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乘勇追穷寇
打扫完战场。大家都回营交令。李世民让行军司簿记上大家的功劳,论功行赏毕。李世民问大家道:“现在突厥可汗的百万大军,已被我们打败,但突厥可汗却逃跑了,我们不知是否要追击突厥可汗?”
大家有说要追的,也有说不要追的,说什么的都有。
徐懋公这时说道:“依我看,应该追,因为突厥可汗虽然被打败,但他是人还在,心不死,他还会卷土重来,我们应该把他打的服服帖帖,永不敢正眼看我中原为止。”
司马行空也说道:“徐军师说的有道理,我们亦当乘勇追穷寇,如果被突厥可汗缓过劲来,重整人马,再犯我境,就会很麻烦。”
李世民说道:“我们现在人马不多,又要守城,抽不出人马去追击敌人。”
徐懋公说道:“我们这一次,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许多武器、马匹等等,我们可以挑选出精壮的人马,大约有八万人,前去追击敌人。再把俘虏中,看有愿意当兵的,还可以再招募一些新兵,派人加紧训练,由老兵带着守城,应该没有问题。”
司马行空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不能等到敌人重新聚集,做大做强,那时,养虎为患就麻烦了。兵贵神速,追击敌人的计划宜速不宜迟。”
第二天,李世民为征西大元帅,司马行空、徐懋公为军师,秦琼为先锋,王伯当、程咬金为副先锋,谢英登、齐国远、李如珪、尤俊达为大将。带领八万大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往西北方向追击突厥可汗而去。
司马行空对李世民建议道:“咱们应该派出轻骑军去追击敌人,不能让突厥可汗有重新聚集的机会。”
李世民觉得司马行空说的有道理,就让秦琼、王伯当、程咬金,带领两万轻骑军,日夜兼程追击敌人。
秦琼带领着轻骑军,马不停蹄追了两天,追到陇西,追到了处罗可汗。秦琼带领一万人马,从中路冲杀,命令程咬金、王伯当各自带领五千人马,从两侧掩杀。
处罗可汗正在召集他的残兵败将,大约召集了有五六万人马。没有想到秦琼的人马杀到。这些突厥官兵,犹如惊弓之鸟,一看到大唐官兵,纷纷落荒而逃。处罗可汗慌忙上马,想要迎战。一看自己的人马根本不听指挥,也是逃命要紧。五走加一走,溜(六)走了。
秦琼带领人马,一直追到了贺兰关,这贺兰关是西北方向,防止突厥侵犯的一个重要关口。只见贺兰关上插着突厥旗帜。
原来是,处罗可汗在这里留有一些军兵。由于秦琼追的紧迫,还没有等到城门关闭,大唐官兵已经进了贺兰关。
处罗可汗见到唐军追的紧急,赶紧从另一个城门溜出了贺兰关。由于处罗可汗跑的太快,秦琼出城追赶也没有追上。
秦琼肃清了城内的敌人,出榜安民。又派人四处打探消息。等了七八天,李世民的大军才到贺兰关。
李世民给秦琼、王伯当、程咬金记了首功一件。
一天,司马行空、李世民、徐懋公,正在喝酒聊天,他们谈天说地,谈治国之道,治军之道,用兵之道。他们正在谈论着,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勺之战。谈论着孙子兵法。
司马行空说道:“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就是一个有名的战例。齐国大将鲍叔牙,率兵攻打鲁国。由于鲍叔牙统兵有方,齐国军队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了鲁国的长勺,情况万分危急。
为了抵御强敌,鲁庄公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亲自召见没有地位的曹刿,商量击退齐国军队的计策。鲁庄公问曹刿,用什么计策可以打败敌人。
曹刿说道:‘打仗要随机应变,在没有了解敌人情况之前,不能事先预料。’并要求和鲁庄公一同上战场。
鲁庄公欣然同意,便同曹刿乘着同一辆战车,来到战场。
齐国大将鲍叔牙,听说鲁庄公率兵来到长勺,便列好阵势,严阵以待。鲁庄公也随即布阵以御来犯之敌。一时之间两军对峙。鲍叔牙仗着齐兵强大,下命令击鼓冲锋。顿时,齐军阵地战鼓齐鸣、震天动地,齐兵勇猛的冲了过来。鲁庄公也叫手下准备击鼓对杀。
曹刿急忙劝阻说道:‘齐国士兵,锐气正旺,不宜马上对杀,应该冷静。’并传令军中,不许喧哗,违令者杀头。
齐国大军冲杀过来,见鲁国军队巍然不动,不明底细,便退了回去。过了一会,齐国大军又击鼓进攻,鲁国军队仍然以静制动,齐国大军又退了回去。
鲍叔牙以为鲁国胆小,害怕齐国大军,不敢迎战。心想,再攻打一次,鲁军必然败退。于是,命令击鼓进攻。齐国士兵见两次进攻,鲁国军队都不交战,以为鲁国不想交战,因此,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进攻失去了锐气。
曹刿见此时交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才对鲁庄公说道:‘打败齐国大军的时候到了,请立即命令击鼓进攻。’这时鲁国是第一次击鼓,战鼓齐鸣,鲁国大军勇猛的杀出,刀砍、箭射、枪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的齐国大军七零八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鲁庄公准备命令乘胜追击,曹刿说道:‘不可,等我观察一下。’曹刿下了车,看了一下齐军列阵的地方,又登车远望,过了一会说道:‘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命令鲁国大军追击敌人,一直追了三十多里。
鲁国胜利后,鲁庄公又高兴,又奇怪,不解的问曹刿道:‘齐国兵强马壮,我国人少势弱,齐国三次击鼓进攻,我们一次击鼓进攻,为什么我们会取得胜利呢?’
曹刿解释道:‘大凡打仗,主要依靠将士的士气,士气高涨就能取胜,士气衰落,必然失败。击鼓就是为了提高士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最高,第二次击鼓,士气就有一些衰落了,到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已经开始懈怠了,也就完全没有了士气。我们一开始不击鼓,是为了养足我们三军的士气。齐国三次击鼓,已经没有了士气,我们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高涨。用士气高涨的军队,去攻打没有士气的军队,必然会取得胜利。’
鲁庄公又问道:‘齐国已经败了,我们为什么不乘胜追击,而要等等再追击。’
曹刿说道:‘鲍叔牙用兵,诡计多端,可能会假装败走,我看到齐国的车轨左右乱碰,旗帜不整齐,士兵争先恐后奔走,预料到敌人是真的失败,这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