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之迷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72.37 试飞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至于储能“电池”的设计制造,因为其他人帮不上什么大忙,都是由季董带着沈仁,指挥各类专家、技术高手,在储能指令符的基础上,通过无数次的大胆构想,小心试验,灰头土脸呕心沥血地折腾出来的。要不是有沈仁这位健忘专家及绝对称职保镖在,那些“偶发”的“小型”的各类古怪事故就要了季董的半条小命。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季董付出半拉烧焦头发,两套工作服,青肿半条胳膊及先后七位专家受轻重不一工伤的巨大代价下。有着沈仁的正确指引,季天才的创造性发散思维,众位研究试验员的血泪付出,暗物质能存储单元在奇迹般的两个月超短时间内有了决定性的突破。

    至于产品的初型,那极度后现代风格的个性形象,体现了季董的一贯审美情趣。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好在这只是初型,一干手下瞅着那坨伟大的黑疙瘩,暗自腹悱,真是白瞎了这么伟大的科技新发明,这产品定型设计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季老板亲自操心了。

    ……

    诚阳道长不敢置信地上前轻轻摩挲,冰冷坚硬的金属触感带来莫名的敬畏,他狐疑地再三打量着这个更像是金属滑板的“仙剑”,问:这东西能飞?

    能飞!怎么不能飞?!

    季航郑重地向两位道长介绍这高科技的心血结晶。别看这东西样子拙了点就像块畸形的大铁板,可内容丰富啊!整体是用“铁母”合金制成,指令图符中嵌着“精金”,整个图符交叉延伸至储能核心——水晶能块处。剑尾的两个圆柱体就是内嵌指令电路的暗能量存储器。

    “就算它能飞……要怎么启动?怎么控制方向、速度?”正阳道长皱着眉,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是……”季航笑指着剑头的电极触摸式开关,正想说只要按在上面,运用自身的生物电就能启动了,但是这触式开关的位置……呃,难道要人四肢着地趴在剑上飞吗?至于控速和高度控制也是同样的问题,它们都被设计在了飞梭的两侧。也就是说假设要用这个新设交通工具,就得趴在飞梭上,以狗爬式一手控速,一手控高度……

    飞梭总设计师季航同志,终于发现了这个低级错误,吱唔着抱起飞梭就跑:“呃,这个,我突然想起个事,还需要改进改进!两位道长下次再聊啊,下次再让你们看真正的飞梭……”话音袅袅,人踪已没。

    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众多专业人士的争论商讨下,反重力引擎飞梭Ⅰ型的基本设计经过几次大幅度的个性,终于初步定稿。

    协调各方意见,充当终级裁判这活可真是重体力活啊!季航哑着嗓子,红着牛眼珠,泪光盈盈地望着这好不容易做出来的飞梭,深情地感叹,做点实业可真不容易啊!

    最终成型的样子,呃……曲线水滴型的底板上放置了一个单人座,顶端上延伸出与底板呈90度角的方向杆,左右各一弯曲把手,整个驾驶座前方都笼罩着塑钢玻璃的保护罩。顶灯,尾灯,方向灯,脚刹,补充手刹,甚至底座下还有弹出式气囊和降落伞……时尚又熟悉的造型,放在那里咋一看,不知情的顾客铁定把这玩意当作最新型的水上摩托,只不过体形苗条了点;更像是没有俩轮子、带前罩的升级版电动车。

    这形像与那传说中的“仙剑”……季航想像着驾驶无轮摩托的“神仙”部队在天空中飙过,囧然。

    弄出这造型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与沈仁它们超级塞亚人的体质不同,地球上的普通现代人类一来无法直接用身体能量如臂使指地操控“飞梭”座驾,二来娇弱的碳基身体根本没有办法承受高空的稀薄空气与高速下激烈的对流。所以人性化、普及化的反重力引擎飞梭Ⅰ型设计就变成了飞行高度不超过二十米的低空“无轮摩托车”型。

    曾应海排长无比荣幸地成为了季航企业Ⅰ型飞梭的第一位试飞员,激动得这位战士差点写下血书向季董表决心,以军人的尊严和荣誉,以个人的生命来保证,坚决完成季董交给的光荣任务!

    试飞的那天,天高云淡,晴空万里。

    忙出黑眼圈的季董、欲求不满咬着小手绢的大侠、激动兴奋过度的两位道长、还在晕乎中的孙裘和林泉李全等等,以及为这个项目呕心沥血忙碌了四五个月的相关专家核心技术员们一行三十七人来到了A-21基地,观看了第一次实地低空试飞。

    飞行的区域暂时划定在基地上空二十米范围内。

    曾应海一早穿上了空军飞行员的全套行头,只除了那手套经过特殊加工,露出十个指头用以启动操控飞梭。他沉默地坐在席位上等候,再一次地听技术员细细地讲解操作关键及各种紧急事故应对措施,从他紧抿的双唇和闪亮的眼睛中才透露了些微的紧张和兴奋。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试飞,如果成功,这种崭新的交通方式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极为灿烂夺目的一笔,而他也将是上面的一颗闪耀小光点。

    曾应海最后一次仔细地整理好扣领,昂首阔步地走到总指挥季航身前,大声说:“报告总指挥,试飞员曾应海准备完毕,随时可以起飞!”

    季航望着眼前目光炯炯,神情坚毅的战士,看了一下时间:九点整。

    他重重地点头,命令:试飞开始!

    曾应海挺直腰杆,一个标准的敬礼:是!

    小跑着来到Ⅰ型飞梭前,几位等待在一旁的技术员微笑着点点头,将飞梭交到他的手中,轻声祝福:好运!

    深深吸一口气,曾应海打开耳麦,稍调整一下位置:“1号测试,测试!呼叫基地,请回答。”

    “1号,1号,我是基地。通讯畅通,准备试飞,请注意安全。”

    “倒计时开始,10、9、8……2、1!起飞!”

    双手搭上飞梭扶手,曾应海集中全部精神,将早已在季董手下试验过几百次的体内生物能调集起来,随着意念输送到触式电极开关上。“嘀!”随着一声清脆的电子合成音,能源指示灯亮起可爱的绿色荧光。

    飞梭的方向控制装置结合了汽车的助力方向盘与飞机的升降舵构造,曾应海紧紧握着把手将方向舵往仰角拉起,手中一转“油门”,强自镇定的一颗心突然之间再也不受压制地狂跳起来,心中大吼一声:飞吧!我的飞梭!

    没有任何噪音,乘载着曾应海的飞梭应和着他内心的呼喊仰头缓缓飞起。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