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寻一颗宁静的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消除恐惧与焦虑的情绪(二)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孩子的心理水平上。

    想到人会死亡以及死亡后会受到惩罚,这是否值得我们去杞人忧天呢?其实,这样的恐惧也植根于我们小时候的经历。我们受到父母的惩罚,他们将我们单独关在房子里,仿佛遗弃了我们。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小孩子才会具有这种孤独感和受惩罚的观念。作为成年人,我们根本沒必要以小孩子的这种眼光來打量这个世界。

    自己不如他人,我们会感到害怕吗?沒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烦恼呢?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我们会感到恐惧吗?我们应该在理智上成熟起來,正确看待这些焦虑。周围的人也一定会犯错的,我们沒有必要感到自卑。我们与他们一样有能力,有魅力。我们与他们一样的优秀,并富有才干。他们的价值标准也是有局限的,我们沒有必要用别人的便准來很衡量我们自身的价值。

    成人的世界是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帮衬,相互借鉴的,谁也离不开谁。在小孩子看來,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得到别人的爱,要不就受到一定的惩戒。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而言,不应该再以这种狭隘的眼光看待世界了。

    §§§第五节 正确地克服对自身的恐惧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许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失调來源于对自身的恐惧!

    我们通常会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别人带來伤害,担心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愤怒。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将愤怒压制在心头,艰难地度过一生呢?引起愤怒的缘由很多,无论是在公司、工厂,还是在诊所、家庭,只要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说是的受到较大的挫折,都可能会引起愤怒。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愤怒,如果只是一味地将愤怒的火山压制以防止其爆发,都会让人逐渐地变得抑郁和消沉。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如何去正确地克服这些愤怒,并使之转化为创造性的力量。

    这种愤怒是如何产生的?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需要总是得不到适当的满足,要么是需要时大人不给我们,要么就是不需要时偏偏给你。我们总会去大声地哭,以此來表达我们内心的强烈愿望。倘若这时候沒有人搭理,我们便会更加愤怒,大发脾气,表达我们的反抗,而这难免会遭到大人们的惩罚。这种惩罚吓坏了我们,我们为之深感恐惧。

    产生恐惧的过程可以这样來描述:挫折----愤怒----惩罚----恐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们将愤怒于恐惧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人之后,当生活要求我们采取果断行动,积极进取的时候,我们却变得缩手缩脚,因为担心被惩罚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愤怒。

    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对成年人來讲,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是完全正常的,也是自身可以驾驭的。通过体育运动,竞争性的游戏,或者与自然的、社会的破坏性力量进行激烈斗争,我们便可以通过发泄愤怒感情和破坏性冲动來释放身上的多余力量。小时候,我们因为发脾气而受到父母的惩罚;等长大之后,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可以与他人一争高低,而不必担心谁会來惩罚我们。

    此外,我们应该牢记,愤怒的感情是我们人类本性的一部分,我们不必统统地加以抑制。我们可以采取幻想的方式來发泄这类情感。马克思·比尔伯姆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想象中给自己憎恨的人写信,借此來抒发自己的感情。有时候他甚至会动起笔真正写信,在写作的过程中,他舒缓了自己的愤怒,到最后,他的憎恨也销声匿迹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心灵世界看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在这个自由民主的心灵国度中,我们允许各种情感和思想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我们相信,内心世界中最危险的观念最终会屈从于那些合理的、积极的想法,难道我们不应该给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充分的自由----允许各种思想、冲动都存在吗?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报复我们的敌人或者打击那些比我们成功的人呢?绝非这样,我只是想说,我们完全可以在想象中自由地表达我们的愤怒。这样的话,在付诸行动时,我们就容易做到自我克制。

    有时候,我们可以向自己的好朋友、兄弟,或者体贴的亲人倾诉我们内心的愤怒。而有时候我们却需要精神病学家的专业指导。奇怪的是,在这样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往往将对方当成了自己的攻击对象。

    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我们会因为与母亲、父亲和兄长的冲突而产生憎恨、敌意和恐惧感,而且还力图隐藏这种情感。在
备用站:www.lrxs.org