是水涨船高的。”初盈耐着性子劝道:“当初马家给的聘礼就是二百两,娘自然照着例子做嫁妆。”
初芸不痛快道:“咱们家大姐就不用说了,那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看了看嫡出的妹妹,“说句不好听的,你是母亲养的,嫁妆给得多些我也不眼红。可是二姐和五妹呢,和我一般的都是姨娘养的……”
“三姐!”初盈不明白她到底想说什么,把嫡庶高低都搬了出来,等来人来人往的传出去,母亲的脸上该多难看?沉了脸,“想来三姐是嫌当年嫁妆少了,上次借与三姐的二百两,不用还,只当是补嫁妆吧!”
言毕,抽了手自顾自走了。
初芸被噎得脸红气短,----听说初珍的嫁妆是一千二百两,自己才得她的一个零头,心里岂能不气?再说自己嫁得是个落魄举人,初珍嫁了镇南侯府,虽说只是旁支的一个庶子,可毕竟是候府的媳妇啊。
再看看当年嫡母给自己挑的,最好的也就是马家的庶子而已。
自己不过发发牢骚而已,妹妹就这样甩脸子!
初芸气得肝疼,等到进门见了娘家人,也没什么好话说,只是闷闷的坐在一旁,好在今天热闹的很,也没人去留意她。
初盈正在里屋陪初珍说话,将一大一小两个盒子推过去。
初珍抬头,“四姐?”
“给你的嫁妆。”初盈笑着解释,“大的是我给你的,小的是我婆婆给你的,这女子出嫁就得有底气,多点东西也是好的。”
初珍脸红红的,低了头一声儿不吭。
丫头红绡怕冷落的初盈,赶忙陪笑,“我们小姐害臊。”顺手收了盒子,“四姑奶奶才出了月子,怕是累了,我叫人去端碗热热的杏仁茶。”
“不用了。”初盈起身,“我去跟夫人说说话儿。”
红绡赶忙送她出去,片刻后折了回来,低声埋怨,“小姐便是害臊,好歹也答应四姑奶奶一声儿。”
初珍只是恍惚出神,----记得从小家里人就不喜欢自己,嫡母更是冷淡无比,卢姨娘也从来不跟自己多说话,仿佛自己是一团儿空气。
后来隐隐听说了缘故,原来亲娘竟然是自甘为妾的亲戚。
因而越发的小心,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违逆嫡母半分意思,在这个家里,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现在好了,总算是要嫁人出去了。
初珍觉得松了口气,顺手打开了首饰盒子。
“啊呀,真漂亮。”红绡捻起一直翡翠长簪递过去,“小姐你瞧,这成色……,四姑奶奶可是真大方。”又道:“我看三姑奶奶有些不痛快,可别让她瞧见了。”
初珍淡笑道:“我知道,不会像她那样傻的。”
出嫁了,自己的生母何姨娘又早死,往后便不用再受嫡母拿捏,----但是徐家之所以愿意结亲,当然是看中了傅家的权势,若是以为可以完全丢开娘家,那可就错了。
三姐总是这儿不平,哪儿不平,不想想自个儿还得靠娘家撑腰呢。
再说了,这世上哪里有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