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让给王薇。他吸取了上次来时的教训,没有确切答复前没打算和王薇说。第二天一早便强打着精神去马田找村长。李小梅也在家休息。见薄立军过来有点意外。到了杯热茶给他。见他状态不好以为他身体害病了身体不舒服。“立军哥,你今年怎么有空来我家坐坐?”李小梅问道。薄立军:“有点事想和你父亲商量下。请问他在不在?”李小梅:“他上午出去了,这会不在。过会就回来了。你不忙的话就在这等等,还有一起吃午饭。这么久你都没来我家吃过饭哩。”因为要等村长回来,薄立军也就没跟李小梅客套。李小梅的母亲在家,从里屋泡了碗茶招呼薄立军。到了中午时分。村长李胜先回家了。见薄立军在也倒没觉得意外。估摸着他是知道了自己要回城念书来表示下感谢。等薄立军说明来意倒着实让李胜先吃惊了把。这么难得的机会他居然想到要让给别人。但也听女儿说起过他和王薇的事。却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之前答应过黄国安让薄立军回城。也就驳回了薄立军的请求。说这是村委会几个领导讨论后的结果。还说了几句安慰薄立军的话。说他们迟早都是要回去的。不要担心王薇。薄立军见换人无望也就告辞回井岗了。之后有段时间他都没有见王薇。不知怎么面对她。一想到马上要分开了更是不舍。反倒是王薇显得很坦然。她由衷的为薄立军感到高兴。那时知青回城其实有很多途径。招工,探亲,顶父母班回去的不少。大学名额少。进了大学那就是高级知识份子。出来基本能安排在国家事业单位上班。对知青来讲是最有前途的一个机会。77年春节后,随着开学的日期临近。薄立军是一天比一天焦躁。终于有一天一个让他无比激动的消息传到了这里。云南的知青为了返程已经开始有组织的大规模抗议了。中央也已经在考虑让漂泊在外的知青们回城发展。当他把这个消息转告王薇时,王薇也似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多年压在心底的思念也开始泛滥起来。薄立军走的那天,长根妈在家准备了一桌子菜给他践行。王薇,吴建军和李小梅也都过来了。大家纷纷对他表示祝贺。还相约着有时间一起去北京首都看看。薄立军很慷慨的表示只要大家过来。全部住他家里。包吃包住。逗得大伙笑。薄立军是傍晚的火车。李小梅还约了村里的吴师傅过来给他们照相。那年代照相还算一个比较隆重的事,吴建军和李小梅事先就是穿着很正式来的。吕长根也回屋换了件只穿过几次的中山装在外面。就是王薇穿的有点随便。但这些年身体也发育了,人也更加标致。这身衣服丝毫不影响她靓丽的形象。两点钟的时候。吴师傅准时扛着相架挂着相机过来了。长根家地坪口有株芭蕉花。虽然花没开。但硕大的叶子伸展了也挺好看。他们便站到芭蕉花前合影。两女生站中间。吴建军靠外站李小梅身边,薄立军依着王薇站外边。吕长根便站在薄立军外侧。为了不浪费胶片。吴师傅叫他们站好后还试了几次喊口号。随着咔嚓声响,最后拍了两张。吴师傅走的时候他们千叮万嘱一定要洗五张。每人留张做纪念。薄立军的叫王薇洗好后寄到北京。为了不耽误火车。拍完照薄立军就得赶着坐汽车去火车站了。几个小年轻也很知趣,说有事让王薇一个人去送薄立军。一路上都没抢着说话。就这么静静的走着。薄立军不知道能给王薇什么承若。他只是希望王薇能早点回北京。然后想着就能在一起了。但是,如果消息都是不真实的,王薇回不来呢。要是还要在这待四年那又怎么办。王薇也只有到了这刻才知道自己对薄立军的依赖。一起在这陌生的地方生活了四年。薄立军是她内心的依靠。还有黄国安那个混蛋也是对薄立军有所顾忌才不敢对自己怎么样。现在他要走了。自己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这些了。只是感觉内心特别疲惫。快到车站的时候。她从口袋里拿出了那本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送给薄立军。“这本书我随身带很久了。你回去得闲了就看看。”那个年代不允许她说出什么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这本书之类的话。汽车开始鸣喇叭催薄立军了。他把书放进包里。斩钉截铁的说了句:“我在北京等你。”突然想起什么,把手腕上那块海鸥取下来递给王薇。“这个你留着”根本不容王薇拒绝交到她手上就转身上车了。火车从郴州离开时已是傍晚五六点。天还没全黑。周围的山峦变得像个浓墨泼成的剪影。伴随着田间农户升起的炊烟缓缓的朝后退去。薄立军感觉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很久,这里才是自己的家。而这一切在离他远去。那煤矿,那碎石,那田野中烂漫的油菜花都在尽情的跟他挥手道别。除了对母亲和奶奶真挚的爱。北京他反倒感觉像个完全的陌生的世界。心里有了点畏惧。所有这些变化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心里也越发的困倦。薄立军听着车轮有规律的撞击轨道声慢慢的闭上眼。火车开始加速了,带着这个好像经历了世事沧桑的大男孩奔向那个远方的家。。。。。。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