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和张梅坐在任大爷的炕上,听任大爷讲他祖先抗倭寇的事。
任大爷口中叼着个旱烟袋,吐出一口烟雾后,说了起来 ——
据家谱记载:青年时代的任环身个高壮,又生得英俊,肤色白净,在家乡素有“白面郎君”之称。
任环就读于潞安府学时,就在学舍壁间曾书“营私者无上,亏行者无亲”十个大字,表明他在忠君敦孝思想支配下,决意不谋取私利无愧德行的心境。他还常常以“充海阔天高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自勉,愿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尽职尽力。
嘉靖十九年,任环乡试中举,四年后又中进士,始任广平(今河北广平县)知县,后调任沙河县(今河北沙河县)。该县位当南北要冲,迎来送往,民困于役。他努力减轻百姓负担,兴利除弊,深受人民欢迎。后又改任滑县(今河南滑县),一如既往,在任期间显示了很高的才能。百姓感念他,以至建立生祠,颂其德政。
任环25岁考中进士,很想有所作为。然而偏偏处在明嘉靖年间,皇帝昏庸,朝政腐败,直到任环34岁,换任几处,仍然是个知县。尽管“所到之处皆为立生祠,树德政碑”,却一直不受重用。后来妹妹嫁了藩王府皇族,“以藩亲例”,才当了苏州府一名同知。
当时,苏州沿海一带倭寇骚扰不断,是个危险大而责任重的地方,一般贪图安逸享乐的人是不愿去的。然而,任环却认定是个机遇,正可施展抱负,尽现热忱。
令雄心勃勃的任环感到幸运的是苏州知府尚维持明达事理,心胸较宽,对他颇为信任。这在吏治腐败的明代嘉靖年间是很不易的。
尚维持是湖湘阴人,与任环同年中进士,正直敢言,不畏权势。虽是一贤吏,却不太懂军事。任环的到来令尚维持很高兴,因为他知道任环懂军事为人又正派,他算有了一位好助手。
任环刚来苏州,就遇倭寇来犯。一到任,便受巡按巡抚的推荐,负责苏松御倭事宜。一介书生,慨然领命,任环亲率部队与贼激战。
由于队伍不整,接战失利。急的任环亲冒敌锋,连毙数名倭寇,才逼得敌人相持了几天悄然退去。于是,任环抓紧时机,挑选精壮亲自训练,“率之以诚、结之以恩,激之以义,作之以勇,教之以挑、搏、击、刺之法,偏五距履之方。人人感奋,不日而练”,很快练出一支素质精良的队伍。
作战中,任环又很注意表率作用。新兵首战,他就将名字写于腹背手足,以必死的决心激励兵士,以致“公恐失士而先登,士惧公失而争进”,一举全歼来寇。后进剿倭寇于芦苇滩头,他又与兵士同睡茅草,同吃粗粮,缺水时让兵士先喝。上司有了赏银,甚至连自己的俸禄,一块分给士兵,兵士都感激这位任公,不惜性命去保护他。
一次短兵相接中,任环身负3处刀伤仍在力战,危机关头,一位厨师不惜以身向刃,保护任环辛免于难。任环哭祭,上下同心。人人视死如归,每战无往不胜。倭寇闻风而丧胆以致相互告诫:“毋犯任公”。
任环出身书生,身体消瘦,被倭寇称为“瘦官人”。然而每遇却立即“传呼尽避”。身为一方父母官的任环,不仅爱兵,更知爱民。一次,趁任环率兵驰援他处,倭寇聚众侵犯苏州。寇从东来,百姓纷纷涌向西门,偏守城门者怕引来倭寇趁乱而入,就是闭门不开。正当百姓哭号无望时,任环赶了回来,立即对城高呼:“百姓有危,怎好坐视不救?城池重要,百姓更重要!”护百姓全部入城后,任环却留在城外率部与倭寇厮杀,斩首600余级,倭寇大败而逃。在苏州任上,任环大小100余战,先后斩敌5万多,保城20余座,由此得以全活的百姓无数。正因此,乡民为其建祠立碑。至今,苏州城仍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任公祠,凭吊者不绝。
任环用实际行动献出了他的“先忧后乐”之心。任环领兵退守太仓市,因长期积劳,背上疽 痛发作。儿子来信恳请他回苏州府衙署养伤,任环不允。切却责怪妻儿“何风云气少,儿女情多耶”声言“吾誓不与贼俱生”,并以“臣寺忠,妻死节,子死孝”要求家人。任环在信中语气慷慨激昂,表明他为了百姓甘愿不惜生命,誓与倭寇决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不久倭寇再次来犯,任环带伤出海迎敌。海上怒涛汹涌,许多士兵难忍舟船的颠簸之苦,而任环却手握宝剑,昂立船头,指挥舟师直捣贼巢,俘斩百余敌人,大败倭寇,取得了御倭战争以来少有的大胜利。
正当任环展献宏愿之时,却因积劳成疾,久病未治是这位年仅40岁的抗倭英雄过早地离开人世。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