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项羽败亡的因素还有哪些在“附录一”里,我补充介绍了几个对项羽败亡影响极大的人物;但是,影响项羽败亡的不仅是几个重要人物,还有一些重要因素。其中,也包括先贤、时贤论及项羽败亡时一些影响很大的观点。这些观点,我并不能苟同,所以,放在全书之末,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題是:项羽的败亡是偶然还是必然?
一、别忘了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应当说,项羽政治上幼稚,军事上被动,性格上刚愎自用,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必然性时,也不能忘掉历史的偶然性。一个偶然性的细节都可能使成功者功败垂成,使失败者死里逃生。
刘邦与项羽之争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彭城之战。当刘邦占领了彭城之后,每天饮酒高会,自以为胜券在握,万万沒想到项羽突然从刘邦未设防的彭城之西的萧县进攻彭城,刘邦措手不及,五十四万大军半天就被项羽三万骑兵击溃。狼狈不堪的刘邦慌不择路,匆忙逃生。被楚军杀死的汉军有几十万(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八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项羽本纪》)。如果《项羽本纪》的这个记载可以相信的话,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损失的兵力当有几十万人。
战况如此凶险,刘邦如何脱险的呢?
偶然,纯属偶然!
被重重包围的刘邦正处在危难关头,突然來了一场沙尘暴,而且是正冲着楚军刮过來,楚军阵营立即大乱,刘邦趁此机会带了十几位贴身骑兵突围而去(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这场沙尘暴來得太巧:一是正在刘邦危难之时刮起來了,二是直冲着楚军刮而不刮汉军。结果,楚军被刮得乱了阵脚,刘邦自然溜之大吉。
每读《史记》至此,都不禁暗想,天下真有这么巧的事吗?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又无其他史书可以参考,我们只能相信这是真的。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必然的,但是,历史发展的进程又往往充满了偶然性。刘邦此次彭城之战,已经是兵败被围,无以解脱,偏偏來了场沙尘暴,刘邦得以幸免于难。这种历史的偶然性真是让人费解。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确实存在着某种不可知的偶然性。
刘邦虽然被一场沙尘暴救了下來,逃出了重围,可是他却无法摆脱后面的追兵,最终被项羽的追兵追了上來。刘邦之所以逃出重围,又被楚兵追上,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刘邦逃亡途中,巧遇其子――后來的惠帝刘盈与女儿――后來的鲁元公主;二是项羽骠悍的骑兵到底比刘邦的“板的”跑得快。刘邦遇其儿子、女儿,自然不得不收留在车上,但是,这样一來,车速肯定降低了。刘邦为了活命,三番五次将儿子、女儿踹下车來。虽然刘邦如此“果敢”,但是,赶车的夏侯婴(滕公)还是坚持把刘邦的儿子、女儿救了出來,同时,项羽的追兵也追上了刘邦。
被追上的刘邦怎么逃出來的呢?《史记?高祖本纪》沒有写,但是,《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述了这一过程。原來,丁公带兵在彭城之西追上刘邦之后,两军已经短兵相接了,刘邦急得回过头來对丁公说:咱们两个英雄还要相互为难吗?丁公听后,放了刘邦,带兵回去(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丁公是季布的舅舅,季布是楚汉战争时期最守信用的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也是项羽手下的名将,也曾多次搞得刘邦非常狼狈,但是,季布始终忠于项羽。丁公作为季布的舅舅,私下放了刘邦,实属大错。但是,刘邦也真是命大,一次彭城之战,先遇上一场沙尘暴,又遇上一个敢于徇私情放他一条生路的丁公。
这两场偶然性确实出乎意料,让人大跌眼镜。
但是,等到刘邦灭了项羽,季布逃亡为奴,丁公却自以为有恩于刘邦,竟然去面见刘邦。刘邦见到丁公,立即将丁公抓起來,在军中游行示众,并告诫军中:丁公为项羽之臣,却对项羽不忠,使项羽失去天下的正是丁公。最终杀了丁公,让人们永远记着不要做丁公那样的人臣(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正如前文所言,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彭城之战丁公私放刘邦,刘邦是感激不尽。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他要提倡的主流舆论是忠诚。丁公正是因为不忠诚才使刘邦得以逃命,才使项羽又一次失去除掉刘邦的机会。
第二个问題是:项羽的败亡是因为他的残暴吗?
二、残暴导致了项羽的败亡吗项羽为人残暴是历史定论,沒有谁否认项羽为人的残暴,为什么还要再谈项羽的残暴?主要是出于一点考虑:项羽的残暴与项羽的败亡有无关系?
项羽为人的残暴最突出也最为人垢病的是他屠杀秦降卒二十万,尽失秦民之心,终于导致项羽功败垂成。
在现实中国这个大地上,人们都认同这么一个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万,如此残暴,怎么可能得到天下的民心呢?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民心,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如此层层推理,人们大多认为:项羽的残暴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是他失败的唯一原因。所以,讲项羽失败的原因如果不讲他的残暴,那就是放过了最重要的原因。
我不认同这么一种推理!
如果历史研究真的如此简单,那么历史研究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两句话并不错,因为这是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找出许许多多的史实证明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问題在于历史还有反证:项羽比秦始皇还残暴吗?
秦始皇以武力并吞六国,杀人无数,终成帝业;但是,从來沒有人认为秦始皇杀人无数导致秦始皇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